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地花园事件撩开房地产业假按揭黑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12:14 新华网 | |
董事长“玩失踪”引起轩然大波 2003年11月23日,广州番禺区街头一幕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号称广州“生态第一盘”的广地花园,数百名业主打着写有“还我绿地”、“还我血汗钱”、“广地业主团结起来,揪出诈骗黑手”等字样的横幅,走上了番禺街头。在离开广地花园大门时,业主们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数十名保安发生冲突,一对业主夫妇陈某和李某遭围殴致伤。 这起业主游行事件起因于2003年11月16日传开的一个消息:广地花园的董事长杨勋崇14日“失踪”了。此前,有业主风闻部分广地物业将被银行拍卖,而小区高尔夫球场、绿地、湖泊也是租来的,这些设施由于欠租将被收回。在这一背景下,杨勋崇的“出走”在广地业主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随着杨勋崇的出走,“广地”副董事长吴育辉与杨正式反目,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对“广地”的现状负有重大责任,“广地”的内幕逐渐浮出水面。11月中旬,广地花园112户住户接到法院通知称,根据工行番禺支行的主张,由于他们目前所住房屋涉嫌双重抵押,将被查封。 “我们辛苦了半辈子,好不容易才贷款买了房子。现在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听说自家赖以安身立命的最大私产将遭受“查封”的命运,“广地”的业主们陷入极度愤怒之中。 据记者调查,导致这一事件的主要责任方———广州番禺广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涉嫌利用假按揭的方式从银行骗贷,总额达2.76亿元,涉及工行、建行、中行、民生行、农村信用合作社5家银行。广地公司将这些抵押房再出售给业主,造成了大量的双重抵押。 由于广地搞“内按”(即假按揭)引致银行封房,广地业主们被愤怒和恐慌已经折磨了2个来月。今年1月13日,“吴育辉诉杨勋崇案”正式开审。“我一定去旁听,看看那些害惨我们的不良开发商怎样在法庭上互咬。”广地花园一名刘姓业主站在小区门口这样对记者说。开审几乎是他们全面了解广地虚假按揭内幕的惟一正式渠道。 在“广地”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一位署名“文刀永立”的业主谱写了《维权进行曲》,曲子中写道:“美丽家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愤怒地发出维权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由于“广地”的楼盘销售广告是“住在春天里”,不少“广地”业主不无讽刺地说:这真是一个“春天”里的噩梦。 资金链吃紧,开发商骗贷有方 广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可以说是国内房地产业“用一个支点撬起整个地球”的典型。它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董事长杨勋崇和副董事长吴育辉各占55%和45%的股份。其开发的广地花园,号称“广州生态第一盘”,占地3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2万人。在运营之初,广地公司受益于1998年华南快速干线通车,在广州市民番禺置业潮流中,广地公司一期房价坐地升值,从开盘的每平方米1600多元涨到了3000多元。1999年,通过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广地”的注册资金扩到5000万元人民币。然而即使在这一时期,“广地”仍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广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人士说,广地公司做假按揭最早就是从1998年开始的。 “广地”在资金上的短缺和当时有关政策变动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广地”在“空手套得白狼”后的失控。“广地”的一名财务人员透露:“广地”的财会制度一直不健全,简直可以用没有财会制度来形容。1998年至2003年8月间,其中一位高层人士在从广地公司以“借条”形式借走的钱至少达到1500万元。至于以各种名义用于“公关”的经费,高达1000多万元。“他们打麻将挥金如土”,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广地公司有的高层人员用从公司借得的钱,买高级轿车、珠宝项链,一掷万金。 2001年,一些银行削减了给“广地”的贷款,广地公司的资金遽然吃紧。为了不使资金链断裂,杨勋崇等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加紧进行虚假按揭和重复抵押。广地公司的许多员工都曾经接到收集身份证的“任务”。有时,杨会亲自出马,请他的一帮英德老乡到广州来玩。吃饱喝足玩完后,杨就会提出要求,借身份证一用。用这些借来的身份证,广地公司得以在多家银行办理购楼按揭。与此同时,杨勋崇等人还大玩“分身术”,利用同一个人的身份证到几家银行办理按揭。广地公司将这些抵押房二次出售,造成了大量的双重抵押。 这时的“广地”似乎恢复了昔日的风光。但明了内情的人都知道,广地的还贷压力越来越大,形势已经危若累卵。有些人开始劝杨不要再玩这种危险游戏。但一旦停下贷款,广地公司的运作就会出问题。杨勋崇已经势成骑虎,一旦手头缺钱,他就会对手下说:“去弄几个身份证,再搞它几百万。” 据透露,从1998年5月到2001年11月,为解决严重的资金短缺,杨勋崇等人大搞所谓的“内按”,利用员工、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到5家银行办理假按揭,共发生抵押450宗(已经解押10宗),从中骗贷近2.76亿元。广地公司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曾参与了假按揭。监管方一路绿灯,“广地”积重难返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房产按揭必须有地方国土房管局出具的证明,再到银行办理手续。然而据了解,广地公司的房产抵押非常容易,有些房子甚至被抵押了四五次之多。这一过程中,难道没有一个环节觉察到“广地”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番禺国土房管部门曾对同一套房子出具了两次不同的住房抵押证明,惟一的区别是前一次购房合同中标的门牌号是F-302A,而后一次标的是F-3021。对此,番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罗满南说,他们的工作存在着两个漏洞:一是办公现代化的工作没做好。2000年以前,很多工作是手工登记,凭记忆办事容易出问题。2000年后,虽然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但电脑程序比较简单,不能很好识别。另外,罗满南说,他们也确实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的问题。如果在工作中发现房号近似的,应该去现场核实一下,但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做到。至于番禺国土房管局是否存在内部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与开发商勾结的行为,罗满南说他不能肯定。 同样负有监管责任的番禺地方银行,对“广地”的问题保持了沉默。工行番禺支行在广地事件中被骗贷超过1亿元,损失最为严重。它的上级行———工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的副总经理肖舟说,他们在2001年7月就发现了“广地”的问题,并及时向省分行和番禺工行作了通报。他说,番禺工行的问题主要是急于发展业务,手续审查不严,在广地办理的众多假按揭中,应该有很多蛛丝马迹可以被发现,但没有引起重视。具体的经办人员也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有的按揭申请材料不齐,照样可以通过,由此加大了金融风险。至于为何出现大量的重复抵押,肖舟说,银行方面信赖的是国土房管局出具的抵押登记证明,只要国土房管局说房产存在,没有被抵押过,银行就以此为依据办理按揭。 面对银行的压力,杨勋崇只能以广地花园的新楼盘作抵押,通过售楼来解押。但此时的广地公司已是强弩之末,销售情况连走下坡,公司运作资金严重不足,致使公司部分员工连续9个月没领到工资。 2003年,“广地”的形势继续吃紧。一些银行向法院提出资产保全的申请。据悉,番禺建行等银行在2003年8月就委托番禺华隆公司接手“广地”的物业管理和售楼业务,将部分收入抵偿贷款。在“杨勋崇出走”事件发生的数月前,还有拍卖行受银行委托,要对广地花园的物业进行拍卖。 11月30日,广地事件出现戏剧性一幕。被传“出逃”的杨勋崇突然现身广州召开记者招待会,宣称自己是前往柬埔寨融资,而非潜逃。但此时广地事件已经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楼盘售价大跌。 假按揭潜规则危及金融稳定 “广地”假按揭在广东房地产市场确实不是孤立现象。去年以来,广州新理想华庭、丽景台等相继因资金链断裂爆出一房多卖、假按揭丑闻。而此前,广州和润花园、深圳香珠花园骗贷在珠三角乃至全国都造成恶劣的影响。工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肖舟说,就全国而言,开发商办假按揭缓解资金压力属于流行手段,如果不加强监管,未来几年将出现虚假按揭的高峰。 广地事件只是房地产市场假按揭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假按揭楼盘)没有暴露出来。”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蔡穗声对记者说。在广地事件中,同一套房子被重复抵押的次数最多时达到四五次。在香珠花园事件中,检察机关指控香珠花园将247套房产及商铺重复出售、抵押,共骗取2.29亿余元人民币和530万港币。 对于银行而言,房地产信贷规模大,回报高,一直是各银行竞相争夺的一块“肥肉”,在放贷管理方面就相对较为宽松;另一方面,房地产按揭周期长,少则七八年,多则二三十年,有问题不容易暴露,也促使不法商人搞虚假按揭胆大妄为。有关部门在抽查建行广东省广州地区8家支行的楼宇按揭贷款时,就发现有10亿元是虚假按揭。现在中国银行业的房产按揭余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只要出现1%的虚假按揭,银行的坏账将增加100亿元。 专家认为,虚假按揭事实上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一大隐患。央行《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信贷资金。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高达17.8%。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高新宇认为,目前银行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存贷款的息差上,贷款对金融的稳定作用举足轻重。房地产业自有资金少、贷款风险大,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贷款的大头,这种结构本身就产生了金融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果银行监管不能及时跟上,一旦房地产业资金链出现大规模断裂,银行将因几乎得不到多少抵押资产而损失惨重。 广地事件诘问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在广地事件中人们注意到,“广地”用于“公关”的经费有1000多万元。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在发现“广地”的违法行为后,各家银行没有去举报广地公司,而番禺国土房管部门也“为了维护番禺房地产的声誉”,没有向公安机关举报,只是向上级汇报,并与相关银行进行协调,要求广地公司解除虚假抵押和重复抵押。 业主们指出,广地事件中开发商、银行、国土房管部门之间可谓“默契”,比开发商欺诈行为更可气的是国土房管部门和银行的渎职失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治理过程中,培育和呵护卖方的“信用”和买方的“信心”,保障市场供需双方利益平等表达,是完善市场经济、实现政府善治的必由之路。剖析广地事件,损失惨重的不仅是企业信用、银行国有资产,还有业主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在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行业的当下,如何防止这类开发商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银行串通欺诈消费者事件再次发生?广地事件之后,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能力正受到诘问。 据悉,番禺国土房管部门正式通知“广地”业主,撤消已经查清的广地“内按”。这意味着“广地”业主的权利已经开始得到有关部门的保护。但银行将如何处置那些被撤消的假按揭、消化由此形成的坏账呢?有关方面称,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记者:杨春南蔡国兆彭 勇 编辑:许小丹)(来源:半月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