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戏剧入市有多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7:41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朱永华

  “改革”、“市场”———这是新年伊始记者在几个省直戏剧院团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两个词语。2004年,湖南戏剧将更实质性地迈向市场。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戏剧作出的抉择。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走市场实在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戏剧的市场之路却一向被视为畏途。戏剧入市难在哪里?

  上世纪80年代后,社会环境发生巨变,现代音乐、电影、电视借助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在各个领域广为渗透,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选择使戏剧风光不再。当年万人空巷同看一台戏的场景已成追忆。与湖南歌厅火爆风光相比,剧场显得格外冷清。

  国有艺术剧团几十年形成的“计划机制”为文艺队伍地位和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了保证,但是机制与观念也逐渐坐大僵化,国有戏剧院团适应市场的能力降低。相当多的戏剧院团眼睛“唯上”,把获奖作为终极目标,忽视和冷落了文化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国有剧团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只是每年数量非常有限的“送戏下乡”,编剧群体的整体力量削弱,很少有当年《打铜锣》、《补锅》那样表现鲜活的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问世。

  其次,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相对电视剧、现代歌舞而言缺少感官上的直接冲击,欣赏戏剧需要一个具备基本接受经历和从容心态的观众群。在“新潮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年轻一代已经对戏剧“很不习惯”了。就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白领知识阶层,他们与那些摇着蒲扇、敞开衣襟赶戏的老大妈在欣赏戏剧的文化水平上也是大有差距的———戏剧观众产生了断层。

  然而,正是在戏剧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的时候,市场化改革成为引领它走向阳光地带的必然选择。国家文化部在前年出台了关于艺术院团面向市场改革的实施意见,2003年我省加快了实施改革的步伐,戏剧院团纷纷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分配制度改革。

  创新机制。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计划机制,把戏剧院团作为艺术生产的市场主体,让它们找到自我发展的天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机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文化领域的缺位。有关人士提出这样一种思路:政府办文化可以转变为政府买文化,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向具有相应素质和艺术生产能力的院团单位订购特定的文化产品,从而达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目的。当然,戏剧是特殊的艺术产品,把所有的戏剧院团推向市场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现实的。一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又很难适应市场的剧种,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把它们保护起来。

  复归本位。“戏剧之根在民间”,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戏剧长期以“草台班子”的形式活跃在乡间、街区、江湖,为“勾栏瓦肆间物”,为“引车卖浆者流”娱乐。除了需要政府保护的对象外,各个戏剧团体必须把满足老百姓欣赏需求、获得市场作为重要目标。长沙市有名的“戏窝子”曾经迎来一个民间剧团益阳市黄泥乡剧团,连续演出多天,场场爆满。国有院团向民间剧团学习是其本位的复归。在去年株洲举办的首届湖南艺术节上,剧目评奖设置了观众评委,把剧目的“可看性”摆在首要的位置,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导向。

  扩大“舞台”。国外以及市场活跃的地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运作模式。美国的剧团大多依托财团或者企业,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形象和获得经济回报相互为用,相得益彰;浙江的黄龙越剧团在旅游区固定演出,成为旅游观光的组成部分;一些地区把戏剧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为普通百姓提供服务。近年来,我省省直艺术剧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省花鼓戏剧院根据郑培民事迹创作的花鼓戏《郑培民》发挥其“教材”功能,全年获得40多万元的演出收入;省杂技团走“艺术出口”的路子,打开一片海外市场;省京剧院打造戏剧精品在各市州巡回演出,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戏剧是特殊的艺术产品,戏剧入市尤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稳妥的步调,戏剧的市场之路是有着光明前景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