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陕西9个农民联名追讨30年前“秦俑发现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4日13:34 CCTV《社会记录》


杨新满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赵康民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月2日23:40首播

  主持人阿邱:我有一位多年买彩票的朋友,没有中过什么大奖,但一直是每周必买,每次十块,他说他也知道中奖的希望很小,但是,如果真的有奇迹发生呢?——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一群农民,他们就遇上过奇迹,而且是让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镜头画外音)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成为奇迹之前,他们在地下被埋藏了2000多年。直到1974年,陕西临潼的几个农民在打井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主持人阿邱:今天,咱不说奇迹本身,单说发现奇迹的这几个当地农民,29年,将近30年过去了,这几个当地农民突然又成了新闻人物。

  (报纸)秦俑发现人,联名讨名分。这是去年年底陕西省《三秦都市报》的报道,说29年前打井时挖出秦始皇兵马俑的临潼区西杨村民小组村民杨新满代表9名秦俑“发现人”昨日联名递交申请报告,请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临潼文化局确认他们的“秦俑发现人”名分,并将他们的名字写进《秦俑博物馆简介》中。

  杨新满:“我认为这是我的身份,我的理由,我们年龄也大了,政府再说句话,究竟这个发现有人没有人?有人都是谁?能不能再给我们个名誉,给我们个名分。完了,我就是这么个,现在还是这个想法。”

  主持人阿邱:人一辈子发现一次奇迹不容易,况且这些老人发现的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要是我,我也希望能跟着奇迹来个名垂青史什么的。不过,我就奇怪,这30年都过去了,这几个老人怎么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受了什么刺激,还是突然来了灵感。

  杨新满今年67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的事就是由他牵头做的。从96年以来,他每天的工作都是在旅游纪念品商店里,以秦俑发现人的身份为游客签名,月收入七八百元,令杨心满不满意的是,他所在的商店不是在秦俑博物馆,而是在几里外的秦始皇陵。(杨新满在秦始皇陵给游客签名盖章)

  记者:“现在谁的生意最忙?”

  杨新满:“杨志发。”

  记者:“那他是不是挣的最多?”

  杨新满:“嗯,他挣的最多。”

  记者:“那你有没有觉得不合理?”

  杨新满:“不合理我心里也没有办法。由于你的地位和条件不好,你没有坐在中间上,就是这个样子。”

  解说:(照片)这就是杨志发,跟他合影的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是最早在秦俑博物馆以秦俑发现人的身份为游客签字的,名气最大,除了跟美国总统照相以外,他还在国内外参加过许多活动,对于向有关部门申请名分的做法,他跟牵头人杨新满有不同的看法。(和外国游客合影)

  记者:“您有没有想过让国家或者是有关部门承认您发现人的身份?”

  杨志发:“没有。”

  记者:“为什么您没有想过?”

  杨志发:“我什么也不想。作为一个农民,我作为一个农民的要求就是肚子能吃饱,不犯国家的法律,有一个地方住,我就觉得我非常幸福,这是我一个农民对我要求的条件。”

  主持人阿邱:当年发现秦俑的九个人,现在已经有五个人去世了,三个人在商店为游客签名,还有一个以前也签过名,现在在家休息了。

  杨全义:“只要能得到馆里一个荣誉证嘛,馆里一个出入证嘛,就满足了。”

  记者:“馆里的出入证用来作什么呢?”

  杨全义:“想在馆里转一转看一看。”

  记者:“不用买门票就可以去参观兵马俑了?”

  杨全义:“哎,你说咱们买门票一个65(块钱),咱农村哪来那些钱来。”

  主持人阿邱:“杨全义老人跟我们的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作为秦俑发现人之一,他非常自豪,经常在亲戚朋友说起这事,有一次来了几位远方的亲戚,说要杨全义带他们到博物馆看看,但是,博物馆没有让他们进去,所以直到现在,那几位亲戚都认为杨全义是在吹牛。杨义权还说,当年一起发现秦俑的九个人,谁也没有到秦俑博物馆里参观过一次。

  杨全义的老伴:“啥都立法,就农民没有法。你看这上面写的,这也权,那也权,都有权,都立法了,农民这么大事情没有法,农民在地上挖个宝藏给你送去,就没有点功劳,你看这生气不生气?”

  主持人阿邱:“生气归生气,又有什么办法呢?让老人们更加生气的是,最近几年博物馆门口还出现了一些冒称也是秦俑发现者的人,他们跟几个黑导游联系在一起,招摇撞骗、签名挣钱,于是,老人们不仅收入受了影响,还经常被不明真相的人误认为是骗子。

  去年十月份,《三秦都市报》推出了关于秦俑发现者的一篇报道,就是这篇报道,让杨心满老人重新燃起希望,去跟有关部门递交了确认发现人身份的申请,《文物发现呼唤立法》这片文章首先介绍了几位秦俑发现人的情况和现在的处境,认为,就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而言,尚无有关确认文物“发现人”的条款。国家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立法。一方面可以维护“发现人”的合法权益,调动公民“发现”并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减少纠纷,促进社会稳定。

  《三秦都市报》记者赵福生:“报道出去以后,就是后来这个叫杨新满的人,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我的手机号,给我打电话,说我们现在想跟这个博物馆递交申请,就是给有关部门递交申请,我们需要国家给我们颁发一个发现人证书。为什么要这个证书呢,他说我很生气,第一我当年参加打井发现了这个文物,但是我要到博物馆去参观,我进不了门。第二个他说是因为别人说我是假的,那么这个我很恼火。”

  主持人阿邱:“赵康民,原临潼县文化馆馆长,当年农民发现秦俑之后,他是第一批到达的文物工作者,他最早对秦俑做出了鉴定,还修复了最早出土的三尊秦俑。在一些资料上,他被称为“秦俑发现第一人”,以这个“第一人”的身份,他也在旅游纪念品商店为游客签过字,他为什么会说杨新满是假的咱们暂且不谈,先看看他通过华商报发表的一个意见:看见不算发现,只有对文物作出相应的鉴定分析,才能算发现,所以,发现者不是那九个农民,而是他自己,因为当初农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挖到的是什么东西,今天也就没有权力提出什么申请。

  赵康民:有的人把砖拿回去当枕头,我在现场看了以后,那个柿子上,秦俑戴着破草帽吓麻雀,还有人把秦俑的头拿回去,放在红薯窖吓老鼠。还有的就在地上扔着,有一些善男信女在那儿烧香,我去的时候香灰都在。

  主持人阿邱:“赵康民说,由于农民不认识秦俑,没有跟公社或者其他部门汇报,后来是公社的一个水保员在巡查的时候听说了这个事情,怀疑当时出土的碎片和附近的秦始皇陵墓有关,才跟公社汇报,公社又跟文化馆联系,这样赵康民和文化馆的另外几个人赶到了现场,确认是秦俑以后要求停止打井.

  赵康民:“我当然生气了,我就是没有争这个发现权,我是实事求是的讲,你并没有保护它,你把出土的兵器多卖到废品店里去了,我又从废品店里把那又买回来的,是我到那儿去给你30块钱你才给我们拉回来,给你修复了,你现在争什么发现权,文物是国家的,你发现了它奖励你,但是你并没有保护它。

  主持人阿邱:“赵康民还说,当年挖井的人当中没有杨新满,但我们的记者却在杨心满那看到过这么一张荣誉证书:杨新满同志,你在1974年打井发现秦武士俑,特发此证,以资鼓励。馆长赵康民,1985年元月1日。

  记者:我们在杨心满看到了有一个您签名的荣誉证书?

  赵:那是他们硬跟我要的,硬跟我要这个,我说我没有这个权利,博物馆也没有这个权利,你要了也是出于鼓励你保护文物。是这样的意图。

  记者:你是哪年给他开的这个奖状?

  赵:8几年。

  记者:他跟我们说是1995年给他开的?

  赵:不是,8几年,9几年,我记不清楚的。

  主持人阿邱:既然认为杨新满不在现场,为什么还会给他发一个这样的荣誉证书呢?听上去,赵康民也说不清楚。本来,我们这次,是冲着农民要求认定自己发现权这事去的。可没想到,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谁是发现人的问题中。这不应该是个问题啊,而且,我们的记者跟我说了他们的感觉,就是总觉得有人说了谎话,至少没有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就说这带头申请发现权的杨新满30年前到底在不在打井现场,这事怎么就说不清楚了。我们的记者想起了杨志华,那位跟克林顿照过相的老人,所有的资料上都认为他在现场,他应该知道杨新满的情况。

  记者:你觉得当时打井的时候,杨新满是不是打井的成员?

  杨志发:这个你不要问我,我跟你提前说过,我只能说我经过,至于别人怎么说,我也不说。

  记者: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当年打井的人有几个人,你觉得…

  杨志发:那现在人家随便说,我怎么说?我只能说我经过,我几个人挖井,两个人去世多年了,已经29年了,整一个月就三十年了,为什么那些年没有?现在马上三十年了,这样。

  杨新满:他没签字以前跟我关系很好,签字以后,他的名气大了,我认为他对我有意见, ,我们这一次申请资格合法权利的事我叫满生发和他接近,满生发和他接近以后,他不吭声,满生发说人家有申请权,他跟满生发说”只要有我名字就行了,我什么话都不谈”

  主持人阿邱:杨新满当时到底在不在现场?赵康民说不清楚、杨志发也说不清楚,正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又有人提出,自己也是兵马俑的发现者,也要申请一个名分!他们说,发现秦俑的那口井,当年是他们定的位置。

  水利队工作人员:“我觉得井位是我们规划的,当时挖出来以后是我们报告的,我们应当享有这个发现权。”

  主持人阿邱:你说井的位置是你定的,早干吗去了。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事不是作不到,而是想不到。从一开始的九位村民到现在的文化馆长、水利工作队员、和水电员,秦俑发现者可是越来越多了,不过他们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发现者,可不是自己说了算,还得看有关部门的认定。

  在临潼文化局,我们的记者了解到,其实他们早在2000年就对谁是秦俑发现人这事做过一次调查,目的是为了治理旅游市场,因为当时有6个人以发现人的身份给游客签名。那次调查询问过13个人,包括杨新满、杨志发、文化馆长赵康民、水利员等等,主持调查的是这位贾科长。我们的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三亲都是报的记者赵福生也在。

  赵:我们现在把五六千年前,甚至几亿年前的历史文物,我们要通过考古把它搞清楚,

  这才三十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搞不清楚。

  贾:考古是科学,这个牵扯的是人,是活着的人。那个是一个物,那是个财富,这是个活体。我说不清。

  记者:那您怎么能说不清楚呢

  贾:我怎么能说清楚,我没有打井,我没有在现场。

  记者:咱应该调查清楚

  贾:我调查,他自己说他自己打井了,我怎么说他就没有打井呀。

  主持人阿邱:这就是贾科长4年前的调查成果。每个接受调查的人都填了这么一份表格,看上去,挺严肃的。我们也好好地研究了一番,结果是什么?还是一头雾水。调查报告里,单是对当年打井现场有多少人,就说法各异。8个人,9个人,6个人的等等。这里面,不同的人对人员组合的回忆又不一样。

  记者: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呢?

  杨新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按他的指导思想,人们的指导思想都不是一致的,他的指导思想他的目标他最后达到啥目的,

  记者:那您觉得有没有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说谎话?

  杨新满:有

  赵福生:我搞不清楚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那么非常困惑,但是我想他们能够非常执着的这么干,而且他们每说出来的话他首先考虑的是他在这个村落里的影响,这个话能不能和村里人见面,如果见不了面的话,他这种假话就戳穿,那么他祖祖辈辈就会丢人,所以他们在这种背景下,因此我甚至想,这有什么真,有什么假,反正当年参加打井的人很多。

  主持人阿邱:这次,我们的记者要求采访秦俑博物馆,对方的态度是:这事不好说,也不归他们管,最终结果就是不能说,不能接受采访。我们的记者又打电话和陕西文物局的几个部门联系,回答依然是不好说,不归我们这个部门管。我这么琢磨着,这问题就算不是特别大的难题,至少是一个新的问题,这相关部门怎么着也得拿出时间研究研究。

  记者:您觉得您这次申请能成吗?

  杨新满:我觉得能成

  记者:您觉得您还要等多长时间?

  杨新满:我准备等一年到两年,因为领导不答复,这个事我想到总有一个单位可能是较麻烦,

  记者:你会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杨新满:坚持。

  记者:如果最终得不到发现人身份的确认,你还会继续签名售书吗?

  杨新满:继续,继续签名。

  主持人阿邱:为了这事,我特意请教了研究文物的专家,我说:谁是文物的发现人,这事对研究文物和考古有没有价值。对方到底是专家,还真有职业敏感,马上反问我是不是为了陕西农民请求发现权的事。我说是,对方很干脆地说,发现人的确定和考古以及确认文物价值没什么太大关系

  考古专家:“是一个利益驱动,利益驱动。因为有些内部的一些,内幕的情况不好说,利益驱动。因为签了名以后,可以得到钱,这样一来有些人签了,有些人没有签字,有些人得到了签字,有些人没有签字。这样一来就有一种不平衡心理,所以大家都要争这个发现权。”

  主持人阿邱:三十年前的一次发现,世界上多了一个奇迹,不知道这个奇迹,给那几位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过我理解,对于考古专家来说,世界上最大的价值就是文物价值。可对于这几个普通农民,对于这几位古希老人来说,发现秦俑可能是这辈子最大的一件事了。换了你我,能做到不在乎吗?这么大的事,又怎么能容得别人把他当作一笔糊涂帐呢?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3:40首播,次日4:40,15:30重播

  欢迎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秦俑发现人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