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少年拜师中国学杂技 谱写中俄友好篇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17:0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岳连国周雯)7年前,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俄罗斯儿童。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杂技新秀了。 这些俄罗斯孩子已经在中国学习了近七年的杂技。今年夏天,他们将结束学业踏上归国旅程。
“因为从小就来了中国,我对中国的印象甚至比对俄罗斯的印象还要多。回国后,我会想念中国的。”19岁的斯乔帕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向记者倾诉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斯乔帕和他的伙伴并非金发碧眼。他们来自俄罗斯联邦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具有东方人容貌的雅库特人是这个地广人稀的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之一。 1997年10月,包括斯乔帕在内的20个俄罗斯孩子来到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学习杂技。他们中有12个男孩,8个女孩。入学时的年龄都在10岁左右。他们是从几百名报名者中经过反复筛选才被选中的。 杂技训练对于这些幸运儿来说意味着汗水和泪水。他们普遍反映,入学初期学基本功的时候非常苦,经常哭鼻子,而现在就习惯多了。 学校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张琳琳女士对记者说,这些俄罗斯小学员每周只有半天休息时间。除周一、二、四、五,以及周日上午练功外,周三和周六他们还要上文化课,内容包括中文、数学、俄文、雅库特语和思想品德等课程。除中文外,其他文化课的授课任务均由俄方领队老师承担。 艰苦的训练如今已得到了回报。20个俄罗斯孩子参加了一系列杂技比赛并多次获奖。奖牌、鲜花和掌声让他们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男孩表演的地圈节目获2002年首届莫斯科青年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项“金象奖”和2003年蒙特卡洛“初登舞台”国际杂技节第二名。女孩表演的抖空竹获2003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儿童杂技节银奖。 对于这些俄罗斯小学员中国观众并不感到陌生。2004年春节,他们在北京电视台外国人才艺大赛中获特别奖。同时,他们还经常出现在北京天地剧场的舞台上,为首都观众和来京外国游客奉献精彩的杂技表演。 20个即将毕业的学员将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马戏团注入新鲜血液。“我们共和国的马戏团是在10年前成立的,实力还很弱,这批孩子将成为共和国马戏团的主力演员。”俄方领队老师卡拉乔夫说。 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是俄罗斯小学员另一重大收获。曾担任过俄罗斯孩子汉语老师的张琳琳说,教他们汉语的初衷是为了便于杂技训练。但后来随着这些孩子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重点就由练口语转入教他们认识更多的汉字。 被公认为汉语说得最好的斯乔帕对记者说,回国后他打算到大学里深造汉语。他表示,今后还会再来中国的。 “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将来退役后很可能会从事外交和贸易工作,为中俄友好交往作出贡献。”张琳琳为她的爱徒们勾勒出了更为久远的未来。 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杂技专业为主,同时包括美术、武术、舞蹈等专业的艺术学校,目前已吸引了俄罗斯、越南、韩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儿童前来就学。 随便走进一间俄罗斯学员宿舍,记者看到,这个6人房间虽然陈设简单,但却格外整洁。生活老师孙淑芬说,杂技学校对学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每天6点起床,10点一刻熄灯睡觉。每天进行卫生检查和纪律评比,并将结果予以公示。对卫生纪律得分排在前面的宿舍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自己孩子也在艺术学校就读的孙淑芬提起这些俄罗斯小学员时格外兴奋。“他们非常可爱,但很淘气。爱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平时经常偷着买零食,而且吃的都是那些容易发胖的东西,比如冰淇淋和汉堡包,这怎么能行呢?杂技演员是要保持身材的......” 卡拉乔夫认为,学校的管理是一流的。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天放暑假时,小学员们曾去过叶卡捷琳堡和德国演出过。孩子们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接待单位的好评。“这与中国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说。 2002 --2003年又有两批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小学员来到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学习杂技。正处在学基本功阶段的他们非常羡慕大哥哥和大姐姐所获得的荣誉。可以相信,他们也将会成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耀眼的杂技明星。 相关专题:温家宝出访俄罗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