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不低端(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10:19 沈阳今报 | |||||||||
张艺谋寄语本报记者:“关注明星,不迷信明星。”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以往,娱乐新闻扮演的是“捧场”的角色,新电影上映了、歌星推出新唱片了,组织者发个邀请,娱乐记者去采访一下,谁会不喜欢捧场的人呢?“那些东西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不是新闻!我们的工作压力,包括整个环境的压力,要求我们不能只是这样,必须要去做一些‘恶人’,在弘扬真善美的同时,去揭内幕,挖娱乐圈腐败的东西。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会被人打!”娱乐记者刘思佳做过很多明星的负面新闻,也挖出很多的独家,“读者花钱买报纸不是只为了看那些做出来的景儿,而且还要知道那些娱乐
“有的读者不理解,为什么毛阿敏生个孩子都要连篇累牍地报道?那只是个案,娱乐新闻只是娱乐大众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也带有娱乐圈的特质,基本上所有的新闻都以明星为主导。”传媒学专家洪欢如此解释娱乐新闻的追星,它面向的是最广的读者层,而且这些读者的文化修养参差不齐,而娱乐新闻功能之一就是要满足读者对名人的窥探欲,而且经济越发达,这样的新闻需求量越大。但是娱乐新闻绝不是单单的低端新闻,它在整个娱乐产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商品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娱乐产品,必须接受媒体的监督,这就需要专业的娱乐记者来记录来宣讲。“香港有的娱乐记者来内地采访的时候,想知道演员接吻的感觉,而我问的是演员在演技方面的完善和自我突破。这就是低端和高端的区别。像好莱坞,所有的影评都是专业的,而且这部分也是高层次读者最喜欢的。”娱乐记者王琳娜对娱乐新闻的层次有着自己的见解。北京新画面的总经理张伟平说:“国内的娱乐新闻开端非常好,既有面向市井阶层的八卦,也有分析到位的深度娱乐报道,沈阳也是如此。”而张纪中认为国内娱乐新闻也有不好的态势,“现在的记者愿意看到丑闻,愿意宣传丑闻,这样不好。”? 别再观望别人娱乐 “沈阳的演出?去年的明星演唱会减少了,可能不赚钱吧?毕竟沈阳的老百姓还没富到拿几百块钱随便听人吼两句的地步。二人转的演出我倒是经常看,放松放松自己。”这是一位读者眼中的沈阳演出市场,几句话道出了问题所在:一、票价太高造成了有价无市,演出市场虚火上升;二、演出质量难以保证,沈阳观众不是一般歌星所能糊弄的,演出水准不够,白送票也不要;三、人民需要二人转。“二人转好看,但我们不能天天看吧?这个道理就像酸菜血肠好吃,但顿顿吃一样会腻。”沈阳商演的组织者刘晓东这样说,“我们要做出不同口味但都好吃的菜来满足民众看演出的要求。但是我需要让老百姓知道新的演出和二人转一样是好东西,有些新东西沈阳人能接受,有些东西接受不了。” 北京在2003年的大型演出大约有8000多场,上海也有3000多场,而沈阳的各项文艺演出却少得可怜,几家大型演出场所的演出活动加起来不到100场!我们能欣赏高雅文艺演出的机会太少了!好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善,去年刚刚投入使用的辽宁大剧院无论是设备还是场地条件都是东北地区最好的演出场所,与硬件条件相配的是,它也承办了很多相当有水准的演出。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说:“沈阳有专业的音乐学院,很多在国际获奖的音乐家都出自沈阳。我事先没有想到,沈阳的听众会那么热情和专业,那是我去年最成功的演奏会之一。”沈阳的演出市场需要高雅演出,沈阳民众的艺术修养也日渐提高,中国顶级乐团爱乐乐团,天才钢琴少年郎朗,都曾为沈阳的文艺爱好者表演,以后,这样的演出会更多。 “沈阳人还是很传统的,在很多人眼里娱乐和文化是等同的,这样的想法对建立一个成熟的娱乐市场不利。”这是很多外地媒体朋友在探讨沈阳娱乐环境时说过的话,“从报纸上看就是娱乐和文化混在一个版面,不伦不类。”同样在操作演出活动时也分不清到底是娱乐演出还是文化演出,结果是“精神和商业两不丰收”。这样的结果就是沈阳人在看北京人娱乐,看上海人娱乐,看香港人娱乐。造成这样的结果虽然经济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相关专题:《沈阳今报》创刊一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