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治“癣”利器:法律和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08:54 海峡网-厦门日报

  法律是有力保障,培养和提高公民文明意识更具长效作用昨日,记者就如何治愈“城市牛皮癣”的问题,走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文明办。“目前我市治理‘牛皮癣’并非无法可依。”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傅子仪指出,早在1996年9月,我市就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厦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其中第14条规定“禁止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和树木上涂写、刻画、张贴布告、启事和广告。确需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上张贴标语及宣传品的,应经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张贴的标语、宣传品应在批准张贴的
期限期满后及时清除。”第46条规定了相应的罚则,即“责令改正,并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只是这一《办法》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一是“城市牛皮癣”的制造者都采用“打游击”的“战术”,一般情况下很难抓到人;二是这些人大多是“三无人员”,抓到了也罚不了款;第三,罚则中“责令改正”一条缺乏强制力,因为城管人员无权限制人身自由,操作起来有难度。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蔡峰影也认为,要彻底治理“牛皮癣”,立法是一个方面,但关键还在于执行。他告诉记者,市人大法制委每年在征集立法建议的过程中,都会收到不少关于治理“牛皮癣”的提案。他表示,目前法制委正在考虑通过修订,进一步完善《厦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细化“责令改正”的内容,使其更为明确,以此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对于究竟该如何有效制止“牛皮癣”的蔓延,市文明办副主任刘绍清在接受采访时说,经济理论上有一种“破窗理论”,意思是说假如一面窗户上的玻璃破了,其他人就不会去爱护,而是继续抓起石头破坏余下的玻璃。城市“牛皮癣”之所以久治不绝,深层次的原因,或者说是文化根源,就在于此。我们见过的“城市牛皮癣”大都出现在城市卫生工作常被忽视的地方,如公交车站、火车站、厕所等处,而不会出现在星级饭店、明亮整洁的百货商店里。环境能够诱导行为,整洁清爽的环境具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劝导作用,它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因为如此,法律治理手段的创新当然是应该,而且是必须的,它能起到遏制蔓延的势头。但刚性的治理手段并不是惟一手段,从长远来看,城市的美化,培养公民的卫生意识的作用或许更持久更有长效。

  本报记者 陈泥(厦门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