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举行大型拆迁农民招聘会(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06:43 扬子晚报 | |||||||||||
进区企业为拆迁农民造“饭碗” 栖霞区是南京市拆迁量最大的行政区,近年来新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龙潭物流园、疏港大道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工程,竞相落户在夹在南京主城和长江边的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去年一年,栖霞区拆迁农民10万人,累计12万人,有就业需求的3万人,覆盖该区尧化、马群、栖霞、靖安、燕子矶等八个街道,有20多个村土地全部被征用。 栖霞区委书记梁学忠说,拆迁土地,引进产业,农民就业和加快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进区企业是土地拆迁受益者,不仅带来经济增长,也给农民提供了大量岗位。政府财力的增长还可用来培训引导农民,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市民和工人。这次组织进场招聘的118家企业,分属栖霞区内各开发区的就有101家,提供了4875个岗位,按“一户起码一人就业”的最低标准,也可先保证2万个家庭,后面陆续开工后的园区腾出的岗位还要多,该区将继续收集、发布用工信息,并通过奖励用工、明令安置等措施,让进区企业优先安置失地农民。 农民就业出现结构性障碍 但企业用工享有充分自主权,失地农民面对送到家门口的企业,未必近水楼台先得月。进场招聘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服务性工种,家政,餐饮,保安,保洁、绿化,美容等;技术性工种,电子、机械、维修、电脑操作等;简单劳动工种,如安装、库管、理货、勤杂等。第一类好招但不好用,第二类几乎招不到,第三类好招又“好用”,报名者“爆棚”,企业乘机“压价”,一些仓库保管、勤杂月薪只有450元。失地农民就业遭遇结构性障碍。 服务性工种好招而不好用,是因为技术门槛低,农民很难一下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制度,流失严重。城郊农民过去“养养奶牛种种菜,日子过得并不赖”,有空闲就去附近的村里、社办厂打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安逸惯了,现在到管理严格的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上班,一下适应不了。马群社区服务中心去年招了40个拆迁农民,最后走了只剩两三个。现场“好阿姨护理”、葆婴公司、亚东物管、栖霞建设物业的用工都有二三十个,一两个钟头全部招满,但他们对记者说,根据以往招聘经历,最后能留多少难说。来自尧化街道经尧山庄的周华春干保洁两年换了4家公司,她对记者说,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一步不能离,才拿500块,你说这活咋干? 技术性工种难招,是因为这些“连锅端”的失地农民,培训比例太低。南京奥非森机械公司开出17人的钳工、数控编程“单子”,半天下来仅1人合格。南京雅阁图文广告中心的图文设计要求高中以上,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招回培训也行,但在城郊赶了好几个场子愣是招不到。蜂拥而来应聘的失地农民空有“一腔求职的热血和健康体魄”,但缺乏最基本的技能。 失地农民就业比较优势低 栖霞区劳动局局长蒋励认为,城郊失地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劳务输出地民工相比,就近就业,生活成本低,但他们求职的紧迫感、自主性不如生活压力更大的下岗工人,不知道下岗后重新就业的艰辛,技能储备更没法比,工作时的吃苦耐劳又不比劳务输出民工,拆迁农民就业比较优势最低。就业观念差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现场白马高尔夫俱乐部招2名勤杂工15人报名,招10名服务员反而招不满,他们宁可打杂也不愿做“侍候人的事”。南京雅阁图文广告公司8名安装工中本地人只有2人,每月800元,但嫌爬上爬下吃苦不愿干。 生活上的惯性和就业观念滞后使城郊农民按照原来的轨迹生活,但一下失去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后,菜米油盐,什么都要买,难免要坐吃山空。栖霞街道一位负责人介绍,前两年先期拆迁的农民每人三四万补偿费,买了房子看看病,只出不进,已花去大半,生活渐露窘迫,但仍旧不紧不慢,打打麻将串串门,间断打些零工,宁可“栽栽树,扫扫路(帮种养大户打零工)”,也不去找份稳定工作,问他们,反正还有低保兜着。 政府出资500万培训农民 要想把拆迁农民变成市民,让他们失地后找到“饭碗”,观念改变至为重要。招聘会前,栖霞区各街道、小区广泛发动宣传,8个街道64个社区组织数十辆大巴把拆迁农民送到现场。这次招聘会不仅是失地农民和企业的对接,还是农民求职意识的演练,让他们在黑压压的现场感受到求职的艰辛和“饭碗”的珍贵,今后还要做到“周周有专场,月月有活动(招聘)”,让“自主就业,依靠市场”深入他们心中。 和家里还有1亩3分地的输出民工相比,失地农民是“无后方”的,只有找到工作才能立足。栖霞区针对失地农民的年龄、学历,在去年免费培训4000多农民后,今年将拿出500万培训经费,开出一揽子培训计划,全部由政府买单,组织所有的区属职高、党校、成人教育机构,分三个层次培训。第一是“4045”人员,进行保安、保洁、家政、护理等短期培训,花费少,见效快,花上两三百元两个礼拜就可结业上岗;第二是25—35岁的青壮劳力,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长时间就业,进行电工、焊工、驾驶、水电工等技术含量高的培训,花费一两千元,培训也要一年多,但一旦学成就业不愁,收入高;第三类是20岁以下的“学历培训”,由于用人单位尤其是开发区的企业,已普遍把高中作为学历门槛,对所有的初中生进行半年的“速成高中教育”,一边学文化课,一边学专业技能,培养就业后备军。王勇 顾巍钟(新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