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案中案牵出“地下兵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3:44 石狮日报

  2003年11月13日子夜,河南省焦作市一个广场发生持枪斗殴事件。在追查枪支来源的过程中,警方发现斗殴者所持枪支为仿“六四”式。为此他们蹲点守候18天,成功抓获了贩枪者,最终发现了一个“地下兵工厂”——当场查获枪管加工车床以及枪管成品、半成品448件。犯罪嫌疑人交代,近年来他们一共加工枪管3000余支,分别销往青海、东北等地。随着调查的深入,侦查人员发现,涉案人员大部分是焦作市中州机械厂的下岗工人,该厂原以生产军工产品为主,近年来由于效益不好,已有2000多人离开工厂。有着特殊技术的下岗工人到
底该如何安置?一长串的问题引人深思。揭开冰山一角

  河南焦作,2003年11月13日深夜12时。

  这天夜里,风吹得整个城市有些阴冷。

  “砰——砰——”两声沉闷的枪声,把城市里睡梦中的人们惊醒了。

  枪声来自焦作市的中心城区——东方红广场。此时这里发生了一场聚众斗殴事件,其中一方持有枪支,打斗中有人当场鸣放了两枪。接到报案后,焦作市公安局的刑警火速赶到现场,在现场提取了两颗仿“六四”式手枪的弹壳。市公安局领导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调集警力展开侦破工作。干警们经过紧张、细致的侦查,仅用两天时间,便让案情有了眉目。

  原来该市无业游民司二刚与杜全红,手下各拥有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2003年11月12日,司二刚与杜全红的摩擦“升级”,两帮人马打斗起来,杜全红一方吃了亏。11月13日,杜全红纠集人马,找到司二刚门上“算账”。当时司二刚正在东方红广场闲逛,于是两方相约广场上“决战”。就在这场聚众斗殴中,杜全红的手下当场鸣枪“示威”。

  当时警方将参与斗殴鸣枪的马胜利、靳保国等7名涉案人员抓获,并缴获仿“六四”式手枪一支。

  案件破了,但枪支来源仍然是个“谜”。从收缴来的“六四”手枪来看,仿制的工艺相当精巧。通过讯问,涉案人员交代,枪是从“黑道”上买的。

  “手枪是仿制的,六四式,杀伤力极强,这背后肯定大有文章。”此事引起了集作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局里要求一定要把枪支来源彻底查清。警方经进一步深挖细查,获悉该枪系马胜利从该市下岗工人罗志伟处购买,然后又转卖给了靳保国。然而,此时罗志伟在逃,枪的来源线索中断。

  一场艰巨的心理战

  罗志伟,曾化名陈向全,于1983年因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1989年因窝赃被劳动教养二年,2000年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刑拘在逃。此时办案人员抱着这样一个信念:“一定要抓获罗志伟!”

  可罗志伟是一个和公安机关打交道的“老手”,他居无定所,也不和家人联系。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12月3日,罗志伟终于进入了侦查员的视线,他在焦作市第二医院刚一露面,就被侦查员抓获,并捎带抓获了他的同伙张卓民。

  罗志伟也不是省油的灯,要突破他无疑是一场硬仗。罗志伟本身有案在身,老婆已和他离了婚,9岁的女儿也和他毫无感情。因为这些,从进看守所那一天起,罗志伟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尽管侦查员审问前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在讯问中,他面无表情,一直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无论侦查人员怎样发问,他就是不说话。

  审讯进行到第15天,办案人员分析情况后认为:罗志伟之所以不交代枪支的情况,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问题的严重性。要分析他的心理,找准切入点,不能硬审。不妨对症下药,和他来一场心理战。

  2003年12月18日,办案人员又进了审讯室。他们并没对罗志伟立即讯问案件情况,而是和他拉家常,询问他这些年都躲藏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同时观察他脸上表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此时,虽然罗志伟一句话都没有说,但他的眼里流露出一丝对自由的渴望,没能逃过办案人员的眼睛。于是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你逃跑在外多年,也许对家里、对亲人不再牵挂。但你难道就不需要自由?你逃跑这么多年难道不是为了自由吗?但是,怎样才能获得自由,这不是靠逃跑就能换来的……”

  这一席话,确实击中了罗志伟的要害。但他仍有一丝侥幸心理。此时,办案人员拿了一个包进了审讯室。将那布包慢慢打开,里面就是罗志伟卖给马胜利的那支枪。“这个,你还认识吗?你不记得把它交给谁了吗?”

  罗志伟的眼睛直了,“完啦!”那一声灵魂深处的重重叹息,昭示了其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你们说得对,我需要自由,给我个机会吧……”罗志伟抬起头说。

  这之后,罗志伟交代了自己2003年10月从申虎处先后购买3支仿“六四”式手枪贩卖的犯罪事实,还交代了申虎等人贩卖枪支的犯罪事实。

  牵出个“地下兵工厂”

  根据罗志伟的交代,警方于2003年12月28日,在焦作市新华中街将申虎抓获。申虎交代,从2003年5月以来,先后8次去西宁,从一个叫“老马”的手中购买了28支仿“六四”式手枪并分别转卖他人。

  28支手枪,案情重大!警方重新梳理线索,加大对嫌疑人的审讯力度。犯罪嫌疑人申虎迫于侦查人员的强大攻势,又进一步交代了2000年与李波海等人结伙私造枪管加工机械,并非法进行枪管加工贩卖的重要线索。

  2003年12月31日上午,李波海被秘密抓捕归案。在证据面前,李波海对2000年以来与申虎结伙制造、贩卖枪管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出陈明等贩卖枪支的犯罪事实。民警们迅速出击,在济源市一家美容美发厅将陈明抓获,并从其租房内搜出仿“六四”式手枪3支及大量的手枪零部件。

  在审讯中,李波海还供述——

  2003年7月,将2000年加工好的200根枪管以每根80元的价格卖往西宁。

  2003年9月,两次去西宁将2000年加工好的10余根枪管以80元一根的价格卖掉。

  2003年10月下旬,伙同他人非法加工枪管1900余支,并将枪管销往西宁市,组装成仿“六四”式手枪。

  2004年1月1日凌晨,焦作市公安局50余名公安民警赶到解放区铁路边一废旧市场内。在李波海的指认下,一个非法制造枪管的“地下兵工厂”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兵工厂”并不是很隐蔽,约有两间房的面积。民警们当场抓获两名正在制造枪管的犯罪嫌疑人,并查获枪管加工车床及枪管成品、半成品448件。

  然而,行动并没有结束。“地下兵工厂”有人制枪,有人贩枪,有人作中介,采取了“一条龙”的方式,涉案人员较多。之后,办案人员赶赴青海省西宁市、河南省周口市等地捉拿其他嫌犯。后来非法贩卖枪支的徐国伟被抓获归案,目前这些犯罪嫌疑人都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他涉案人员如西宁人“老马”(真名叫马路台)等正在抓捕中。

  下岗后的再“就业”

  案子虽已基本告破,但给人们留下一长串的思考。

  上个世纪50年代,焦作市建起了一些以生产枪支为主的军工企业,当时曾为国防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也造就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后来焦作市的军工企业转为民用企业,一些技术工人相继下岗。李波海、申虎、罗志伟、陈明等都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下岗后,无所事事,生活状况也急转直下。可他们没想靠正当途径改变生活,而是想到了非法制造枪支,以此来牟取暴利。

  2000年夏季,同为中州机械厂下岗工人的李波海、申虎合谋加工枪管赚钱。二人共同出资从河南省长葛市废旧市场购进一些设备。之后他们又召集原来在一个厂的5名技术工人,购买了机床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在焦作市建设西路家禾屯租了个养鸡场,建成一个枪管加工厂。

  2000年7月,李波海、申虎二人通过中间人“老聂”以120元一根的价格从原厂购买毛枪管400根。加工后以每根320元的价格卖给了西宁人“老马”、“老韩”。2000年9月,李、申二人又以同样的方法购进枪管700根进行加工。其间,由于“风声”过紧,“工厂”暂停了加工。到2003年10月,李波海将2000年所用的枪管加工设备,偷运到王储乡废旧市场内准备加工枪管。当月,李波海通过原厂的一个工友以每根5元的价格购买毛枪管500根进行加工后,又以每根17元的价格卖到了西宁。就这样,李波海、申虎前后一共加工枪管3000余支。

  一帮技术工人就这样在刀尖上跳舞,最终将自己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那么,中州机械厂如今又是什么样的呢?2004年2月3日,笔者到该厂采访,厂长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该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曾红极一时,那时,厂子生产军工产品、射钉器材、换热设备等。企业最好的时候,有员工2700人,产值达5000万,固定资产1.7亿。从1996年开始,厂子开始走下坡路,大量技术工人下岗,2003年3月,中州机械厂破产,目前厂里仅有员工五六百人,企业目前正处于重组阶段。

  企业要重组,有着特殊技术的下岗工人到底该如何安置?这些下岗工人又该如何转变观念重新就业?看来,此案不仅向我们的枪支管理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思考。

  编后话:下岗之后

  下岗,这个词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实际上,它不仅是一个词,还是一种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隔壁王大妈的女儿下岗了,还要经常来母亲家里吃饭;楼上李大爷的儿子下岗后搞了个早点摊,最近生意不太好……这些是我们早上上班的路上、晚饭后散步时都会听到的话题。下岗后,应该自立自强,面对现实,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去走,这个说法已经一点也不新了。本文中的这几个人,他们也确实去找事儿做,而且找的是自己所熟悉的事儿———造枪。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儿吗?他们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这是犯罪,但也许他们有个更好的托词:我们没有别的技术,你让我们干什么呀?也是在报纸上,前几天看到一则报道,同样是在河南,郑州有一位女士,今年已经49岁了,10年前她开始创业,干了9个行业,9次都失败了。后来她开始给人做家政,就是靠着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口碑,如今,她干出了一番当初自己想都没想到的事业,拥有了一家员工达到3000名、分公司遍布全省的大型物业公司。她确实没有什么技术,然而她有一点是本文中的造枪者们所没有的,那就是自信和勇气。说到这儿,真的要问问这几个造枪者,除了造枪之外,他们还会什么呢?(检察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