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冰城人就该玩转冰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5日11:15 新晚报
冰雪景点里,外地人的笑脸多哈尔滨人的身影少。
  一位南方客人说:“住在哈尔滨真幸福,不但四季分明,还可以在冬季见到冰雪,并融入其中,好让人羡慕!”

  看着南方人在飘舞的雪花中欢呼、抚摸着晶莹剔透的冰灯惊叹,哈尔滨人很是不解:冰雪景观年年都那样,把人冻得哆哆嗦嗦的,有什么好看的?

  其实,就如同每一片雪花都是不同的,哈尔滨的冰雪也每一年都在发生变化。冰城人身在其中,却感受不到这种变化,更不愿投身其中,是因为我们对它太熟悉了,熟悉得神经有些麻木,熟悉得不想再去了解和熟悉它,熟悉到在街上看到一段冰面一定要绕着走过去,而不像许多年前那样快乐地“出溜”滑过去。

  亲爱的市民,你有多少年没像儿时那样滑冰、打雪仗、抽冰尜、打冰滑梯了?你有多少年没去看看曾经让你惊叹的冰灯和雪雕了?请一起走进我们的调查吧———

  冰雪运动篇现状:

  最长的42年没上冰

  本周,记者在我市南岗、道里、道外区对市民上冰情况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我市20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年有半数不进行冰上运动,其原因多为学习忙;30岁以上的市民上冰率则相对更低,有的已十几年没有穿过冰鞋。道里区文体局也曾对100位正在滑冰的市民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有92人以往曾经滑过冰,但都已经很久没有上冰,其中与上次滑冰时间间隔最长的为42年;从年龄段上讲,最大的上冰者为74岁,最小的则只有5岁,最应该活跃在冰场的“中间分子”反而很少。至于雪上运动,被调查者中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曾经滑过雪,而能够经常滑雪的则寥寥无几。

  这份调查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我市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整体状况,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冰城人快要不会玩冰雪了,冰城人正在远离冰雪。

  为什么会这样?“冰雪意识差”———17中学校领导一语道破了问题所在。如今的孩子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电视、电脑前渡过的,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孩子参加户外运动都缺乏有利的引导,缺少一种玩冰玩雪的大气候。而且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让他们从事冰雪运动家长总是提心吊胆,左右为难。种种观念的束缚和现实的困难,使一些青少年失去了与冰雪交朋友的机会。

  硬件:运动场地越来越多

  走近道里区中心冰场,离很远就能听到冰刀与冰面清脆的摩擦声。这里既可以自带冰刀免费滑,也可以租一双冰刀,一小时只需几元钱。一位已年过半百、正在滑冰的女士说,她在年青时就特别喜欢滑冰,但后来工作忙了,也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冰场,所以已经有三十来年都没有上过冰了。

  往年冬季冷寂的马家沟河今年也格外热闹。此处正在举行首届“我运动、我健康”群众冰雪运动月。据了解,这里的滑雪价格每小时只要50元,而且对团队和学生还有特别优惠。其冰上运动的价格也相当低廉,从免费到最多十元。

  据了解,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市相关部门为了贯彻全民健身运动,纷纷投入资金在市区内浇筑免费冰场,其中较大型的免费冰场就有十块左右。道里区中心冰场一位负责人说,为了开展这项公益事业,道里区政府已先后对中心冰场组织投资三十余万元。而如此不惜投入,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全民上冰,让大家都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让冰城人重新热爱冰雪,重新投入到冰雪的怀抱中。

  软件:服务、设备有待提高

  日前,记者来到距市区较近的名都滑雪场。进入雪场后,教练告诉记者每人每小时的教练费为60元。但当记者在最后结账时,却看到该滑雪场的价格表上明明写着“教练费每两小时60元”。当记者据理力争时,滑雪场的工作人员以“你们当时不是谈好了吗”拒绝了记者的正当要求。

  据了解,我市几个大型冰场大多存在着管理不善、小号鞋缺少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部分冰场、雪场服务差、价格乱、场地远等问题打击了参与者的热情,已成为阻碍我市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一些想要参与冰雪运动的市民的一大顾虑。据了解,由于滑雪的专业器材所需科技含量比较高,研制的成本高,所以价格相当昂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滑雪场为了降低成本,就违心地使用起旧器材。据了解,在道里区就有一家商店专门从事旧器材的生意,仅今冬就销售了2万副旧雪板。这些旧雪板全部流入到市区及周边各滑雪场,给滑雪的市民带来了安全隐患,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冰雪旅游篇

  现状:本地客不足一成

  满城都是老天赐予的白雪,满街都是不花钱的冰景,见怪不怪的哈尔滨人还会有多少愿意花钱进到园子里赏冰玩雪,尽管那些园子里的冰雪景观要比园外的精致得多?

  2月12日,哈尔滨已是春风和熙,但冰雪大世界里的游人并不见少。据马迭尔集团副总经理刘瑞强介绍,在所有来冰雪大世界游玩的游客中,本地游客约占20%。春节过后,外地游客有所减少,本地游客的比例增加,但最多也就占30%。今年的雪博会因为引进了泼雪等新鲜元素,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去重新体味少年时的疯狂,本地客的比例也能达到20%—30%。与他们相比,已做了30届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老品牌———冰灯游园会对本地人的吸引力要相对小

  些,本地客不足十五分之一。

  对于以上哈尔滨冰雪旅游游客中本地人总体能达到二成的这一数字,一位搞冰雪旅游近二十年的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这二成人中绝大部分是陪外地客人去的,本地人真正自愿去玩的绝不会超过一成。对于他的这一断言,各冰雪旅游景点的负责人大都给予了肯定。

  制约:票价高、缺创新

  有人说,旅游本就是“生活在别处”,世界各地的景观都是主要办给外地人看的,本地游客少是正常现象,家门口的东西谁看多了都会“审美疲劳”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冰雪旅游景点不同于其它景点,它能够在人们的手中变化万端,年年翻新,且参与性强,人们的“审美疲劳”主要还是源于“心理疲劳”,因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新元素能够激活人们心底对看惯了的冰雪的“熟视无睹”。

  那么,我们缺少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吸引力呢?业内人士异口同声:价格!今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门票高达80元,雪博会50元,冰灯游园会30元,这还不算园内的各收费项目。一家三口去一趟冰雪大世界,没有200多元根本玩不下来,去一趟冰灯游园会也要100元左右,这对于总体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的哈尔滨人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大支出。市冰灯办主任范志超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冰灯游园会的门票才四五元钱,那时的游客本地人占80%以上,当然这与当时冰雪旅游景观少、人们的娱乐方式少有关,但价格相对较低、人们能够接受和承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今,各冰雪旅游景点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承包一个冰滑梯的费用达七八十万,这就导致游人花几十元进了园子后,打一个冰滑梯还要花5至10元,这是许多市民不能承受的。

  市民如今对冰雪景观不“感冒”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冰雪景观缺少创新、缺少特色。旅游界有句话叫“旅游的核心是吸引”,只有不断创新,增强吸引力,才能吸引游客重复旅游。但是,我市的冰雪旅游景点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以冰灯游园会为例,冰灯游园会办到今年已办了30届,尽管每年也在想办法添加一些新元素,但已很难有所突破,让人感觉每次去看虽然景点的名字变了,但给人的感觉还是一样的,再一再二后,便不会再想去第三次了。

  激活:以价格作杠杆

  怎样才能激活哈尔滨人对冰雪麻木的神经呢?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利用价格杠杆撬动市场。

  据市海外旅游总公司总经理助理石伟国介绍,现在大连各旅游景点就实行对本地游客的门票优惠政策,本地市民持身份证,可享受到大约正常票价一半的优惠。据悉,我市的各旅游景点也针对市民推出了一些优惠,但力度还不够大。冰雪大世界前两年曾推出“家庭套餐”,市民购买这种套餐门票可比单人正常购票省一半,但今年没有推出这种优惠政策,只是在试开园的头五天实行过八五折。石伟国指出,如果旅游景点能够推出类似60岁以上老人免票、儿童免费这类优惠政策,而实际上老人和儿童都不可能自己去玩,这样,景点给老人和孩子免票看似损失了门票收入,实则老人和孩子倒会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成人游客,景点会获得更大的收益。今年我市出现的滑雪热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滑雪价格的平民化。

  要吸引游客的另外一点就是要办出特色。今年雪博会首创的泼雪活动吸引了众多本地游客,就是因为它赋予了雪新的生命、新的内涵,让飘落在地上的雪重新又活了起来。其实,我市冰雪旅游还有许多新的元素可以发掘,比如少数民族狩猎等,关键是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做出一个好的创意。

  后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生活在冰城里、却几十年来只看冰雪而没有接触冰雪的可谓大有人在,这不能不说是冰城人的遗憾,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遗憾。

  冰雪是上天赐予我们这座城市的财富,哈尔滨人已用智慧、热情和双手将它打造成了一张“城市名片”,邀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但是,我们不该让这笔财富“墙里开花墙外香”,只把这道冰雪盛宴端给我们的客人,它更应该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每一位主人。而惟有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这份冰雪资源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真正转变成我们这个城市的财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其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我们每一位市民。

  最后,有识之士指出,要调动起本地市民参与冰雪活动的积极性,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给冰雪旅游包装出一个新的概念,就像“龙的传人上龙塔”一样,在市民中营造出一种“冰城人就该玩冰雪”的概念和氛围。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哈尔滨人一定会重新走出家门,投入到冰雪的怀抱,因为我们骨子里就是冰雪的孩子!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