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全国煤炭订货会看山西煤炭走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04:17 山西日报

  (本报记者赵峻青)山西煤尝到了涨价的甜头。

  在2004年福州全国煤炭订货会上,山西重点煤矿订货量增加1718万吨,占全国新增量的50%,全部出省铁路订货量24481万吨,出口煤平均提价7美元/吨以上,国内订货合同平均提价30.72元/吨,全省煤炭订货合同收益88.35亿元。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好成绩。

  煤炭涨价的背景是,去年由于全国电力、冶金、化工等主要用煤行业生产大幅度增长,拉动全国煤炭消费需求急剧增加。煤炭市场基本摆脱了前几年供需不振、供给严重过剩、价格下滑的局面。这对于煤炭输出大省山西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煤价上涨还有空间。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预测,2004年全社会煤炭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幅。全年发电和冶金用煤将比去年增加1亿吨以上,其中绝大多数资源来自山西、内蒙古、河南等产区。

  二是煤价上涨空间十分有限。一方面,国家将适当控制原煤出口,特别是压缩焦炭出口。今年原煤出口安排了8000万吨,而去年出口近9000万吨,其中山西占了60%。另一方面,2003年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中央和地方分别按75%和25%负担,而在过去是百分之百由中央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地方出口的积极性。从口岸上“拦截”回来的这部分煤炭将转为内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煤炭供给的压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方面煤炭出矿价偏低,煤炭企业的实际操作层面对涨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终端用户价格正逐步接近国际市场价格。这不仅导致企业赢利水平有限,同时也制约了出矿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在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终端用户价格已接近国际市场价格的形势下,如果出矿价继续上涨的话,势必刺激进口增长。那么,现已形成的供需格局将被打破。

  山西能源大省的地位,决定了其在煤炭市场格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利好时收益大,利差时损失也大。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接近15亿吨,其中山西产量为4.8亿吨,占了30%。山西煤炭承担的风险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

  山西煤炭的抗风险能力如何呢?全省煤炭产量的一半来自县营及乡镇煤矿。这些煤矿多年来投入欠账大,总体赢利水平低。有人形容这些企业是属“狼”的,逮着了饱餐一顿,逮不着时便饥肠辘辘。前者比如去年,遇上了好形势,便有些扬眉吐气。但更多时候则是“心忧炭贱愿天寒”。山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低,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高不到哪里去。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煤炭订货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一针见血:煤炭企业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价格上涨上面,而是要通过加快煤炭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大企业集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等,从根本上增强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应该说山西在这一问题上是有先见之明的。2003年,我省煤炭工业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扩大出口、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在安全治理、矿产接替、关闭破产、深化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的思路进一步明晰,体制创新迈出了重要步伐,全省煤炭生产、销售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的问题是,目前煤炭市场的利好形势,有可能刺激某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进而冲淡全省煤炭发展宏观思路的实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前一些地方和一些企业超能力生产,一味的多挖、快挖,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现象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煤价上涨带来的繁荣,不会持续太久。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依然是山西煤炭面临的重大课题。

  (山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