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粮食安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1日09:59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
本报记者 左丹 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上个世纪,袁隆平以一粒杂交水稻种子,为世界增产粮食4000多亿公斤,解决了数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为世人敬仰。 时序进入2003年,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人口增加、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
那么何谓粮食安全?为什么要重提粮食安全?袁隆平又有哪些良策确保粮食安全?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不可忽视的粮食安全问题 何谓粮食安全?专家解释: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即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又包括三个子目标:一、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二、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三、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国际水稻大会上指出:“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粮食需求将继续显著增加,而耕地、淡水等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却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仍有7.9亿……” 2003年中国粮食出现了6年以来首次价格明显上扬。如小麦每吨平均上涨40元—80元,玉米每吨平均上涨80元—120元,稻谷收购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5%左右。 “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的上涨,很快便带动了肉、奶、蛋、油等产品的价格上扬。一时间,粮价成了人们关注和谈论的焦点。 粮食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粮食供求关系所致。从历史经验来看,年人均粮食如果低于250公斤,将有大量人口饥饿乃至死亡;在250公斤—300公斤之间,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300公斤—350公斤之间,刚够解决温饱问题;在350公斤—400公斤之间,也只是略微宽松一点的温饱状况。 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120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连续5年减产,每年都要依靠消耗库存来填补缺口。与此同时,世界粮食生产也出现了连续5年减产。继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粮食连续减产后,2003年欧洲粮食产量也严重减产,全球粮食产需缺口达9300万吨,8.4亿人口缺粮。世界粮农组织不得不再次调低世界粮食库存,创30年来的最低纪录。 与粮食持续减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除口粮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或略有减少,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相抵消外,人们对肉蛋奶等副食品和粮食加工制成品需求日趋旺盛,从而使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居民消费结构也将从单一的粮食消费向粮食、肉类、牛奶和禽蛋多元消费转变,而生产一公斤鸡肉需要2公斤粮食,生产一公斤猪肉需要4公斤粮食,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7公斤粮食……我国人均需求粮食不会因口粮需求减少而减少,反而比以前需求更大。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年人均粮食消费将从现在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00公斤,粮食总需求将从现在的3460亿公斤增加到6400亿公斤,如不进行科技革命,中国粮食缺口将达到2500亿公斤—3000亿公斤,比目前全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2000亿公斤还要多。 抛开这些纯理论的推测和预算不说,粮食问题的紧迫性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以2003年为例,全国一些粮食主产区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缺粮。如江苏省的粮食缺口达到40亿公斤—50亿公斤,而该省境内的所有库存,包括中央储备在内只有60亿公斤。山东过去是个产粮大省,去年产量下降到325亿公斤,而消费量达到400亿公斤,缺粮75亿公斤。“新的粮食短缺时代可能很快到来,2005年前后可能会出现拐点,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拐点也可能提前到来。”粮食专家、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李经谋如是感慨。推广超级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动力。 在过去20年里,我国的耕地以年均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人均耕地已从1978年的约0.15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0.1公顷左右。其中2000年至2002年,我国耕地就净减少了1300万亩。而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跨越,“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我国耕地还将持续减少,预计到2030年,还将减少600万公顷。所以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确保粮食安全,是不合时宜,也是行不通的。 耕地减少、需求增大的矛盾将是威胁未来粮食安全的主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农业最终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产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袁隆平,为了人类的粮食安全,倾其毕生的智慧,通过艰苦的科研实践,证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在湖南汨罗市,通过推广袁隆平发明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15万亩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保持与前几年大体相当。据统计,杂交水稻自发明推广后,已使世界粮食增产4000多亿公斤,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东方魔稻”。而美国人更是如此评价他:袁隆平用科技的力量,为中国节约了耕地,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1998年,已是60多岁的袁隆平不惧困难,再次勇攀科学高峰,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军令状,组织开展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超级稻,这一解决人类粮食安全的“魔稻”,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农业科学家便率先着手研究,然而历经40余年,却是颗粒无收。随后地处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也组织多位农业科学家,进行科技攻关,亦是进展缓慢。 而由袁隆平担纲的中国超级杂交稻协作攻关小组,在袁隆平科学技术路线指导下,捷报频传,并很快在这一领域独占世界鳌头。2000年,袁隆平宣布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实现第一期目标,即亩产达到700公斤;2002年,湖南龙山出现首个亩产过800公斤的百亩示范片;2003年,超级稻5个亩产过800公斤的百亩示范片通过验收;袁隆平宣布提前一年实现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二期目标,即亩产过800公斤……袁隆平再次震动世界。 袁隆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在今年实现后,每亩可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50公斤,按年推广2亿亩计算,每年可多增产粮食300多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能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且超级稻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了产量与质量的统一,吃过超级稻的人,都说口感好。所以推广超级稻不仅能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四大举措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3月,袁隆平以一位长期工作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工作者名义,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要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吃饭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因此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立足国内,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目前袁隆平最为着急的就是,许多农业科研成果,由于受经费和体制方面的限制,不能够以最快速度在全国推广开来。他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尽快研制出更多的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更加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示范户的培训,使稳产高产的农业技术能够得到尽快的推广和运用。 三是切实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 200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1998年减少990万公顷,相当于减少了两个以上湖南的粮食播种面积,这严重危及了粮食安全的根基,也是粮食产量锐减的一个最为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所以要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 四是切实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袁隆平如此呼吁,亦是如此身体力行。他自己掏经费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他发起组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科学成果快速推广的通道。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16个分支机构,2000多个推广网点,直接制种面积40余万亩,年制种量可种植近亿亩粮食。此外,袁隆平还注意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一批年轻有为的农业科学家,正在他的指导下茁壮成长,为中国粮食安全储备了人才宝库。袁隆平曾做过一个甜美的梦,他梦见自己坐在稻秆像高粱般粗壮高大、粒子像花生那么壮实的水稻田边开怀大笑。袁隆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杂交水稻能推广到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我们衷心祝愿他美梦成真,心想事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