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3岁“天才”成名之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1:29 武汉晚报

  华师一附中高三学生、13岁的男孩鲍宇阳最近一个月成了焦点人物。

  前天,鲍宇阳收到北京大学寄来的预录通知单,这意味着,他将成为武汉市最年轻的大学生。

  鲍宇阳在去年的全国数学联赛中获湖北赛区一等奖,之后通过北大面试,获准保送北
大。

  鲍宇阳经历过数次跳级,小学读了四年,初中读了一年,之后直接进入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读高中,总共接受了8年正规教育。

  鲍宇阳的班主任在给北大的推荐书上曾写道:鲍宇阳在数学、化学等理科学科上有超常能力,被称为“天才”和“怪才”。

  但是,最近这一个月,这个“天才”却正面临着一道令他心烦意乱的“难题”。理科“天才”

  其实,鲍宇阳在11岁时就成了新闻人物,那一年,他被华师一附中高一实验班破格录取,而他的同龄人,此时还在上小学四年级。

  鲍宇阳在逻辑思维方面的潜能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在他父亲的育儿日记中,他出生11天就能跟着爸爸伸出一个手指,不到3个月就能喊出类似“妈妈”的声音,1岁多,就认得30多个成语,3岁时已认识两千多个字,4岁就开始进图书馆,5岁多可以背诵1到50的平方表……

  鲍宇阳的数学和化学老师这样描述他:对于其他孩子,老师没有讲过的解题方法一般情况是不会用的。但对于鲍宇阳,老师没有讲的方法,他能用,甚至老师没有想到的解题方法,他也能想出来。

  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叶新年仍保留着半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鲍宇阳对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其中居然出现了十几位数的数字。叶老师说,谁也看不懂这个过程写的是什么,但解题结果,竟然就是正确答案。

  华师一附中高三年级组组长汪新华说,鲍宇阳在逻辑思维尤其是数学和化学上,确实很有天赋。当然,他做大学教师的父亲一套“超前教育”的方式,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过,汪老师强调的是,鲍宇阳的成长是一个个例,与他的天资有关系,关于他的教育过程,既不宜借鉴、更不适合模仿。

  盛名之累目前,已胜券在握的鲍宇阳不再跟班就读,自己在家里补习英语,以及做其他入学前的适应性训练。

  鲍宇阳本该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但是,成名后的鲍宇阳却成为他的老师的一块心病。

  在北大决定录取鲍宇阳的一个月内,鲍宇阳迅速成为一个热点人物。十几家媒体直接或间接地采访了这个传奇的“天才”。国内几十家报纸、十几个网站转载了关于鲍宇阳的报道。前天晚上,他与父亲亮相央视新闻频道,作客于“新闻会客厅”栏目。

  有报道认为,鲍宇阳除了在理科学科上有天赋,在其他方面非常欠缺,比如他的语文、外语成绩较差,作文更是令人担忧。他与同学没有友情,童年没有快乐,“鲍宇阳现象”其实是个悲剧。

  这一类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有来自各种观点的评论。

  班主任介绍,鲍宇阳常常在网上搜索这些报道,各种激烈而极端的观点令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从最初乐于接触媒体到逐渐抵触各类采访,而且,与周围的人话也越来越少。

  因此,目前他已被层层保护,媒体很难见到他本人。

  老师们的心病是,成名后的重压,会重挫他的成长。可以料想,他的北大征程,以及报名入学,都将在媒体跟踪之下,在众人的目光之中。这个创造“奇迹”,享受“奇迹”的天才少年,可以冲破盛名之累,平静地面对这一切,按照自己的轨道成长吗?他的教育者们忧心忡忡。没有阅历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到鲍宇阳,他在得知我们前去采访后迅速离开了。而在以前的采访记录中,鲍宇阳常常面对来自各方记者的提问,半天不吭声。

  老师说,这是鲍宇阳表达自己的方式。如果说,在数理逻辑上他是一个敏锐的天才,那么在其他方面,他仍然是一个13岁的孩子。他运用的,也是一个13岁的孩子通常的方式。他如果对报道,或者迅速增长的名气有什么情绪,常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半天不吭声。

  鲍宇阳爱哭。他的同班同学大都大他5—6岁。有时候,他打同学一拳笑呵呵的,但同学还他一拳,他却可能哇哇大哭。这个时候,鲍宇阳还是个任性的孩子。

  需要人生阅历和人文积累的作文,对于鲍宇阳是永远的难题,他从来都跟不上同学们的作文。他的同学们开始感到青春的躁动,而他,还在童年的宠爱中沉溺。

  目前,为了适应秋季到来的大学生活,他不得不在家里学习洗袜子,洗衣服,做体育锻炼,并有意识地多接触社会。

  他的老师们,给他列了一套中外文学名著目录,要求他在入学前看完,以提高他的人文素养,并增加一些社会经验。成长的考验

  有人批评说,天才的成长,应当经得起环境和社会的考验。而社会不是模拟实验室,小心翼翼地顺着天才的成长模式。

  也有观点认为,社会既给鲍宇阳的成长一个考验,鲍宇阳也给教育环境提出挑战。

  熟悉鲍宇阳的老师说,鲍宇阳曾面对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但别人对他的提问,有的像幼儿园的阿姨,有的像成人间的谈话,有的像面对一个怪物。

  他只有13岁,他不懂得去迎合别人,或者平静地看待关于他的一切非议。为此,老师们给他定下一个规矩,不要再上网看,不要再接受采访。

  因为老师们希望他重新做一个普通人,极力为他营造一个相对普通的环境。

  鲍宇阳在上周六,上交了一份入团申请书,到了高三毕业,他刚刚够入团的年龄。

  鲍宇阳有21年教龄的班主任叶新年说,或许,鲍宇阳今后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也可能成为一个天才学者,但也可能“泯然众人矣”。

  这取决于鲍宇阳面临的“难题”。这道难题考验着这个13岁的天才少年,也考验着他生活和学习的教育环境,同样考验着社会对待一个天才的态度。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