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尾市芦蒿,你要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07:09 扬子晚报

  听说八卦洲2万亩在田芦蒿烂市、蒿农贱价抛甩芦蒿,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八卦洲,采访了蒿农。

  一窝蜂种植导致供求失衡

  在八卦洲一处芦蒿地头,蒿农们正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堆成小山状的鲜芦蒿旁,给刚割下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来的芦蒿打叶,一旁几个前来收购的商贩忙着用蛇皮袋打包。“现在地头的收购价只有0.4元1公斤,比元旦前后那几天差了10倍,与前几年旺市时24元一公斤相比简直要气死。”一位蒿农说,去年9月后至今,他们一家人种了6亩芦蒿,可总收入还不到8000元。谈到原因,大家都说,八卦洲的芦蒿种子近几年流到了全国各地,长江沿岸有10个省市都在种植南京芦蒿,而市场的消费是有限的,自然卖不出好价钱。但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八卦洲人都一窝蜂地种植芦蒿时,大家都沉默不语了。镇农办秘书小钱说,有一个村民今年2月份开始不种芦蒿,改种甜糯玉米,结果供不应求,大赚了一笔。田头的蒿农们很“大度”地对记者说:“反正已是割过一遍的二茬蒿了,我们本来就不指望收什么钱,再不济还可以留在地里作来年的肥料。”

  108支经纪人队伍征战市场,徒唤奈何

  八卦洲每年4000多万公斤的产量,迫切呼唤着芦蒿经纪人出来与市场对话。2003年9月,有着8000多户村民、平均每人1.5亩蒿地的八卦洲,成立了“野菜经纪人协会”,共有1100人、108支队伍转战南北市场。据说去年底今年初,不少经纪人传递回来的市场信息出现了严重偏差,蒿多价必贱,以致蒿农损失惨重。但也有例外,村民陶长来今年收了200万公斤芦蒿,因为市场码得准,赚了20多万元。他家一共只有三人做芦蒿:夫妻俩常年在家管地头和市场,丈人在武昌码信息,因为听不懂当地人口音,还专门雇了一个武昌人,今年芦蒿季节他家几乎没走错过一步。村民郁田远家专门运输芦蒿的卡车有3辆,旺市时在他家加工的外来人员一度有40多个,从1998年起,他已经成功地构建了收购、外销的网络,形成了产购销一体化。

  怎样给芦蒿包上“保鲜”外衣

  经过科技攻关,芦蒿已从往年10月提早到8月下旬上市,去年8月市场上的“三伏白芦蒿”卖到了12元钱一公斤。但是到了每年5月上旬芦蒿收尾以后,市民就很难吃到鲜芦蒿了。去年4月,八卦洲投资30多万元办了一个芦蒿干加工厂,一些当地农民也学着在家加工芦蒿干,但总量与万亩芦蒿地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据镇农业办张主任介绍,他们已经与南京市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合作,研制芦蒿在正常温度下的保鲜办法。如果保鲜问题解决了,芦蒿在四五月份的收尾处理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在八卦洲,记者还遇到了淮安人张志平,几天前开始以每公斤1.8元的价格在田头收购1万公斤芦蒿,再运到外地进行净菜加工,每天的加工量近1000公斤,销往省内各大宾馆酒店。他还告诉记者,最近准备在南京搞一次芦蒿论坛,大摆芦蒿宴席,把他对芦蒿的开发研制成果统统亮个相。

  如何加大加快开发利用芦蒿,别让尾市的芦蒿当真成了来年的绿肥,值得八卦洲人好好想想办法。本报记者 董婉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