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购物留心“陷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09:56 哈尔滨日报 | |||||||||
本报讯家住道里区的周先生最近在超市购物时遇到了一件蹊跷事,明明有两种商品标的是“买二送一”,可结帐时却发现其中一件赠品被收了费。对此,超市的解释是:收费系统出现失误,绝非故意欺诈。对此,周先生提出质疑,商家是故意还是失误,消费者很难考证,问题是很多人并不是每次购物都会认真核对,商家的这对行为无异于给消费者埋下了一个“陷阱”。
据了解,目前各级消协受理的此类投诉都不在少数,消协有关负责人给消费者列举了超市购物中需留心的几大“陷阱”。 陷阱一:“标低售高”坑人。对商品标明低价却以高价售出,进行消费误导,一双标价4.5元的拖鞋,在收银台交钱时却变成8.5元。 陷阱二:购物小票蒙人。有的超市利用消费者对计算机收费系统的盲目信任而多收钱款。李女士在一家超市买了80多元钱的食品和日用品,回家后仔细核对发现,一件根本没买的商品却被列进了收费单。消协提醒,结账时要仔细核对购物小票和商品是否相符。 陷阱三:劣质商品骗人。张先生近日在一家超市买了几条冷冻的鱼,回家解冻后发现鱼的内脏已经腐烂。消协提醒,在超市购物要仔细了解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不可盲目购买。 陷阱四:特价商品限量。一些超市常打出鸡蛋半价、色拉油半价等特价商品广告,,可消费者排队购买时,不是只能限量购买一公斤,就是“特价商品”已售完。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的“特价商品”。 (本报记者 张春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