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的内蒙古草原情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13:39 内蒙古晨报 | |||||||||
据《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刘丽)第一次看到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第一次听到悠扬的马头琴,第一次和内蒙古人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日本青年田中英和就被内蒙古这片神圣的沃土深深吸引了,回国后他做出决定,放弃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到中国留学。田中英和现在在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读书。 近日,田中英和用他那稍稍有些磕吧的中国话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草原情结。
第一次来中国 今年28岁的田中英和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那次他是随日本环保组织到内蒙古通辽市的奈曼旗植树的。那时他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讲,在翻译的帮助下他才能与当地牧民交流。 当时内蒙古人的热情、友好、亲切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开始自学汉语。因为内蒙古留给他太深太深的印象,他幻想着到中国,到内蒙古,到这片神圣的沃土生活。2002年9月,田中英和放弃日本的工作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作了一名留学生。 田中英和是个很勤奋的人,为了学好汉语和蒙语,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中午也很少休息。由于身边的人们都讲汉语,他练习汉语的机会很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习,一年间田中英和的汉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现在他已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学好蒙语并不容易,田中英和主要通过听蒙语广播练习听力。 学习马头琴 一次偶然的机会,田中英和见到了马头琴。 这是他刚来中国不久,另一个日本留学生美智子(她是本报曾报道过的马头琴制作大师张纯华老人的外孙女)练习马头琴,悠扬的琴声让田中英和陶醉。当听到马头琴弦发出的骏马嘶鸣声时,田中英和惊呆了,那声音震撼着他的心灵,他怎么也无法相信这种乐器竟然能如此逼真地模拟出动物的声音。于是,田中英和深深地爱上了马头琴。 田中英和买了一把张纯华老人亲手制作的马头琴,虚心地向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马头琴专业的一位学生学习拉马头琴。这位叫楠丁的“老师”是个蒙古族女孩,她教田中英和蒙古语和马头琴,田中英和则教她日语,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田中英和学习马头琴完全是出于喜爱,“老师”从最基础的教起,田中英和认真地学习,每天总要抽出一定时间练琴,最初拉出的“嗓音”现在变得流畅了。 经过努力,现在他已经能演奏一些民歌,还能演奏日本的《四季歌》、《樱花》。 2004年的春节长假,其他留学生都回国或旅游去了,只有田中英和一个留学生是在宿舍中用学习消磨时间的。田中英和说,日本人对家的依恋很少,也许是他习惯了日本环境下的家庭观念,当中国人在爆竹声中合家欢聚的时候,他依然静静地躲在宿舍里学汉语、蒙语、练习马头琴。 憨憨实实的田中 别看田中英和憨憨实实的样子,其实他很幽默,经常也会冒出一句让你笑得前仰后合的话。有一次人们和他说话,他竟然用呼市方言说了句“闹不几迷”。他现在能听懂呼市周边一些方言土语,有人开玩笑问他:“田中,你K哪呀?”他笑着回答:“K食堂!” 田中英和爱吃中国菜,来呼市第一次吃糖醋里脊,他说“很感动,中国菜真好吃”。他爱吃内蒙古的牛羊肉,他说在日本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牛羊肉。 田中英和是个很传统、很保守的人,他的头发整理得端庄大方,他说他不喜欢像其他年轻人那样染头发、戴耳环,穿个性的时装,他的衣服朴素大方。正规场合,他总是穿着合体的西装、佩领带,平时他也很喜欢旅游鞋和休闲装。 田中英和很爱笑,他笑起来像个可爱的大男孩,有时还有些羞涩、文文静静、清清爽爽的。 田中英和的家在东京,父亲已去世,母亲是美术馆职员,小他3岁的弟弟是日本的公务员。 田中英和说,如果有机会,他可能选择在中国工作、生活。现在的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为更多、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什么时候回国还没有确定,等他什么时候学好了中国话,什么时候对自己满意了,他再考虑自己回与留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