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区县科技馆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09:40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童曙泉

  科技馆对提升人的素质有莫大作用,同时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是国内最早在区县建起科技馆或科技活动中心的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场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市科协组织力量用一年时间调研发现,区县科技馆建设有三大薄弱环节,妨碍了它们绽放自己的活力。

  场地挤占挪用,找不到馆长办公室

  记者初次拜访石景山区科技馆时,问了4次路才找到馆长办公室。在总面积4100多平方米的“科技馆”内,其实很难找到科技馆的影子。因为这里真正归科技馆使用的,展厅加上办公室也只有300多平方米,不到总面积的1/10。而按规定,仅科技馆的展厅面积就不得低于总面积的50%。

  区县科技馆中能达到“50%”这一标准的,只有房山科技活动中心。因为存在“谁建谁主管”的观念,科技馆对自己的场馆设施倒没有了完全的支配权。与科协、科委一起办公,已是各科技馆习以为常的事了,甚至地震办、人事局也在里面占了楼层办公。科技馆成了办公楼,真正的科技馆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经费设施不足,建得起养不起

  经费不足,是所有区县科技馆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海淀科技馆7名职工的年人头费为3万元,人均仅4千元。按规定,科技馆经费投入一般包括工程建设、展品研制、日常维护运转三部分,比例为10∶7∶1。但我们的科技馆基本没有统筹规划后面两部分,“建得起养不起”,有的科技馆甚至已是负债经营。

  经费不足,影响最大的是活动的开展。经费用于人员工资和组织科普活动后,便不能保证设施的改善和展品研制了,结果使科技馆活动无法推陈出新,不能吸引观众,无法“造血”。据调查,本市13家区县科技馆大部分都没有常设展品,只有一些最普通的展板。而像海淀、石景山、丰台这些有常设展品的科技馆,展品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更新。2002年时,13家区县科技馆没有得到任何社会赞助和个人捐赠,有经营收入的只有两家。

  人才十分缺乏,没有培训机会

  区县科技馆工作人员本需高学历高素质。而2002年,13个场馆的136个在编工作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人,大学本科只有48人,只占35.3%。

  为数不多的科技馆工作人员被借用情况也很严重。如石景山在编人员15人,被区科委借走6人———都是其中较优秀的。据悉,被借用人员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就被调走了,导致科技馆工作人员流动频繁,这在各馆中都比较普遍。科技馆工作人员老化严重,培训较落后。如平谷区科技馆27人的队伍平均年龄42岁。而门头沟科技馆的10名工作人员,自建馆以来,就从来没有接受过后期培训。人均一年300元的培训经费,让他们捉襟见肘。据了解,像北京索尼探梦这样的科普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都在数十万元以上。

  人才储备不足,极大地限制了科技馆科普作用的发挥。没有展品,没有特色活动,不能吸引区内观众,科技馆便没有了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科技馆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科普大有市场,只待盘活科技馆

  事实上,区县科技馆的科普活动其实大有市场。如石景山科技馆最早创办的科普小册子《凡大嘴》,充分利用了区县科普单位的优势,如今已是当地最畅销的书。每期发行5万册,往往是出版的第三天就已经断货了,并有小区居民不断上门要书。如今这本小册子还发行到了海淀、丰台、通州三区。

  科技馆教育被称为“科技的快乐教育”。它不只是课堂知识简单重复,也不是艰涩科技理论强行灌输,而是以简便、通俗的方式,让观众在参与和互动中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科技产品,培养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科普专家表示,具有地缘优势的区县科技馆,在满足当地百姓科普需求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需要的只是“盘活”这块资源!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