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香港游最低价999元 揭开其中“数字奥秘”(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15:41 新华网 | |||||
据了解,这次999元超低价的团费,由港龙航空公司联合本市7家旅行社共同推出。从1月19日广告发布至今,7家总报名人数,在短短半个月间达到2000多人。 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去一次香港可是要八九千元。这一想,从这999元说开去,我们分明能看出香港游数字变化背后的一些奥妙。 999=1379? 此次行程安排,第一天直飞香港后游览浅水湾、海洋公园和太平山;第二天参观黄大仙祠、会展中心和回归纪念碑;第三天自由行,游客自行逛街;第四天返回上海。 “这次的项目,和以前一模一样。”领队王薇向客人们保证,“绝对没有因为低价而偷工减料。”而被采访到的其他几家旅行社也做出同样的许诺。 那么,什么原因使价格变得这么便宜,999元又是怎么制订出来的? 中旅国际出境部总经理陈绥琴介绍,2月份是香港游的淡季,港龙航空公司联合旅行社推出这个优惠,是卖个人气。她说这个价格是航空公司、旅行社和香港地接3方让利的结果。 港龙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肯向记者透露,999元中有多少是机票价格,只说,这次的票价,是正常的团队价的三分之二。“我们只是为了刺激一下市场,根本不可能靠这个赚钱嘛。” 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港澳部经理曹曦给记者算了笔“粗帐”:这次大幅度降价,航空公司让得最多,大概少赚了60%以上;旅行社方面减少利润约40-50%;香港地接的利润也是最低,少了30%左右。 “这个价位的团,旅行社的利润比国内游还低,基本上每人不超过50元。”曹曦说。 不过,这次的团费中“不包含机票税380元”。7家旅行社之外的大众国际旅行社市场部经理王雨佳坦率地说出自己的不满:“999元?其实至少1379元。”她介绍,该公司2月20日起也要推出950元3天香港游的低价团,“也不包括机票税什么的,大家都来玩概念好了”。 低的低了,高的高了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次香港游的价格,仍创了上海旅游市场之最。 领队王薇说,这个团里,三分之二都是自己的熟人。“这次团费是我们旅行社有史以来最低的报价。所以我第一时间就通知了所有的亲朋好友。” 中旅陈绥琴对香港游价格一路下跌印象很深刻:“1984年,上海人到香港是探亲游,当时的价格是八九千元。1990年,港澳游的价格也要6000元到8000元左右。”1997年,我国自费出境旅游相关政策出台后,香港游的价格开始一路下滑。从1996年的五六千元,到之后的4000多元,3000多元……1998年到2002年,香港游的价格一直徘徊在3000多元。 去年非典之后,中旅国际为了吸引客源,曾推出1999元游香港。“当时已经觉得,是低得不得了,没想到,这次还能跌进一半。”陈绥琴说。 上世纪80年代,香港人称内地游客为“表叔”,意思是“乡下的穷亲戚”。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表叔”们去年在港的人均消费突破5000元。去年一个上海旅游团,在港人均消费4万多元。今年春节,上海赴港游客7000多人,人均消费上万元。 今年1月18日起,银联卡可在香港4000多家商户消费,在1100台ATM机上提取现金。银联卡的通用,更大大刺激了内地游客在香港的消费。“莎莎”铜锣湾罗素街分店在18日当天有200多名内地旅客使用银联卡签账,人均消费人民币1500元,而之前内地游客人均消费仅600港元。 游客与港人的“数字互动” 刚从香港旅游回来的叶小姐,对香港的感觉就是——像上海。 “吃饭、购物,周围看到的好像都是内地游客,上海人尤其多。”叶小姐还惊讶地发现,香港不光有很多上海餐馆,餐饮的口味也很熟悉。 在港龙航空公司上班的几个香港人,说起目前香港社会的几则趣闻:一是香港人原先吃饭不开发票的,可现在受游客的影响,结帐时服务员会主动问:发票要不要;二是香港人买东西,原先是不还价的,可现在,香港人想买得便宜一点,就佯装不懂粤语,卷起舌头说普通话,营业员还真的会让掉一点零头。 去年11月17日,香港政府公布了最新一季的失业率:8月至10月,香港失业率为8%,比上一季下降0.3个百分点,失业人数下降1.53万。香港政府认为,失业率的下降,主要由零售业、饮食酒店业、娱乐业等带动,旅游尤其是内地游客“个人游”功不可没。 一些香港人对记者说:这就是真正的“回归”,从概念到精神。 而上海游客则认为,两个城市的气质本就相像,如今去香港的“门槛”低了,去的时候更没有疏离感了。 999元,价格低了,数字小了;距离,更近了。 谁在游香港 前天回到上海的王老师说起此次香港游,连声说“开心开心”,她说她超额完成了预定的购物计划,兴奋的神情与2月1日上午7时离开上海时的神情相差无几。 “我和几个好姐妹都报了名。香港回归以后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以前总觉得价钱太贵,这下可让我捡到便宜了。”王老师得意地说。 杜小姐去香港旅游时随身带了一个超大旅行箱,“我这次是专门去香港购物的。”她说这是第10次去香港了。“这么大个箱子,其实里面空荡荡的,是为了装买的东西。”她摸出一张纸,上面写着物品名称、心理价位,甚至商店地址,看起来好像是她的香港“血拼”指南。 再打量这些人,年龄、兴趣虽有明显差别,不过,一双眼看香江,两只手淘港货,香港游的魅力在他们心中是同样的。(任湘怡厉苒苒)(来源: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