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苏州首创“家庭养老院” 老年人在自己家里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3日21:38 新华网

  苏州市近日召开的“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沧浪区葑门街道工委书记范志强的一份关于家庭养老工作的提案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自去年3月该街道在全省首创“家庭养老院”这一养老新模式以来,受到辖区内老年人及其儿女们的广泛欢迎,也引起中央政研室、国家民政部、兄弟省市及海外社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与好评。

  享受居家养老的个性化服务

  所谓“家庭养老院”,主要指老年人在自己家里生活,通过社区的组织协调能够享受到类似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而且费用支出比较低廉。

  葑门街道的具体做法是,辖区内有家可居的老人向街道特设的家庭养老院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需要为其物色家政、医疗保健等服务人员。在服务中心的见证下,受照顾的老人与服务人员签订一份涵盖服务项目、时间、收费等内容的《养老协议》,住所即成为“家庭养老院”。街道除对服务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管理外,还提供志愿者服务,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服务。

  如今,葑门街道“家庭养老院”的成员户有62个,合计82人。有社会学者称,这一新的做法,打造的是以家庭为核心和社区服务“二合一”养老新平台,完全符合民政部倡导的老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的模式。

  既享受了养老服务又不离开熟悉的环境

  家住扬枝新村的杨文林和郭明华夫妇都是71岁,他们对“家庭养老院”感情极深。妻子郭明华说:“社会养老院固然好,但家庭养老院更好。特别是老朋友们可以自由来往,不会有被人遗忘的感觉。”她告诉记者,去年有半年时间,老夫妻俩出国看望女儿,只好把老杨90岁高龄的母亲送到养老院。结果,等夫妻俩回国后,发现离开家庭环境的老母非常不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接回“家庭养老院”后,老母很快恢复。如今,郭明华98岁的老母亲也与他们一起,在自己的“家庭养老院”颐养天年。

  5万元办成了1600万才能办成的事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家庭养老院”实为一举多得的好创举,“提高了一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放了一批老人家庭,安排了一批下岗工人,锻炼了一批社区工作者。”

  范志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苏州建一个养老院,从征地开始到老人入住,差不多每个床位约需20万元人民币,如果已入“家庭养老院”的82个老人进养老院,政府就需支出约1600多万元。实际上,葑门街道照顾在家养老的82个老人,只支出了5万多元,主要包括给老人订报刊、组织老人外出游玩、社区卫生站和培训服务人员等方面的费用。

  记者了解到,“家庭养老院”的建立不仅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而且也节省了老人的开支,满足了老人个性化养老的需求。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近17%,而93%的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养老,重要原因之一是养老院费用太高,而“家庭养老院”费用相对低廉。目前,“家庭养老院”的成员家庭月支出(包括支付家政服务员的费用)孤老每月仅300—500元,夫妇家庭每月也只需600—800元。

  随着“家庭养老院”日益兴旺,一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也找到了新岗位,且有了一定收入。如在老杨家当服务员的小卜,因为两家离得很近,除每月有500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照顾自己的家。

  葑门街道工委副书记戴启平还欣喜地告诉记者,随着“家庭养老院”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老人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内人人敬老、个个助老蔚然成风。

  在葑门街道,与“家庭养老院”同步壮大的,是一支专为老人提供诸如法律咨询、体力劳动、维修、理发等各种实用服务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仅在社区服务中心正式登记的志愿者就达200多人。社区志愿者组建起12个特困老人关心组,包揽了所有成员的重体力活。(文/陆剑 刘艳元)(来源:新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