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居民如何看待“新业态”(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3日07:06 扬子晚报
  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为代表的商业零售新业态,已经成了南京家庭日常消费的主渠道:买菜不再首选农贸菜场,而是去社区超市和社区大卖场;日常购物首选也不再是市中心的百货商店,而是仓储式大卖场、超市以及便利店。新的商业零售业态以自选性、一次购足、价格便宜等特点,完全融入了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并且在这个消费空间里实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商业经营理念,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

  那么,南京人的“新业态情结”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情结”会对人们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产生哪些影响?2003年11月,本报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在南京市的九大片区近50个小区展开了700户入户大调查,了解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家庭结构对商业新业态的看法,结果有效调查问卷为641份。从这些答案中,可以洞察到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与“新业态”的紧密联系程度
“新业态”何时成为日常消费主渠道?
  新的商业零售业态,无论规模大小,经营模式基本一致:那就是以规范连锁为特征,即具备现代商业业态的自选、统一配送,出口统一收银,所售产品与生活贴近性强等特点。连锁这种形式80年代末就出现了,但真正规范的连锁商店,特别是从西方全方位引进,经营理念以人为中心、靠技术系统支撑的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事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因为早早有洋卖场、洋超市抢滩,人们对连锁商店的认识要早。南京人真正认识大卖场、超市则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当麦德龙、家乐福、金润发、苏果等成了气候,以连锁为特征的新业态才真正走入人们生活。在调查中,我们为了弄清南京居民是什么时候才真正认知商业新业态并习惯到这些场所购物的,我们把641户家庭对新业态的认知分为“10年前”、“5年前”、“3年前”、“1年前”和“现在还不习惯”五种类型,结果表明,多数是集中在3年前和5年前:5年前的是210人,占到了总数的32.8%,3年前的占到了52.4%。两者相加占到了总比重的85.2%。即从1998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恰好是连锁业在南京经过数年的能量积聚之后,在这一时期迎来了第一个爆发期。有意思的是,我们再用SPSS统计软件细化分析,发现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在对连锁新业态的习惯性方面,竟然没有明显的差别(见左图),这可能是因为新业态没有像传统百货商店那样,已经进入细分阶段,比如在新街口商业区,以金鹰购物中心、金陵百货、东方商城所构成的“精品百货”,与新百、中央的老牌百货公司形成了明显的错位消费群。同时,这也和新业态定位主要是日常生活消费品有极大关系。

  在这个示意图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阶层和收入在1000元到10000元的各阶层,都是集中在5到3年前这个时期,开始习惯于到新业态场所去购物的。而且在从1000元以上到10000元以下收入的家庭中,3年前的习惯都明显高于5年前的习惯。表明在2000年后,南京的新业态设施开始真正起到消费购物消费主渠道的作用。
“新业态”带来了日常消费的价值新空间
  新的商业零售业态大卖场、超市,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城市居民日常消费购物的主渠道,和其提供“一次购足”(或称一站式购物)及便利性、价格实惠等综合优势有直接关系。现代人因时间成本高、生活节奏快,希望从传统的单件购物转向“一次购足,自在选择”,而新业态恰好满足了这种消费需求,节约了购物的时间成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价值新空间,并由此提升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对“新业态先进性”综合测评的选择题,在641份答案中,认为是“一次购足”的占到了29%,而就近便利购物则高达36.3%。其次是价格因素,为16.5%。由此可见,“一次购足”、“就近便利购物”“价格便宜”和“自主选择性强”是构成新业态魅力的四大要素。再把这一类答案按收入层次细分,就会发现不同收入层次的人在看待新业态的特性上尽管有差异,但对这四大要素的认知基本一致(见左图)。新亚 金燃 薛蓓
金手指颁奖大典急招 来F1频道看狂飙赛事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