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童谣流行校园京在行动2004年2月13日,广州麦先生带小孩到机场送朋友,道别时4岁的儿子忽然大声说:“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麦先生慌忙喝止,不料孩子又冒出一句:“头顶白菜,腰缠海带,你是衰神二代!”事后得知,这些顺口溜都是现在校园里流行的童谣。某小学三年级学生阿明一口气说了好几段:“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叮臭虫不咬。”“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坐在马桶间……”据调查,一些传统童谣已被一些搞笑式的“脱口秀”或者是带点“情色”内容的另类童谣所代替。“我是一个北
京娃,我爱我的家。红墙绿树和白塔,到处有鲜花。……”刚刚开学,路过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简称宣师一附小)的行人都会被一首首美妙的童谣吸引,甚至驻足聆听,唤起幼年的记忆。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会员单位的宣师一附小开设的校本课程——北京童谣带来的变化,在去年9月启动的该项人文教育,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著名童谣作家金波表示“太感动了,想不到效果这么好。”著名民俗学家、北京民协主席赵书称,“这是民间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典型,北京民谣后继有人,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有了试验田……”缘起阻击灰色童谣据了解,目前在北京这样大规模开展童谣课教育的只有宣师一附小。谈到全校开展北京童谣校本课教育,校长杨英老师称这是一个必然。杨校长说,近几年,各种文化对学校教育进行了冲击,有些学生受电视、网络、不良刊物等影响,学会了灰色童谣,什么“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等不仅影响一些高年级学生,那些入校不久的低年级学生也受到侵蚀。《现代教育报》对此发出檄文,并提出方案,正巧学校曾开展情感教育课题研究,文化顾问、著名藏头诗作家闪世昌,一起提出用北京的本土童谣将那些“异类童谣”阻击在校门外,而赵书正在编撰《中国民谣集成·北京卷》,对北京童谣很了解。现状童谣每周一课去年9月,专家和老师根据赵书提供的童谣筛选出100首北京童谣,今年1月根据教材要求进行了选编,每册35首。“编辑的校本教材突出了民俗文化传承这一块,这是老北京的特色,一附小以语文教学见长,通过童谣这个突破点,陶冶了学生情操,又种下民间文化的种子,办出了特色。”杨校长说,“这是个多赢的举措。”芦乃静副校长称,现在小学一、二年级400多名学生是作为校本课程教材进行教学,每周一节,由专职老师担任,而其他年级则作为开放性教材使用,全校1700多名学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北京童谣的熏陶和教育。校科研室主任李树静说,孩子天天传唱和创编童谣,家长都有改变。三册教材主要围绕礼仪篇、时令篇、民俗篇、动物篇、状物篇、游戏篇等编写,包括爱我中华、我爱北京、宣武市井、燕京八景等。“没有考核,是一种真正的快乐教学。”个案小孩教育家长讲礼貌童谣阻父亲吃饭掏底采访中,几个鲜活的个案更让大家对童谣的教育功能大为赞赏。二(3)班女生王圣婷刚8岁,可她学了童谣后,看见谁用筷子不对就背《持筷八忌歌》,一次,爸爸吃饭将筷子伸到菜底掏菜吃,婷婷看见了,马上盯着爸爸的眼睛唱“七忌掏菜不开眼”,当时爸爸边笑边道歉“下次不敢。”一次朋友到婷婷家吃饭,这下可好,婷婷一下“二忌持筷桌上转”一下“八忌剔牙代牙签。”弄得大家在欢笑之余也有点不好意思。子教妈18区县哪是哪家住宣武区南菜园的宋可欣一家从山西来北京不到四年,学了童谣后,可欣就开心的唱,并问妈妈知不知道北京有哪些区县?妈妈说不清楚,于是可欣背了一遍《北京十八区县歌》,“东西崇宣,朝海丰石,通顺平怀密,房门大昌延。”妈妈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可欣马上说:“东是东城区、西是西城区……延是延庆县”,妈妈非常惊讶。问题创新还是继承作为刚刚起步的北京童谣教育,老师和专家也有一些困难和疑问。一附小的几位老师都认为童谣的内容多,但教学时间少,一周只一次,而且教师也没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甚至对一些童谣不是太了解。此外,童谣的选取类型及数量也是有争议的,民俗学家希望多教授老北京的童谣,而教育者又希望能出新,“继承和创新”是童谣教育的一个软肋,“关键是怎么认识一些童谣。”闪世昌希望先运行起来,在实践中慢慢改进,“教材的科学编写将是一个重任。”态度童谣须从娃娃抓起谈到北京童谣教育的实施,老师们同一个感受就是孩子变得特自信。德育主任张玲说,一上童谣课,孩子就特别活跃,都是一些喜闻乐见的事,丰富了孩子语言,牵起低年级德育教育的红线。王欣欣表示,接受童谣教育的学生表现欲望更强,更大方、大胆,愿意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闪世昌称北京童谣起到“小手提大手”的作用,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了范本。“这是种新型情感教育的范例。”二(3)班女生王圣婷的爷爷说,北京童谣生动,容易记,孩子在路上经常“唠叨”,并照着做,非常好。“现在一些流氓歌、低级话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学生身上,童谣教育必须从小孩子抓起,社会文明才会有根本性改观。”赵书称,开展童谣课,也是北京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一个具体项目,这些孩子将童谣牢牢记住并传播,是民间文化活载体。据了解,目前一附小的北京童谣阻击战已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学校也在加强相关培训。有的家长已表态愿意支付校本试点教材的印制工作,一附小也在全校开展童谣征集工作,《北京宣师一附小校本课程应用教材》在试用后,争取两年内正式出版。宣武教育分院院长万福表示首先在全区推广一附小的经验。3月12日,作为该书的主编赵书,将在北京少儿图书馆为全市18区县数百教育者讲解童谣教育并现场观摩一附小童谣表演,由市少工委、团市委、市教委、市文化局联合发起的“红领巾读书活动”,也启动了“我是童谣创作者——征集少儿原创童谣大行动”,随着征集活动开展,北京童谣将在更多学校落户。(记者/胡劲华记者/陆欣)现场北京童谣零距离2月20日,新学期刚开学的第二天,记者前往位于宣武区右安门内大街26号的一附小,正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校门外接送孩子的家长已露出期待的目光,简单了解下,一些爷爷奶奶对学校的童谣教育竖起了大拇指。而在记者刚刚踏入主教学楼一楼,就听见“美妙的音乐”——充满童声的快乐歌谣从二(3)班传出……二(3)班展示讲礼仪“眼望对方面带笑,跟人说话有礼貌。听人讲话要专心,东张西望可不好。求人帮助说声‘请’,事后道谢别忘掉。”刚一走进二(3)班,整齐的童谣声“扑面而来”,小小嘴儿,灵巧的眼睛,伴随文字,配合手上的动作,活泼展现着北京童谣里的礼仪之歌,任课老师王瑒只是做着手势,“整个现场就像一台演出,孩子非常自信,也非常踊跃,你要是让这个上去说不让那个上去讲,孩子可不答应”。课后,王老师告诉记者,“童谣课比课间自由活动都热闹,孩子们可喜欢了。傍着童谣做游戏,手嘴并用,即丰富知识,又活动了身体。”
二(4)班十二生肖教新歌而隔壁二(4)班的童谣课更是包含了更多现代化的元素。任课老师罗兰正打开笔记本的幻灯材料,这节课主要是围绕十二生肖的各种童谣进行动物篇专题教学。罗老师卖了个关子:“现在我们学一首新的十二生肖歌,‘小老鼠吱吱叫,老牛哞哞笑,猛虎大吼别把兔子它吓着。……’”罗老师指着投影中的童谣说,“想知道作者是谁吗?”孩子们齐说“想”。鼠标一点,作者张雪谣的名字马上出现,“现在请作者念念自己创作的童谣,好不好。”孩子齐说“好”。二(2)班台上聊心得二(2)进行的教学是《北京童谣交流会》,任课老师王欣欣正拍着巴掌复习以前学过的四首童谣,为调动积极性,每个孩子都参与“拍手歌”,让每个孩子都能表演。然后是5个竞赛表演,刘思雨边拍皮球边唱歌谣,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地不平,一不小心皮球拍跑了,台下的孩子马上发出善意的笑声;思雨拣起球,继续拍完,得到老师的表扬。踢毽子、跳绳子、编花篮、呼啦圈等竞技歌谣让大家在活动中得到很好交流。二(1)班市井童谣说民俗“财神庙里借元宝,觉生寺里撞大钟,东岳庙里栓娃娃,白云观里摸猴精。城隍庙里看火判,崇元观里逛花灯。火神庙里晾宝会,厂甸庙会甲帝京。”好熟悉的名字,各个都是“老北京”。一瞧二(1)班开展的老北京童谣专题,亲切感顿生。任课老师仵红萍称,“北京童谣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老北京的特色歌谣,这是提升孩子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好资料。”童谣创编作品欣赏禽流感跑了作者三(3)班孙阳春天到,春天到,许多候鸟回来了。要注意,要注意,禽流感不得了。大家一定要记牢,勤洗手,勤洗澡,勤通风,环境好,吓的病菌全跑了。北京童谣分顶针格(前后两句首尾相接)、串话(同一类的事物,穿成一串用“一套一套”唱出来)、绕口令、谣谚格、摇篮曲、谜语格、连锁调(很像顶针格,只是前后句的首尾相接时不必特别严格)、数数歌、问答歌、排比格等。(来源:北京娱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