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词典召回还有10天 四千册售出词典无一寄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02:46 北京娱乐信报 | |||||||||
本报报道的“国内出版界首次召回问题图书”消息后,距离召回截止日期还有10天。 21日,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悉,该社已召回100多本有问题的《俄汉—汉俄袖珍词典》,但都是直接从书店退回的,至今都没有一本词典是从读者手中召回。出版社呼吁拥有问题词典的读者抓紧时间“退货”。
据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叶路介绍,该书出版后,编辑只翻阅过几次样书,词典的封面(外壳)就与书芯“分了家”。经调查发现,由于有关装订厂的胶粘技术不合格,导致这批图书有部分封面外壳极易与书芯分离、脱落。出版社内部很快达成一致——将这批“问题词典”全部召回,并免费为读者更换装订质量合格的词典。叶路透露,这批词典共8000册,当时已全部发往各地书店,估计有半数已售出。 去年12月17日刊登了召回启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等单位,对出版社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行为给予高度表扬。但3个月过去了,出版社市场部只收到“问题词典”100多本而且都是各书店零售店直接退回出版社仓库的,由读者个人寄出或送回的,至今未有一本。近4000多册已售出词典中,竟无一人按照召回地址将书送回或寄回。 对此,叶路称出版社非常着急,《俄汉—汉俄袖珍词典》召回的截止时间是2004年3月31日,由于无人调换,出版社重新设计封面并完成印刷、装订的新词典,目前只能无奈地搁置在出版社的仓库里。 专家:特殊商品维权意识不应淡 据了解,按出版界惯例,单本图书出现印刷、装订问题时,一般是由读者找购书书店或出版社联系更换事宜。虽然因印刷、装订导致图书质量问题,主要损失应由印刷厂或装订厂来承担,但“召回”8000册词典竟然应者寥寥,多少给出版社的“勇气”刺了一针。 业内人士称,买书的读者是消费者,当消费者买到其他领域的不合格产品,往往会据理力争。图书虽是特殊商品,但有关条例清楚规定“如有装订问题,可以免费调换”,面对“问题书”,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大大打了折扣。 有关专家称,中国的召回制度只有两三年的历史,今年国家质检总局才开始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如今,“召回”被出版界当成对读者的承诺,还未得到消费者的足够响应,一种意识的树立看来还需假以时日。 信报记者胡劲华刘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