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应该上哪去休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02:17 石狮日报 | |
夜幕笼罩下的石狮街头,常常能够见到这样的场景:三五成群的外地青年徘徊在某家店铺前,犹豫片刻后有人提议:“进去看看吧?”其他人则不约而同地摇摇头说:“算了,这里也不是我们去的地方。没什么好玩的,还是回宿舍睡觉吧!” 的确,对于来自各地农村的打工一族来说,石狮还真是不好玩。上卡拉OK厅吧,消费高且不说,那里面多是些染着红黄头发的时尚都市男女,置身其间难免自惭形秽;逛书店去 外来工应该上哪去休闲?社会又应该为外来工提供怎样的休闲场所?这虽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然而对于石狮这样一个经济超常规发展、外来青年人数大大超过本地的年轻城市来说,解决好上述问题又显得尤为必要。 正如劳动者需要休闲一样,我们的打工兄弟姐妹也需要有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最近,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人员对100名在哈尔滨打工的青年进行了个案访谈,访谈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打工青年感到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有资料显示,发生在各地的打架斗殴、流氓抢劫等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多是外来人员。说起来有点匪夷所思,这里面许多人的犯罪动机居然是“见别人出入高级消费场所,心里不平衡”;或是“实在无聊,找个事情刺激一下”。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无事生非”确有一定的道理。 关于上述论点,有这样一则报道可资佐证: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肇庆市,也是一个打工者云集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初,那里的治安环境一度异常严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除了在媒体上开辟相应的节(栏)目外,还专门为外来工建了一座可供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图书馆。此举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自1997年到2001年,肇庆连续被评为广东省的治安先进城市。 其实,为外来工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也并非政府的“专利”,因为这里面原本就蕴藏着极大的商机。1998年,深圳市有一个打工青年,靠借来的几百元钱在某工业园开了家“打工餐厅”,除了卖盒饭外,他还从各报刊上搜集了大量的招工信息,免费为进餐者提供服务。几年过去了,当初二十多平方米的“打工餐厅”已发展成为今天拥有两百多平方米营业面积,融餐饮、娱乐及报刊出租于一体的“打工者之家”了。 如今,在深圳、在广州、在东莞,专门面对打工青年的休闲场所已不少见,经营者也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成功。还是回过头来说石狮吧,有没有人想开一家“打工俱乐部”?如有,对经营者自身而言,不失为一条有效的生财之道;而对于社会,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朱纪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