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对孪生兄弟欲当捐献骨髓形象大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12:46 北方热线网 | |
北方热线网——沈阳晚报讯(记者 贾咏)2月22日,一对长相一模一样的兄弟俩来到本报编辑部。这是一对颇 为传奇的兄弟,哥哥叫关玉森,弟弟叫关玉林。兄弟俩是一对双胞胎,不仅仅模样相似,因是同卵双生的兄弟,他们连DNA 都完全一致。三年前,弟弟患有白血病生命垂危,哥哥义无反顾为弟弟捐献了骨髓(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弟弟的生命。如今 ,曾经患病的弟弟与健康人无异,创造了一段生命的奇迹。在弟弟成功移植骨髓即将三周年时,兄弟俩有了一个大胆而切实的 想法:他们给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
孪生兄弟的幸福生活 说起这对兄弟,还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关家兄弟姐妹共七个,这对双胞胎排行最末。他们从小就非常要好,从出生 ,到上学,再到下乡都在一起,从未分开过。由于长得一样,就连父母在匆忙中也难免有认错的时候。弟弟从小就有些淘气, 在学校里难免犯些过错,老师找到家里,分不清调皮的是哥哥,还是弟弟,在这个时候,当哥哥的往往就要承受“不白之冤” 了。 长大成人以后,这样的笑话就更多了。弟弟喜滋滋地带着新媳妇出门,哥哥的朋友见了,直埋怨:这小子什么时候结 的婚?怎么也不通知一声?哥哥出门上街,却遇到了陌生人的热情招呼,不用问,又是认错人了!每每遇到这些事情,兄弟俩 并不急于辩解,而是一笑了之,倒也乐在其中了。 然而,这样幸福的日子却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弟弟的一张白血病的诊断书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弟弟 弟弟关玉林是沈阳急救中心的一名司机,心肠好,身体棒,同事们都很喜欢他。2000年末,同事们却发现性格开 朗、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一连几日的发烧,吃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到医大二院一检查,原来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他的生命仅能维持几个月。 医大二院血液科刘卓刚主任告诉其家人,只有进行骨髓移植,他才有存活的希望。但要想骨髓移植谈何容易,不仅需 要昂贵的费用,更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合适的配型。在无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寻找到吻合配型的几率是万分之一,在移植 后更要克服种种不良的排斥反应。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哥哥关玉森自告奋勇:就是用我的生命换回弟弟的生命,我也 在所不惜!经过医院的检验,关家兄弟为同卵双胞胎,体内的DNA完全相同,不仅不需要配型,移植后也不会出现排斥反应 。 2001年3月,弟弟经过全身照射治疗后,进入了无菌层流室,经过两次大剂量地化疗,白细胞下降到零。同时, 哥哥开始连续五天皮下注射动员造血干细胞集中释放的药物。当天晚上,哥哥全身酸痛,四肢无力。第二天,医生得知这种情 况后,告诉哥哥这是好现象,因为越难受,说明造血细胞释放得越多。哥哥听了这话,心里更有了底气,这种疼痛比起弟弟的 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随后,在骨髓移植层流室里,刘卓刚主任等为弟弟进行了异体同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近一个月后,弟弟成功地走 出层流室,移植成功了!哥哥的造血干细胞已经成功种在了弟弟的体内。由于移植过程相当顺利,兄弟二人均没有不良反应。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弟弟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白细胞逐渐趋于正常了。 移植三年后弟弟成了健康人 据医生介绍,60%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也就是说弟弟的命是暂时保住了,如果手术后保持不好,仍 然有生命危险。但身体一向都很棒的弟弟恢复得很快,从开始的一个月一检查身体,到三个月检查一次,再到现在半年检查一 次,弟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正常人的标准。医生说,手术做完已经三年了,现在看来患者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现在兄弟二人又回到了以前那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弟弟早在2001年的下半年,回原单位照常上班了。沈阳市急救 中心在弟弟患病期间给予了很大帮助,集体捐款万余元,还经常来看望病人。兄弟二人为了表达谢意,在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上 ,表演了精心编排的小节目。他们还一起参加了电视台举办的双胞胎表演大赛,以一个幽默滑稽的小魔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 掌声。 我们说捐献 更有说服力 据了解,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辽宁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都有形象大使。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 和著名运动员王楠就担任过辽宁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形象大使。勇敢地站出来向名人挑战,想担当捐献骨髓形象大使 ,兄弟俩说他们有备而来,而且充满信心。哥哥关玉森告诉记者,让名人当捐献骨髓的形象大使或者代言人,自有他们的优势 ,可以借助名人效应来让人们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重要性。但是,据他了解,目前全国和各省市还没有请过真正体验过 捐献和受赠骨髓的人来担任这一代言人。他们兄弟俩的经历应该更有说服力,而且他们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是一对连DN A都相同的孪生兄弟,从形象上来讲也很有特点。 兄弟俩表示,想当全国第一非名人捐献骨髓形象大使,他们绝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哗众取宠。最早有这个想法时, 还是弟弟住院时的一些已经过世的白血病病友给他们的启示。当时有几个白血病病友,本来也有很大的救治希望,而且一些人 也已经决定要实施骨髓移植手术,可是他们却都没有找到配型合适的捐献者。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捐献骨髓的重要性,并且 能够身体力行,做一名光荣的捐献志愿者,那么很多正在与死神抗争的白血病患者,就会有更多的生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