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解读)今年新增就业岗位6.5万以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2:48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 |
本报讯今年,我市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去年的发展趋势,努力开创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局面,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1%左右。今年,我市中心城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昨天上午,汕头市发展计划局局长陈秀潮在市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汕头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时提出了上述目标。 去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长8.8% 陈秀潮首先总结了200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我市抓住行政区划调整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有效投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稳步回升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26.15亿元,比上年增长8.8%,超过年度计划预期目标。 报告分析认为,在2004年,我市仍有不少问题必须在工作中抓紧解决。目前,我市仍存在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发展速度与财政得益率偏低;工业支柱产业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任务艰巨;就业压力大,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科教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投资环境仍有待优化等问题。 今年新增城市就业岗位6.5万人 报告称,去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性指标运行态势良好,促进有效投资成效明显,产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居民生活改善。政府职能部门致力“抓经济运行、抓发展规划、抓政策引导、抓有效投资、抓服务协调”,努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全面实现。我市克服了非典疫情冲击等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好于预期的成效。 与今年11%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衔接,2004年,我市其他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预期目标为: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农业总产值增长3%,工业总产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1%左右,城市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城市就业岗位6.5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3‰以内。 2004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今年要努力抓好的几项工作,包括强化产业、园区、品牌带动,促进工业升级扩张;促进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国内外市场;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认真为民办实事,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加强发展计划管理,力争预期目标的圆满实现。 报告摘登: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工艺、化工塑料、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音像材料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发展临港工业、石化工业等战略性产业上有新突破。 推进社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运用“TOT”、“BOT”或特许授权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推进城市资源资本化、资本运营市场化。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金凤大桥-西港高架桥、汕头港广澳港区一期工程、汕头港航道及外拦门沙整治二期工程、汕揭梅高速公路汕头段、金鸿公路、揭海公路、陈沙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加快华能汕头电厂二期工程、220千伏珠浦输变电工程等重点能源设施的建设,抓好汕头大围、牛田洋海堤达标加固工程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和澄海、潮阳、潮南污水处理项目等一批重点市政、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制订鼓励发展会展业的措施,举办国际性行业展览会,促进物流、人流的集聚。加大扶持重点专业市场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发展现代物流业。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等专项治理,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防止农民负担的反弹。加强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增加贫困学生就读技工学校的名额。 启动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汕头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组织开展“十一五”规划的前期调研。积极探索、创新规划编制方法,组织重点发展规划专题研究的社会招标,提升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