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代表委员齐喊:打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01:50 山西晚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重点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我省的醋和酱油,正遭受假劣围攻。

  背景

  “山西老陈醋”一直是山西人引以为豪的产品,我省拥有大小醋厂1100余家,食醋年产量30万吨,居全国第一。其品质、品种和品牌应该说得到了国人的普遍认可。

  作为食醋的“亲兄弟”,酱油在我省的年产量仅为2万吨左右,其工艺技术也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资源条件看,我省拥有酱油业生产发展的各种先天条件。但受假劣产品的冲击,我省正规酱油企业的产量正日渐萎缩。

  目前我省获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的醋、酱油生产企业共有122家,但荣获国家知名品牌称号的,醋类中仅有“水塔”、“东湖”两个牌子,酱油类只有“古灯”一个牌子。问题一变了味儿的老陈醋

  2003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对我省清徐县的食醋生产厂进行暗访,在一家名为老醯儿醋厂的厂家,老板介绍,厂里生产的都是酿造食醋,2003年9月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敢跟“水塔”牌媲美。并声称该厂现在生产的产品有十几个品种,都是用粮食酿造的。

  但电视上显示的画面却让人瞠目,该厂不但生产加工环境非常恶劣,而且往原醋中加入了一种液体,其气味非常刺鼻,工作人员称这是醋酸,每次要加50斤左右。老板道出其加醋酸的秘密,全部用粮食酿造质量虽好,但价格太高,而用醋酸兑制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国家在《酿造食醋》中明确规定,酿造食醋中不得添加冰醋酸。

  除此以外该厂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的瓶子也是回收的旧瓶子,车间里看不到任何消毒设备,工人称他们是用热水消毒。而工人在灌装食醋时竟然用嘴吸。食品安全的QS标识散落了一地,被工人随意践踏。

  除这家老醯儿醋厂外,央视记者在清徐县海城醋厂、太原市粮食局醋厂等几家醋厂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厂家生产的低价位食醋,标签上标明是“酿造食醋”,其实都是用醋酸勾兑的。问题二日渐萎缩的酱油业

  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调味品,酱油、食醋是“哥俩好”,两者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比例失衡势必制约醋业的发展。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我省的酱油业正面临日渐萎缩的尴尬局面。

  从山西酿醋第一村———晋中市榆次区怀仁村看,全村醋的年产量约5.8万吨,按每吨醋附带0.3吨酱油的销售比例,全村酱油的年销量应在1.7万吨以上,照此计算,全省25万吨醋应该配售酱油在7.5万吨以上。而我省仅有的两家正规酱油企业其年产量加起来不足1.5万吨,酱油产品大部分是低水平酿制,更有甚者是用盐水和酱色配制的,这种劣质酱油对正规企业的冲击非常大。以太原市古灯调味品有限公司为例,2000年其酱油产量为1.8万吨,2003年销售量跌至0.7万吨,2004年元月为销售旺季,仅完成销量300吨,目前该厂产品积压,车间停产,500名职工工资难以发放,山西省惟一的酱油名牌产品面临被劣质产品吞没的窘境。
声音

  杨德信代表:打假喊了很多年,但假货越打越多,究其原因,客观上,法制建设滞后,存在许多法律盲区,致使制假售假者得不到相应的惩处;其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结构不合理,执法部门很难责任到人;再次,财力不到位,无法保证打假所需的经费。加上黑恶势力的干扰,打假很难深入。从主观上讲,某些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社会上制假售假者往往与执法人员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加上没有一个长效的监督机制,“一把手”干上几年调走了,出现问题也没人管了。

  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举报机制,引导鼓励群众
及时举报,形成全民监督的社会氛围,使假冒伪劣无处藏身。

  曾纪元代表:央视曝光了“变了味儿的老陈醋”后,我感到非常震惊,非常气愤,山西的名牌产品本来就不多,为什么还有这样缺德的人糟蹋山西的形象?还要冒用QS标识?名牌是靠诚信来打造的,办企业做产品就应该诚心实意地去做,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建议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查企业法人资格,特别是要对其诚信度进行调查,执法部门重新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发证。

  郭瑞平代表:我经常到外地出差,一听说是山西人,对方的第一句话是:“山西人老实”,第二句话是:“山西有假酒”。这下可好,山西又多了假醋、假酱油。山西的名牌产品本来就少,只有汾酒和陈醋在国内享有盛誉,而屡屡发生的造假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山西的名牌产品,更损害了山西省的形象,降低了山西人的诚信度。

  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利益严重,文水造假酒,清徐造假醋,当地领导和群众难道一点都不知情吗?我想他们更多的是从地方利益出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地方小利益损害了山西大利益;二是政府不作为,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创名牌工作。我们山西并不缺乏创名牌的土壤,但山西自己评出的名牌并不多,创名牌有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一个牌子首先应是省内名牌,然后才有资格申报国家名牌。新闻媒体曝了光,我们更不能生生气就了事,政府应尽快拿出一个应对策略来。(山西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