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生命踩响安全警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04:16 重庆晨报
密云踩踏事故发生后,当地医疗队伍火速抢救伤员。
  元宵节期间,南京夫子庙灯展游人密集度超过极限,据测有30万人。
北京密云迎春灯展事故发生当天,50米长的大桥上一片狼藉。
  虽然经过医疗部门全力救治,最终还是有37人在这次事故中不幸丧生。新华

  文/本报记者 宗和然

  如果说2月1日发生在沙特麦加的踩死244人的事件是一次悲剧的重演,(因为历史上麦加发生过多次伤亡惨重的踩踏事件,为世界所瞩目),那么仅仅是5天之后,发生在中国的踩死人的悲剧,却是绝对让人意想不到的。

  37个生命就这样死在了人类自己的脚下,留下的,是一连串巨大的问号和惊叹号!

  37条生命的感叹

  一周之内连续发生两起震动世界的踩踏悲剧,也许在时间上讲只是一种巧合,但是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的是244条生命的消失并没有阻止37条生命的殒灭!

  也许因为是在中国,之前还没有发生过如此骇人听闻的踩踏惨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麦加的悲剧会在中国上演,尽管在这个以人多著称的国度里,这种人口集中的机会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高。

  也难怪麦加惨案没有触动有关官员对于集会安全的弦。至少在麦加踩踏事件发生后,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发出类似的安全警告!

  一位专家在央视论坛中指出,最聪明的人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聪明人只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于是就在五天之后,在距离麦加数千公里的密云,37条生命以完全同样的方式终结。

  于是,“安全生产”这个被“重视”了无数次的字眼又再次被提上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从前的惨痛经历总是让人们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遗憾是这次密云事故却没能从别人的遭遇中总结教训,而是用37条生命为代价换来一次经验。

  悲剧本不该发生

  事实上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节假日以及大型文娱活动的公共安全工作,多次强调要坚定地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坚决杜绝和防范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

  据报道,在密虹公园举办的迎春灯展,是密云县新春元宵大型文娱活动之一。事故缘于一游客在桥上跌倒,导致拥挤的人群相互发生踩踏造成严重死伤。

  这个看起来是一个意外事故的惨剧真的就不可避免吗?当地一位官员对事故的说法是对人数的估计不足,以至于出现游人暴增的情况,对此媒体广泛的评论是,事故缘于缺乏有效的安全预警和保障措施。

  无论是从有关法规的精神或是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责任感而言,举办大型文体活动,主办者以及有关方面,事先必须对举办场所、场所设施,以及路、桥和交通状况,尤其是对参与活动的人数,甚至在特定时间内(如元宵夜)的人数及其变化情况等等,都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勘察论证和科学准确的评估预测,而相关的安全职能部门则应该对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监督,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可以想象的是,假如密云灯会的有关方面有一个详细的安全预案,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充分的防范,或者从刚发生的麦加惨剧中吸取一点教训,将安全工作做得再细一些,悲剧应该是可是避免的。

  北京大学的张国庆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纵观这次事件,需要总结的地方很多,比如根据报道的情况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各地都普遍存在,必须思考如何防止今后在重大群众活动中发生类似的事故。

  集会安全新思维

  中国人口众多,经常举行的大型群众集会性活动规模往往相当庞大,但直到密云惨剧发生之前,对于集会安全的监管和研究却少有关注。

  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集会安全时可以发现,我国的群众性集会活动其实已经暗藏危机,在我国人员集中活动中踩死踩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2001年4月8日,陕西省华阴市玉泉院庙会发生群众拥挤踩踏的重大事故,造成16人死亡;2003年8月16日12时16分,江西弋阳县县城弋阳桥附近,浙江钱江集团江西钱荣摩托车有限公司摩托车特技表演队在进行促销特技表演时,由于主办单位安全意识淡薄,选址不当,观看人员过多,现场组织混乱,铁护栏受观看人员挤压断裂坍塌,50多人高处坠落,并相互挤压踩踏,造成2人死亡、26人受伤。此外,重庆酉阳、陕西宝鸡等地还发生过多起学校学生踩踏伤亡事故,在各地举行的足球比赛、演唱会等大型集会活动中发生骚乱和踩伤人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

  据了解,就在密云踩踏惨剧发生的当天,全国各地举行类似活动的绝不止密云一处,据《现代快报》的消息称,在南京,35万人挤进夫子庙元宵灯会,现场险象环生,所幸的是没有发生重大的意外伤亡事故。

  密云踩踏事件终于让社会把目光集中于重新审视我国集会安全的现状,一些专家指出,集会安全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的高度重视,集会活动的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制度必须得到全面落实。

  从非典过后,应急预案、应急机制词语成了社会广为熟知的公共安全概念,密云事故让人们看到,应急预案不仅仅只是在公共卫生领域,集会安全也应有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

  其实,公共活动制定应急预案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对此已经做了明文规定:只要是经营场所必须要有应急预案,大型的公共活动就更不必说。只是这个法没有说要有什么样的应急预案,使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的指导。

  张国庆教授认为,从政府管理的层面而言,应该有一些比较全面的,有效的管理预案。预案的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包括从以前各种同类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第二,有关于既定场景的详细仔细的研究、勘察等等。

  专家认为,密云事故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和政府部门对于集会安全意识的淡漠和措施的缺位觉醒,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审视集会安全问题的时候了。

  公共场所应急预案问题多

  针对日前发生的北京密云迎春灯展伤亡事故,《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他认为,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金磊认为,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的表现有两点,一是预案编制不科学不充分;二是编制预案未做到责任到人,执行不力,在紧急情况下的防灾措施难以到位。

  金磊介绍,中国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安全生活法》,但在已有的《安全生产法》中已经明确载明:只要是经营场所必须要有应急预案。但是这个法没有说要有什么样的应急预案,使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的指导。

  他认为,在城市应急预案中,首先要作出“最大灾害状态分析”,而我们经常在这第一个环节就不准确。具体到密云的事故,应急预案估计要来5000人,则最大限度来人不能超过6000人,现在实际数字比估计超过5倍!明显是预案准备不科学、不充分。

  金磊认为,执行预案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所在的减灾委员会发现,很多委办局的预案就是一份文件,内容类似,比如把铁路的应急预案用在城市轻轨上等,说明编制预案的部门和人员不专业,也没有统一的预案标志导则。从此次事故看,密云县主办方作了5000人的预案,最后来了30000多人。这30000多人不会同一时间一起出现在现场,而是逐渐到达的。随着人流的增加,应该有人及时检测、报告和求援,但从结果看还没有看到这个过程。

  此外,应急预案也应该充分体现出责权利,要将责任划分写进应急预案和相关立法中,否则到时就会出现混乱和不协调,就是应付式的。从目前一些安全事故的过程分析,很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做,表明这些应急预案没有制定完善。

  金磊认为,公共场所安全预案必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各种通讯手段必须到位;

  二是在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减少关键性人物的出现;

  三是要尽可能的减少无准备的超大型的集会,避免大量人员积聚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四是一旦重要活动必须召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防范性预案,让所有的事故及灾害的隐患处于可控制的状态之下;

  五是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要站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上,充分认识现代条件下影响公共安全的所有不利因素,包括高技术和信息犯罪等。宗和然整理

  密云灯会事故谁负责?

  文/张立力

  2月5日19时45分,正在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中,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的特大恶性事故,目前已有37人死亡、15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人员,要妥善处理死亡人员的善后事宜,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北京市主要领导也到现场指挥组织善后工作。应该说,政府在事故发生后最快时间内作出反应、采取措施,表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视。那么,造成这一不幸事故发生的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对此,人们的观点都很明确,认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应该负完全责任。当然,如此重大事故,与组织者的组织措施不力,安全工作不周密、不细致肯定有关。

  但客观地讲,任何地方、任何大型的聚会活动,主办方与组织者无一例外地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可事故依然发生。其原因不仅有组织者安全工作上的细节漏洞,还有参加活动人员自身的问题。相信参加过类似于灯会这样的拥挤不堪的公众活动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