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缺少学雷锋的“想象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05:2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又到“3·5”,又到学雷锋的日子了。一场全社会“学雷锋大战”已经早早地开始预热。敬老院、孤儿院已经有人排队预约———有消息说,南京的一个敬老院的老人一天被人帮着洗了5次澡,老人“哀求”“学雷锋”的人行行好,他实在是洗不动了。这种将孤寡老人和孤儿当作学雷锋的道具,在我看来,不仅与雷锋的精神实质相悖,在某种意义是不道德的
再来看《金陵晚报》的一则报道:“小学生‘续写雷锋日记’,苦恼没有机会做好事”,说小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没有做好事的“机会”。而一说到做好事,不是在车上让坐,就是帮父母洗碗,以至于老师说“现在好多孩子学雷锋已经形成了一个狭隘的误区”。其实,走入误区的何止是孩子,大人呢?那些放着好好的班不上,跑到大街上帮路人自行车打气的,替人磨刀修车的,算怎么回事?拿着工资、吃着工作餐甚至有的还领着“学雷锋补助”,更有人把学雷锋当作一种“消遣”!至于上述拿“弱者”当道具来“学雷锋”的,就更不用提了。 将学雷锋形式化、表面化,缺少“学雷锋”的“想象力”,并因此而苦恼,实质上是没有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缺少对雷锋精神的“敬畏”。简单地说,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助人为乐。也许“为人民服务”实在太过抽象,而“单向度”的付出只能靠“道德”来支撑,这种支撑能不能持久值得怀疑。我们还不如理解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互相温暖式的思维更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实际上,助人为乐的核心就是社会功德心和社会责任感———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公德心和修养都没有,你还让他去学雷锋,岂不是荒唐!因此,我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学雷锋”的资本———最起码你要有爱心、同情心、公德心。 就现在的总体情况而言,社会风气并不能算好,商品经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见义勇为、拾金不昧”都面临着金钱的冲击,“冲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内心中“道德大堤”的溃决。雷锋是年年学,但社会风气却近乎每况愈下,学雷锋不是对道德失范的救赎,反而形成了对神圣精神的消解———如此境况并非危言耸听。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要学雷锋,而是要强化对雷锋精神的真正理解,摒弃为学而学的浮泛,摒弃不着边际的道德高蹈,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入手,将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我约束、自我修养,将“做好事”视作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从中获得自我满足。唯有如此,才能坚持,才不会为缺少学雷锋的“想象力”而苦恼。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