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个讨债人的辛酸遭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11:57 新华网

  如果不是那笔20多万元的债务,年过花甲的张老师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在晚年与“道上人物”打交道。

  而记者发现,早已被明令禁止的“讨债公司”,在民间仍十分活跃。

  欠债者气粗:“滚出去告状!”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老张原是贵阳某学校教师。退休后,他帮女儿做起了木材生意。

  老实巴交的老张不太明白生意场上的“险恶”,只认定“付货交钱”的“场上规则”。2001年底,他与一家建筑公司取得联系,商定送一批木材到工地,“先交货后付钱”。

  从第一批木材进场那天起,张便指望着对方能尽快把款结下来。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在对方的要求下,张本着“尽早帮忙把工程做完,才能结账”的善良想法,先后六次将价值20余万元的木材运进了工地。

  从2001年底起,张开始追讨货款,而工地老板总有数不清的理由。开始还好言好语解释,最后对方被“缠烦了”,竟拍桌子打板凳,让张“滚出去到法院告状……”

  从甘荫塘家中赶到城区内追账,老张来回跑了不下一百次。其间,他在工地上还目睹了一位妇女为追2千元债务,被欠债人打得头破血流的“表演”。心惊肉跳的他见了这种场面,几乎哀求着对工地老板说:“大哥,您那20万元,只要还10万就行,其余的算我帮忙……”

  “等有钱再说!”工地老板在2003年6月,面对这笔凭据齐全的债务,不屑地丢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直到2003年7月,张仅仅讨回了3万余元。

  “道上人”说:“没有讨不来的债”

  20万元的木材款把张的生意逼上了绝路。此前,他为做生意就欠下了一屁股债,这回生意做不动了,咋个办?

  2003年6月,张到一个亲戚的门面上聊天,忍不住唉声叹气。一位熟人凑上来说:“我儿子认识一些‘道上’的人,专门帮人收债……”老张先是有点害怕,没有搭理。但此后几次,他又去工地讨债,仍是毫无结果,于是终于开始了这场危险接触。

  “讨债队”很快出现在老张家。对方显得很“热心”,其中一位“老大”信誓旦旦地说:“没有讨不下来的债。”旁边一个帮手还从皮包里拿出了一包别人的委托书。张很清楚地看到,里面竟有三份法院的判决书。帮手说:“有时候,法院判了,拿不到钱,人家也来找我们……”

  两次犹豫之后,当对方第三次到家里面谈时,老张终于鉴下了“委托书”,让那伙人帮着讨债,事成后付25%的“佣金”。记者看到,老张在“委托书”中写下了“防止暴力讨债”的条款。张说,他嗅到了这伙人身上有点“邪气”,怕出事。

  货款讨到道上人黑吃十余万

  “讨债队”工作果然“高效”。不到一个月,老张就拿回了第一笔5万元的债务。老张很兴奋,当场付了“讨债队”2万元现金,比委托书上的多给了7500元。张说,这是讨债队要求多付的,是为了“让兄弟们分得匀”。

  至于用了什么手法让欠债者如此爽快,老张不得而知,只是在拿钱时听工地老板说了一句:“你请来的这些人,算有本事,要不一分钱都不付……”

  而佣金拿到手之后,“讨债队”便没了影踪。老张直到今年1月7日才知道,这伙人实际上已经收回了全部欠款,并代替老张,与工地老板写下了钱货两清的收条。

  老张又陷入讨债的苦恼中,而这次,又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追讨。“讨债队”开始还承认,的确要到了货款,但钱花了,并打下了欠条。而到最后,也变成了“反正已经没钱了,‘黑’的‘红’的随便……”再往后,连电话也经常打不通。

  老张为找到“讨债队”,也费尽了力气。3月14日,他终于在虹桥一带寻到了讨债队“队长”,不过,对方一见他来,立刻驾车飞逃,老张被挂倒在地,腹部挫伤。

  老张称,当天傍晚时分,“讨债队员”打来了一个电话:“再这样搞,我要用火药枪了……”

  张说,在寻找对方时了解到,讨债队中,多为刑满释放人员。直到这时,老张终于决定:到派出所报警备案。

  道上人与记者对话:“我们业务很多”

  记者根据老张提供的电话,拨通了“讨债公司”的电话。对方显得有些慌乱,但仍很“客气”地接受了采访,不过,他们不同意见面,因为“这事情不能见光”。

  对方表示,现在老张已经把“事情搞见光了”,“本来想还的,现在要考虑一下。”不过,讨债队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干脆让老张把他原来的债也让我们追,我们用雇金来还……”

  对于所从事的讨债业务,对方表示,这种事情很多,反正“我们有自己的手段”,并称“一般不使用暴力手段。”随后,对方挂断了电话。而老张的债要不要得回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而对于讨债公司如何让一笔久拖不决的债务很快兑现,其中的“操作”,却很难找到一个叙述者。但或许还有更多的“操作”将会在暗中发生———讨债公司的人称:“我手上有很多单业务,太忙了……”

  采访手记: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老张,为什么不到法院而去找“讨债公司”?老张拿出了一份2002年的判决书。在此前另一场6万元的债务纠纷中,他胜诉了,但钱到现在也没能拿回来,还倒贴了一笔诉讼费用。

  事实上,讨债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便被国家明令禁止,但直到现在仍在许多地方暗流涌动。老张的故事,现在还没有结果。而像老张一样的人,是不是还会一个个走上“江湖讨债”的危险之路?可能,这等于是在问另一个问题:法律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