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滑坡事件追踪(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02:12 山西晚报 | |||||
2月10日下午约5时,天龙山距晋祠口11公里处的旅游公路被滑坡下来的山石、泥土阻断,本报曾以“塌方堵路游客惊魂”为题报道,被阻游客只得将车暂放山顶,通知山下朋友开车到塌方处来接。 直到两日后,被阻山路才被清理出一条狭窄过道,游客的车终于脱困。一条旅游公路,遭遇小型塌方后,抢修竟需两日之久,是何原因? 12日,记者驱车赶往天龙山。上山途中,记者注意到:有多处流沙已侵占了半边公路,许多山石裂开了深缝,嵌在半山腰摇摇欲坠。到达10日塌方处,有三名当地村民正奋力转移堵路的石头。据称,他们是山里的村民,塌方后被天龙山文物保管所临时雇来清理道路,滚落下来最大的一块石头是边长至少6米的立方体状巨石,最少有十七八吨重,其他大小石块散落路面。村民只好把大石头凿小,再把小石头运到不远处,沿山路外沿堆放,如此工作了两日才清理出一条可供一辆小轿车通过的狭窄通道。塌下来的那块最大的石头,他们整整凿了一天半,才凿成4块。全部清理完这些挡路石,至少还得一天。 天龙山当地五坡村一位36岁的村民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她土生土长在这里,自打记事起,便对流沙、滑坡等现象见怪不怪了,但2月10日的滑坡却让她心中一紧:这是她所见过的天龙山最严重的一次滑坡,并且发生在通向山外的惟一一条路上,滑坡现场还有那么多大石头摇摇欲坠,万一滑下来砸着放学回家的娃,可咋办?! 记者只得转向相关部门采访。太原市旅游局行管处称,对天龙山旅游局并无宏观干预能力,只有在天龙山开山时,才可进行旅游活动方面的管理。而太原市文物局则表示,他们在记者拨打电话之前并不知道滑坡事件,作为文管所的上级单位,主要进行工作指导,而具体工作则由天龙山文管所执行。太原市国营林场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天龙山护林防火。 晋源区政府是天龙山的管辖政府。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向记者介绍,天龙山防火护林和治安管理是区政府的主要工作。但是这条旅游公路的维护却并不属区政府职权范围。 几经辗转,看来文管所是天龙山最近的“娘”。17日下午,记者终于与所长通上了话。李计生所长告诉记者,天龙山坡度较陡,发生流沙、塌方属正常现象。每到春季,冰雪消融,山石解冻、松动,山风吹来极易发生塌方。文管所在财力物力欠缺、基础设施跟不上的处境下,仍坚持每年一至两次对山体进行处理,清理水沟、清除危险石头。旅游公路出现障碍本应及时清理,但一些较快捷的方式,如使用炸药炸开巨石或利用铲土机等重型设备清理都不适用,炸石头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塌方,重型车辆会将山路压坏。怎样才能有效防止灾害,快捷处理故障一直是文管所的困惑。“或许修建防护坡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李所长说。 记者随后从省地质调查院水利工程环境部了解到,治理较小规模的流沙和滑坡最有效的方法的确是修建防护坡,有关部门可聘请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的专家,现场勘察,确定岩性及种类,从而修建合适的防护坡。相对于打卯桩等其他固定山体的方法,该方法耗时、耗资最少。另外,考虑到天龙山是旅游景点,应注重美观和环境的因素,修防护坡仍然是最佳选择。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风景区14公里。天龙山风景优美,气候凉爽,是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往。 去年11月1日,天龙山的一场大火惊动了社会方方面面。而今这些悬在半空中的潜在凶手,已由隐患变为明患,同样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一次小规模的塌方,处理起来却得耗时3日;提到这次塌方,各相关部门更多的反应是:又没砸着人,应该没啥事;事发后记者几上天龙山,从未见到任何警示人员及警示标志……主管单位繁多,职权划分不明,天龙山风景区出现权利与义务的真空。人们不禁忧心:一旦发生险情,如此滞后的机制怎能应对?本报记者赵丽娜 文/图(山西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