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这边生意好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01:58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记者 赵珊

  “在俺们那旮旯开饭店欠账是常事,客人吃150元,能给你100元就不错了。但在河南,客人吃51元,那1元零头是必给的,这边生意好做。”当微低着头一脸满足说这句话时,饭店老板董安财给人的直觉:这个生意人,有点儿单纯。

  46岁那年,在黑龙江一个小县城里,做了18年小学校长的董安财下岗了。正愁没处做事,碰巧,2002年春节,一个在郑州工作多年的朋友回去看他,说:郑州那边生意好做,不妨过去试试。心怀希望,老董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到郑州后,热情的老乡们四处请他吃饭,边吃边看,老董发现,郑州饭店的生意火爆,但正宗的东北饭馆不多。想到自己是东北人,妹夫在东北是开饭馆的,又做过大厨,并且侄儿也学过专业配菜,这么好的资源不用也浪费了,另外,如果做菜的原料、作料、餐具全从东北运过来,肯定能给河南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老董说,他想试试。

  在朋友的帮助下,几个月后,“东北人家”饭馆在一条小街上开张营业了,老董的酸甜苦辣史也自此开始。社会学上有一个理论:在两个组织或个人沟通、接触中,文化习俗的融通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老董的家乡,饭店都是包桌,没有散桌,因此厨师逐渐养成了做菜速度慢的习惯,并且东北师傅的口味也比较重,而这些正好和郑州食客的要求相反,所以一个月后,饭店生意逐渐萧条。

  老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虚心请教,慢慢摸透了河南人的脾气、口味,老董发现:把菜做得“不河南,也不东北”,似乎河南人更容易接受。按着这样的方式走,“东北人家”的生意开始“步入正轨”。

  两地方言不一致,也着实让老董为难了一阵子。一次,一个郑州人指着一盘菜说:这道菜有点甜。老董立刻走到后厨问师傅,是不是往菜里放糖了,师傅回答没有,但不止一个的河南人说菜有点甜,老董就奇怪了,这菜里明明没放糖呀?!后来过了一个多月他才知道,河南方言说的“甜”就是“淡”的意思。看来,一个在东北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在河南做生意,对一点一滴的本土文化都要摸透。

  “饭店是吸铁石,顾客是铁渣子”,这句话用东北话从老董嘴里说出来,特实在。他知道,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开饭店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为了达此目的,老董可是费了不少心劲。在饭店装修上,他用的是有东北特色的窗花、热炕头、红辣椒,还有专从东北运来的“小烧酒”。在菜料上,因为老董家在林场里住,收购山菌和野菜方便,所以一年他都要回去几次,亲自收购,挑最好的,虽贵点,但心里踏实。其实,在郑州市场上也能买到木耳之类的做菜原料,并且有时候,在东北没到产木耳季节的时候,要走四五个林场才能收到二三十公斤,但老董说东北木耳好吃,一小碗的干木耳就能泡出大半盆子,河南市场很少有卖的,自己虽是跑跑腿,但看着大伙喜欢吃,心里舒服,其实,就连饭店的大米也是一袋一袋从东北运过来的。

  再过些时候,老董想做东北野鱼宴,这些鱼只产在黑龙江的侗江,大的一条十多公斤,不仅味道鲜美,还可用来观赏,老董说,他想让郑州人尝尝。

  老董也发牢骚:做生意真辛苦,才两年时间,头发就白了一半,不过有了钱赚,两个女儿有了学上,也就值了。这两年,也有人劝他开分店,说这么好的东西需要推广,老董笑笑说,我还是先把自己这个小店管好算了,名气有了,开分店自然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