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专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13:38 内蒙古晨报

  据《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李爱平杨雨超)耗费心血研究的53项专利,本可以“葵花杆”变成“黄金”,不想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很难,现在只能保留4项。目前处于困境中的段梦麟感叹地说——

  当我区好多人还弄不清楚“专利”一词的含义时,作为一名工程师,段梦麟就已做起了专利申请工作;当大多数人逐渐明白了专利为何物时,段梦麟已拥有了53本专利证书。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然而不幸的是,段梦麟因交不起巨额的专利年缴费,从2002年起逐步放弃了其中的49项专利。摸着剩下的4本专利证书,段梦麟无语,继而哽咽……

  段梦麟和他的53项专利

  段梦麟,52岁,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师。

  1988年至1989年间,段梦麟开始与专利结缘。那时,工民建筑专业毕业的段梦麟留校当了一名老师,不知是绷住了哪根弦,他对葵花秆着了迷。于是他从环保建筑等方面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不久便得出了结论,葵花秆可以制成结构用木材。有了结论后,他就开始翻阅国内外有关葵花秆的杂志,结果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在书里并不存在,这让他萌生了发明创造的念头。

  有了这个想法后,段梦麟马上开始实战,他将葵花秆制层压材的基本工艺流程定为:秸秆定长截断→输送→破半→碾压→秆条去皮→去髓芯→干燥→涂胶→铺装→压制成型。就这样几经“折腾”,1990年他通过朋友在自治区专利局申请了“关于葵花秆制层压材的方法”的专利申请,1995年他有了第一本专利证书。

  对于这第一本专利证书的“诞生”,段梦麟并未将其太当回事儿,用他的话说,那是理所当然的。随后他仍一如既往地沉浸于葵花秆的研究中。从1995年后,段索性从内蒙古工业大学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呆在家里潜心研究“葵花秆”,一直到另外52项专利的相继问世。

  3月11日,在段老较为宽敞的屋子里,记者看到段梦麟的书架上层层叠叠堆满了与葵花秆相关的书刊,与这些书刊相伴的还有他耗费心血获得的53本专利证书,尽管已有49本专利变成摆设。

  对于这53本专利证书,段并不想多谈研究时的艰辛,他只用一句话“上帝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做了概括。但对于其专利无人喝彩的现实,段向记者透露了更多鲜为人知的内情。

  50万元与迟来的“爱”

  段梦麟从1995年离开内蒙古工业大学后,在研究葵花秆的专利过程中,经济一度出现危机,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11日与记者握手时,记者明显感觉到老人的手瘦得实在厉害,像一根柴禾棍。段老坦言,从1995年开始,申报专利的初步审查费和实质审查费全部都是自筹的,那时候自己的生活水平很差,为了能勉强度日,他常常节衣缩食,等经济稍微宽裕些,就买些书或材料。

  这些对于段老来说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段老为了完成专利常需购买工艺材料、机器设备,必要时还得雇佣工人,从1995年到2002年,他为了完成专利,一共向亲戚朋友筹借了80万元。妻子对他的这种固执劲,也曾表示过反对,但看到他每次都通过了专利,后来也就默认了段老的行为,但对于他的借款行为,从心底里不愿接受。每到这时候,段老总会用特有的巴盟口音和妻子说,“困难会慢慢度过的。”

  段老有自己最后的底限,因为他有通过的专利,他可以申请国家科委的补贴及相关资金。2003年的一天,段老终于迎来了他翘首以盼的50万资金(这50万资金是国家科委为段老下拨的)。

  可是这50万资金,却让段老喜忧参半。一方面这些资金为他日后钻研专利提供了较为充裕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段老继续工作的动力,可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段老接到这50万资金的时候,他所申请的4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已连遭“厄运”被迫放弃。原因只有一个,交不起专利年缴费。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的专利被迫成为了“公用资源”,段老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对于现在到手的这50万元,段老感慨地说,这是一份迟来的“爱”。但段老并不气馁,他依然对自己的“葵花秆”专利技术的前景看好。3月11日,段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在我区能成立一个大的集团公司,此项目每年至少可为我区增收20至60亿人民币。现在段老感到最为困惑的就是工艺与设备之间的矛盾。技术是专利,另外自己已研制出一部分工艺,且有部分设备,但要想真正付诸实施,还需大笔资金。

  连遭挫折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段老“十年磨一剑”的经历也证实了这句话。

  采访中,段老不止一次地谈到其所涉及的两场官司,一场官司是他未停薪留职之前发生的事,当时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学生实习基地负责人时,与两家房地产开发商产生了一段恩怨。段老说,与这两家房地产开发商马拉松式的诉讼至今未有结果。他说,从那场官司开始后,他就很客观的审视过自己。“这样的挫折只能使我更加有信心增加做学术的力量”。

  另一场官司则是近期的事。

  面对诸多专利束之高阁的情形,一方面段老心有不甘,另一方面急于寻找合伙人,摆脱困境。2003年段老加紧了行动的步伐。

  可问题就在此时出现了。

  不太具备商业头脑的段老,从2003年3月份开始,来到包头的萨拉齐,以专利技术和5万元资金与5个人合伙,准备将“葵花秆”项目做强做大。租用土右旗的一个果脯厂,段老从呼市拉来此前已有的技术设备(价值约为50余万元)准备大干一场。

  然面,刚刚开始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由于诸多原因致使合作难以继续,经5个合伙人同意,签订了散伙协议。随后分割了合伙财产,合伙人均无异议。从7月份开始果脯厂转由其他人承租。因段老运至该地的设备体积较大,不宜于多次搬运,加之段老在这段时间也未找到合适地点,因此段老的设备及工具一直未能拉出该厂。之后段老与承租该地的负责人说,短期内可以给其支付场地租金,该负责人并未提出相反意见。

  本以为一切相安无事的段老做梦也没想到,9月15日该负责人突然给段老发来书面通知,限他当天和第二天将设备拉走,否则将承担不良后果等。段老雇佣工人进行拉运。谁知,该负责人于当日即给其工人下发了出入证,不允许段老雇佣工人进院。随后,该设备下落不明。无奈之下,段老向警方报了案。段老说,这第二场官司是不可避免了。

  经历了这次挫折后,段老说,他现在最希望能寻找到真正有事业心、素质高的合伙人。

  “谁来拯救我的专利”

  客观地说,段老的“葵花秆”专利即使拿到全世界仍是一项很了不起的专利。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他却不得不放弃,不得不进行抉择,以至于上当受骗……

  采访中,段老告诉记者,无人喝彩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专利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商家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还在于自己作为一名学者,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此前本报曾对段老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见报后,内蒙古电缆厂有关人士曾找过段老,就项目一事进行过洽谈,但未能达成协议,这让段老刚刚升腾起的一点希望又归于失望。

  段老说,在这之前,巴盟五原县一位高层人士曾与其进行过洽谈,但最终却以失望收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