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记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5日14:08 桂龙新闻网-柳州日报

  编者按:今天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1周年纪念日。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什么?刘少奇同志说得好:“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说到底,在现阶段,雷锋精神就是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风貌的集中体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三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像螺丝钉一样,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并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憎分明,正气凛然,对待一切丑恶现象和腐败之风深恶痛绝,像秋风扫落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叶一样无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没有走,他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在我们火热的建设事业中。

  今天,本版摘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几个人物、团体或组织的事迹片段,以期滴水映日,展现冠以“雷锋”之名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公正不阿学雷锋 宁可得罪朋友也坚持原则 ——黄泰

  在鱼峰辖区,提起城建监察大队的黄泰,几乎所有的门面业主和流动摊贩都知道,因为这个人敢碰硬,一身正气,处理违章公正公平,被处理的对象口服心服。同时,他还注重堵和疏的关系,帮助一些因家庭困难的违章户安排摊位,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树立城管队员的好形象。

  公正执法 谁能不服

  今年34岁的黄泰,从1992年部队复员后,就开始干城管工作。拨了多少“钉子户”,纠正了多少违章摆卖,清了多少“牛皮癣”,得罪了多少人,包括朋友在内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用他的话说,自从干了这份工作后就不敢交朋友了。为什么?“因为得罪人。”他说。干城管工作,要触动不少人的既得利益。每逢拔“钉子”(处理违章摊点或门面),总有许多朋友来前充当说客。于是他常在朋友和原则之间作两难的选择。最后,他只好“得罪”朋友,坚持原则。黄泰深有感触地说,只要你在管理过程中,不吃拿卡要,执法公正公平,就不怕人家不服。

  文明执法 以柔克刚

  西江路静兰桥旁,有一帮果摊违章摆卖,这些人大都是外来人口,动不动就拉帮结伙、喊打喊杀。今年春节前,鱼峰城建监察大队决定对这个地方进行整治,黄泰和队员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下发整改通知书,告知违章的事实和处理的依据。面对黄泰这样的文明执法者,违章者想闹事而闹不起,只好按章接受处理。

  3月3日,记者在采访黄泰时,他手上的伤还没有好。这是在春节前,在光明路处理一违章者时,引起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被一女摊主耍泼抓伤的,他能够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最后,暴力抗法者被拘留了。

  情系弱势 排忧解难

  吕汉才因家庭困难在太平西街违章摆了一个凉茶摊,要取缔这个摊点容易,但吕师傅的一家的生活怎么办?黄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他多方联系,帮吕师傅在鱼峰路找到一间合适的门面,吕师傅一家非常感激他。

  在此之前,有另一个摆小摊的老人,违章摆摊。黄泰知道老人家庭困难和有病后,几次发动队员为老人捐款,后来,老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在这里摆摊了。

  经过黄泰多年的努力,去年4月,他以工人身份走上副大队长的职位,这是鱼峰区的一种干部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对黄泰10多年来为城管工作付出心血的明证。本报记者李广西

  法律援助:让弱者不再受伤害——律师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律援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弱势群体有理无钱也能抬头挺胸走上法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其中,许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2003年7月,当柳江百朋镇的韦正和(化名)第一次走进市法律援助中心时,接待人员还以为他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目光迷离呆滞,愁容满面、一脸憔悴。其实他才50出头。

  2000年9月19日,他乘坐的一辆小客车被后面的一辆东风大货车追尾,剧烈的撞击造成了韦正和脑震荡,对方给了1000多元钱后,就不再过问了。一个多月后,韦正和开始感到双手乏力,视力下降,数月后,竟连眼前的景物也看不清了。期间他没少到医院,也试图与肇事方协商医治费用,却得不到结果。医院鉴定为:因脑震荡,视觉神经损伤,三级残废。

  韦正和成了盲人,平日靠家人和拐杖走路,四处奔波求助。就这样,他在愁苦期待中苍老了许多。他也想到去“告官”,但两年来因为看病奔波已经没钱了,怎么告?几近无望绝境时,2003年有人提醒他,寻求法律援助。

  律师覃柳芳接手了这一起法援任务,看到韦正和的困境,覃柳英不仅想到了一个律师的义务,她更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爱心帮助这个身心俱疲的弱者。之后的一段时间,覃律师不辞辛苦,奔波于交警部门、医院、肇事的司机之间了解取证,很快写出了起诉状。

  法院受理立案后,覃律师又亲自带韦正和到市内一家大医院检查。出来后,覃律师想到韦正和两口子挺不容易,来回车费对生活拮据的韦家来说也是一笔大开支,于是她给两口子资助了一笔路费。韦正和感激不尽地说:“覃律师你帮我们打官司已经够辛苦的了,还要你倒贴钱,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在覃律师的努力下,去年12元中旬,法院作出了判决,韦正和胜诉,对方被判赔7万多元。

  我市某企业的李平(化名)带着一个8岁的孩子,2000年前后,夫妻双双下岗,生活陷入困境,于是李平干起了建筑杂活。2002年8月为了讨要工钱,竟被工头叫人狠揍了一顿,造成精神失常,在原单位工会的关心下,李平找到了法援中心。蒙律师接手后,先后8次奔波协调各方,最后包工头答应赔偿3万元钱。但在支付1.5万元之后,就再也不愿给了。为此,蒙律师毅然替李平拿起法律武器为李平讨回公道。

  韦正和、李平都是社会中的弱者,在法律援助下,他们最终赢了。我们身边有许多像韦正和、李平这样的人,他们不会因为贫弱而被人们遗忘。他们不仅受惠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这项民心工程,同时还有许多像覃柳芳这样的好律师向他们伸出手,在他们身心受到伤害时,努力让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再受伤。本报记者郑燕军

  背景链接:

  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起步于1886年。1998年市司法局正式挂牌成立法律援助中心。6年多来,法援中心共受理案件2100多起,向1.3万多人提供援助服务。同时还与妇联、团市委、总工会联合在社区设立联络站,把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

  岗位学雷锋 与时俱进的螺丝钉——隆臣昌

  雷锋:1.我愿做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2.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柳钢焦化厂工人隆臣昌:在岗位上,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焦化厂党委书记文有辉:隆臣昌来到柳钢,不仅是为了两餐饭,更多的是为了锻炼培养自己。

  1989年,21岁的农民子弟隆臣昌从家乡平果县走进了柳钢,在焦化厂三焦车间当了一名工人。他的岗位就是焦炉的炉门大盖工,之后干炉门工、熄焦车等岗位。这些工种,当时的城市青年不愿做,因为高温、粉尘就是他们的“伴侣”,还有“四班三运转”,早班、中班、晚班,往往弄得人头昏脑胀、茶饭不思。

  大盖工怎样工作?一天按8小时算要出50炉焦,每一炉出焦时要干8分钟的活。淳朴的他没有二话,“在家里,我过惯了苦日子,我吃得了苦。”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36岁的汉子,依然是一副淳朴憨厚的模样,微笑着:“焦炉的温度高得烫人,工作时要戴手套,脸上要戴面罩。开始我不会戴手套,手被烫起了泡。喝开水不是喝下去,是灌下去的。”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隆臣昌:工作需要我去做,我就要做到最好。

  文有辉: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10多年来,因为工作需要,隆臣昌换过好几个岗位,熄焦车、推焦车、拦焦车、动修车间钳工等。不论是又苦又累的三焦车间,还是去年底经过竞争上岗、责任心要求很高的修理钳工,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领导这样说:“他是最让人放心的工人。像在焦炉上开车,要求开车的工人责任心很大,否则容易出事故。工作那么苦,从没听他说过半句怨言。”1997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到交班时间了,隆臣昌还在忙乎着,他还在做交班后的检修工作。这样的场景,工人们都见惯了。同志们说,车间里能做到这样的工人,还真不多。平时,隆臣昌注意机器的检修工作,在工作前检修一次,工作中再来一次,最后交班还要检修一次,保证机器永远能正常运行。清洁设备,上润滑油……这些烦琐的事情,他总是乐此不疲。

  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隆臣昌:时代在前进,我不能落后。

  文有辉:从农民子弟到工人骨干,这条路,他走得非常漂亮。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发展柳州的钢铁事业,我们需要大批这样开拓进取、富有雷锋时代精神的工人骨干。

  仅有小学文化的隆臣昌,没有因为自己是炉前工而放弃学习。在岗位上学习,他一直努力着。

  1996年,他当上了熄焦车机长,掌握熄焦车结构性能,是他的目标。为此,生产检修时间,他也不休息,在现场认真观察维修工检修设备,自觉在一旁当助手。

  参加厂里举办的高级工培训考试,他经过拼搏,一举“拿下”高级工证书。2002年,参加公司竞赛,他获得熄焦车应知考试第一名。

  学以致用,一项项小改小革“闪亮”出炉:

  ——用瓦轴代替熄焦车车轮滚动轴,原来易磨损、更换难的轴现在三年不用更换。

  ——在熄焦车上安装一个气包,可解决每一次出焦操作都要重新充气、增加空压机磨损的问题。这项技术,厂里还准备应用到正在建设的新焦炉系统上。

  ——2002年,他总结归纳出“熄焦车的快、准、平、稳先进操作法”,在全工段得到推广。

  ——改造熄焦塔喷淋管并定期清理,这个合理化建议经采纳实施后,使单炉熄焦时间缩短了35秒。

  “这其实没什么,很多问题,别人不太注意,或是习以为常。我只是多了认真二字。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必须跟上。”隆臣昌面对这些成绩,依然很平静。本报记者张晓军

  :2003年下半年,柳钢(集团)公司工人隆臣昌等100名同志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广西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区委授予的“全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柳州市仅5人荣获此称号。

  人生观升华 生命里的支教经历——符强

  雷锋的一双袜子,补了再补,成了“百衲千层底”仍舍不得丢掉。也许这种做法今天已不值得提倡,但这种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却应该继续光大。——题记

  符强变了,他的朋友如此说,他的同事如此说,他的妻子亦如此说。今年30岁的符强,以前出手大方、玩得潇洒,为此妻子经常和他闹意见。

  作为市红光路小学的数学教师,自去年3月参加自治区第七期支教队到天峨县更新乡中心校挂职任副校长后,符强整个人都投入到了支教工作中,就连暑假也没有回家。即使回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找朋友一块去喝酒“OK”,而是埋头在屋里写总结、拟支教方案或陪妻子聊天,碰到朋友聚会,也忘不了动员大家捐款助学……

  天峨县更新乡中心校,是地处桂西北山区与贵州省交界的一所偏僻学校,距离县城有100多公里。那里山多石多,贫困生占在校生的80%;学校教学环境恶劣、设备陈旧,符强下去支教的当年该乡还没有通过“普九”验收。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落后所至,符强想到自己以前“潇洒”花钱习惯,那可让多少贫困学生继续学业啊!他心里不由涌起一阵阵愧疚感。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倾尽全力来改变支教学校的面貌。

  去年3月份进驻支教点后,符强和中心校一道争取到了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联系台商资助30万元,在拆除原师生宿舍(D级危房)的地方新建了三层楼的学生宿舍。更让符强高兴的是,通过的努力,后援和后盾单位红光路小学、市广播电视局分别捐资4000元和11500元,为中心校新建了校门、文化长廊、升旗台和花池,还购买了一副标准的玻璃钢篮球架。

  符强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村串寨,到贫困失学的学生家中劝学。他争取到红光小学的支持,红光小学教师与中心小学的张灵彩等14名贫困同学结对子助学,资助她们到小学毕业的学费和住宿费,共计9200元。其中符强个人资助张灵彩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毕业的学费和住宿费1420元。更新乡在去年通过了“普九”验收。

  支教支教,支在“教”上。符强在中心校上了课改示范课36节,每次示范课都力图把课改的新理念表现出来,前来听示范课的教师感到“耳目一新”。去年暑假前,县教育局和教研室准备在暑假期间对全县一、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教师进行培训,邀请符强为培训班做作课改的专题讲座。为了搞好这次讲座,他自费在县城租房住及自费给培训班的教师印发讲座资料。从8月10日至27日,他先后为八期语、数课改班进行了650人次的课改专题讲座。符强牺牲了一整个假期的时间,放弃了回柳与妻儿老小团聚的机会。

  今年2月,一年的支教期满了。中心校对符强的盛情挽留以及对支教学校太多的牵挂,符强更忘不了辍学孩子那一双渴望回到课堂的眼睛,于是他申请参加第八期支教队,继续在中心校支教。符强虽然玩得不“潇洒”了,但仍出手大方——为了改变支教学校的面貌,他搭上了一年所有的收入和平时积攒的“私房钱”,甚至动员妻子也拿出钱来为学校建了一条绿化带。

  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是在沽名钓誉。但符强不后悔,因为不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能有一段这样的经历。 本报记者 刘丽虹

  暮年学雷锋 夕阳因你们更绚丽——柳北老人

  “一批优秀的学子,因缴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柳北区现有64名家贫困的小学生,需要社会的资助……”这是由柳北区老龄委、关工委、民政局及夕阳美文工团、夕阳美关爱老人健康活动中心携手倡导的“夕阳美老年爱心工程”倡议书中的部分内容。

  在今年2月14日举行的“夕阳美老年爱心工程”启动仪式上,台上倡议书刚念完,台下老人们就纷纷解囊。在场的100多位柳北区老人,捐款3100多元。3月1日,记者从柳北区关工委得知,老人们的这笔捐款的一部分,已资助胜利一小吕单玲、市五中葵莉、北雀小学石鑫3名面临辍学的学生。

  老人们爱心助学的行动由来已久,从1995年至2000年,柳北区关工委的离退休老同志们捐(筹)款4000多元资助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红水乡及元宝山小桑小学等20名贫困小学生;2000年捐款1600元资助了柳江县穿山镇的150名学生;今年2月份以来,经他们牵线搭桥,一些企业的老板向贫困学子伸出了援助之手,拉堡中学因病而造成困难的优秀生文婷婷因此获得了6000元的资助;他们还与九中希望班、民进高中联系免费或低费招收贫困优秀生,让一些因贫困而不能继续读书的孩子们重新走进了学堂。

  老人们发现,私立学校有不少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那里是不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为此,在该区关工委的组织下,老人们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到了辖区8所私立学校的56个班级,就学习环境、教学质量、师资生源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老人们风雨无阻、早出晚归,坚持进行这项调查。孙中传老人已经78岁高龄,还坚持徒步到好几所私立学校调查。

  对青少年进行帮教,也是关工委老人们爱心助学的一个内容。仅去年,他们就到了辖区的18所学校进行了32次校外辅导,有2000多名师生参加了辅导。

  柳北区的老人们,用爱心托起了学子们的一个个求学梦。夕阳因为有了这些乐于付出关爱的老人而更精彩、绚丽。 本报记者 刘丽虹

  责编:柳州电信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