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人白描:肌肉结实朴实能干会电脑懂英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18:30 央视《新闻会客厅》 | ||||||||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4月12日播出内容为:我们工人不寻常。以下为节目内容全文: 许振超 新闻会客厅: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在我们今天节目的开始
(播放采访短片) 记者:一提起工人,在你脑海里是什么样的形象? A:工人,像我父母吧。 记者:他们什么样的? A:应该说是比较朴实吧。 B:工人的工资比较低,比较累的那一种。 C:年纪可能比较大,父辈一类的吧,年轻人好像比较少工人,像大学出来一般很少去做一线的那些。 D:最基础那种工人应该是干那种手工,就是看机器的那种我觉得。 E:在我印象中,印象就是在一些机器旁边,体力比较多一点的我感觉是,像脑力,在我印象里不属于工人我的感觉是。 新闻会客厅:刚才接受采访的很多都是年轻的学生朋友,听上去产业工人好像离他们挺远的,其实一开始我也挺纳闷,一个产业工人,他能有多大的新闻呢?但后来我发现,他可以和最领先的世界纪录联系在一块,而他本人可能只有初中的学历,所以今天我们会客厅就要和您一起来走近这样一位当代的产业工人许振超。您好,许先生。非常欢迎,请坐。一般大家都叫您许队。让您放松一下,我也叫您许队,虽然我不是你的队员。许师傅是青岛港明港集装箱码头桥吊队的队长,他管理着24台大型的桥吊,200多名码头工人,在2003年4月27号晚上,许振超率领他的桥吊队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他们当时通过六小时15分钟的紧张作业,完成了地中海法米亚集装箱巨轮上2117个集装箱的吊装工作,创造了单船每小时339箱自然箱的世界纪录。同年9月,许振超又和他的同事们在装卸地中海阿莱西亚轮时,又将这个记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箱,而此前的世界纪录是由香港现代货柜码头保持的每小时336箱。许师傅和他的同事们也正是因为创造了这一个世界纪录而被上级部门授予了振超效率的光荣称号。 新闻会客厅:现在已经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了,许队长。感觉怎么样? 许振超:感觉非常自豪。 新闻会客厅:我听说桥吊工人干是铁匠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 许振超:那因为,很简单,像整个这个集装箱它是一种铁来做的。这个船也是铁的,你再把这个箱子放到拖车上,这个拖车车盘还是铁的,你说铁碰铁,它能不响? 新闻会客厅:所以“当当当”,就像铁匠干活一样了。 许振超:这还不要紧,就是说就怕你在操作当中不注意,因为它太重了,30几吨,而且它以很高的速度往下,或者是下降,或者是起升,如果是碰到拖车上,那个声音可不得了,非常大。 新闻会客厅:像刚才讲到的这个铁匠,我当时听到的时候,我听出来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口气在称呼。 许振超:对,它是个贬义。 新闻会客厅:所以必须得让它尽量不发出声,尽量平稳。 许振超:最好是不出声。 新闻会客厅:可能吗? 许振超: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 新闻会客厅:怎么做到? 许振超:那就是司机的车在操作当中,用心练,用心去体会,来控制好车的速度。 新闻会客厅:您体会了多长时间? 许振超:两年多吧。 新闻会客厅:怎么个体会法?就天天练? 许振超:当时就是天天练,每做一个箱子都来体会,怎么样让这个箱子在落地的时候声音最小。 新闻会客厅:一个动作,或者说你为了实现这么一个无声响的目标,能够去练,去体会,去琢磨两年多时间,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如果响一点,大家也都能理解,因为毕竟是铁碰铁嘛。 许振超:是,应该说一开始练的时候有些职工也有这个反映,也找过我,这个东西哪能不响,铁碰铁哪能不响?但是我觉得,因为我曾经看过报纸上登载的这种微雕艺术,就是一颗大米粒上,人家能刻出一篇诗词,那么小,一个对比就是微小,相对来讲我们特别巨大,但是我觉得里边的对操作它的要求是一样的。只要有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只要你有高超的技术,你同样可以做到无声响,而且这种无声响操作最后,它所起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明显的,减少了货物的损失,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而且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职工的这种文明生产的水平。 新闻会客厅:大米粒上刻一首诗歌的这个,人家是艺术,叫微雕艺术,您也讲了,您是桥吊的工人,干的事儿不一样,你觉得有必要去追求艺术的那种境界吗? 许振超: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说现代工人吧,不应该是以前那种形象,以前那种形象给人就是打锤,喊着号子等等,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新时期,新时代,而且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不断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就是现代工人不应该仅仅是凭力气了,而是应该用心用脑,甚至说用鼠标来工作。应该是这么一种新的形象。 新闻会客厅:我听说了,您是有几样东西经常会随身带,其中一样就是笔记本电脑,还有英语辞典。 许振超:是。 新闻会客厅:赶时髦吗?还是什么?为什么觉得这么会需要,我想象不出来,在一个6平方米的工作间里面需要靠很好的视力,集中注意力来完成一吊一落的这个过程,为什么会要用到笔记本电脑?为什么会用到英语? 许振超:那个笔记本一般用来查查资料,因为有好多资料我都把它放到笔记本里边,英语辞典就是,因为咱们的桥吊基本上就说里边的核心部分就是电器部分,现在这个桥吊是电动装卸机械,由电来作为动力,它好多电器控制部分都是进口设备,进口设备所有的资料都是英文,包括它的操纵按纽,它的显示屏都是英文的,所以说英文你不懂不行,你不知道你光是几个洋码,单个念可能ABCD你能念出来,但是组合就不知道。我本身就是初中二年,而且我当时学的是俄语,所以见到英文以后就非常头疼,就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包括那个开关干什么用的,我不知道,你说作为一个操作者不知道能行吗? 新闻会客厅:你刚才讲到,初中学历,应该说也是过去你所没有办法改变的一个事实,但是通过那么多年,接近30年,可能前几年的时候是接近30年这么一个工龄的话,经验就足够足够了,而且归根到底,我们讲的就是这么一个一分钟能够完成的一个过程,需要你花那么多的精力吗?投入那么多的心血?不会是上面,比方说领导要求你,还要再改进,再改进,有吗? 许振超:没有。 新闻会客厅:那哪来的压力呢? 许振超:我觉得工人简单地说出点力,觉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我刚才也讲,这几年改革开放,我们为了加快这个建设,不惜花巨资从国外引进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那么这一块引进来以后,靠谁去做?就要靠现代工人去做,所以本身像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历史的一些原因,没有机会上学,本身你这个差距就很大,也可以说是时代的需求吧,你要干这个工作就必须学习,而且还要不断地学,才能逐步逐步地缩小这个差距,要不然你不学,你再提赶超世界一流水平,你怎么赶超?你这个差距都缩小不了,你怎么来去赶超人家最先进的水平? 新闻会客厅:你刚才讲到的会一些英语,要有一个规范化的理念来操作,包括学会用电脑,在鼠标上来进行工作等等,是不是您脑海当中现在一个当代一个工人应该有的一个形象? 许振超:应该有这个形象。 新闻会客厅:所以您就提到一个现代的工人应该有的一个素质,同时我想,如果说底子能够再好一点的话,比方说是个大学生的话,可能情形会更好一些。 许振超:对。 (播放短片) [解说]这里就是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创造世界纪录的地方——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现在,这里的集装箱年装卸量已经超过了日本的所有港口,仅次于韩国的釜山港,成为上海以北的东北亚第二大集装箱转运码头。 许振超平时工作的机房是一个只有六平方米大的操作间,在远离地面的桥吊顶端,通常每一个班次要工作五六个小时。 [同期]记者:咱们现在站这个高度有多高? 许:从地面到我们现在站的这个位置,是50米。 记者:50米对这上面的工作人员是不是有什么要求? 许:对,对于这上面的司机和维修人员,身体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不能有高血压,不能有肾病,另外对视力也有要求,身体要求健康。 [解说]作为桥吊队的队长,除了身体条件外,桥吊司机们的技术知识水平是许振超最关心的。跟国内很多生产企业的一线部门一样,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也面临着缺少高级技术工人、高学历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我们在某理工类院校做了一次随机的采访调查,采访的问题是:毕业后你是否会选择去当工人。 [同期]记者:要是有一个需要你干工人那样一个职位,你会去干吗? 学生:怎么说呢,如果要是只能做那个,那我就去做工人了。如果要有其它选择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其它的。 [解说]调查结果显示:表示“愿意”毕业后去生产一线当工人的约占百分之三十三;表示“不愿意”当工人的约占百分之四十七;表示“不知道或没想好”的约占百分之二十。王衍棣和王培山都是大学毕业生,分别在十年前和三年前来到青岛港工作,现在他们都在许振超师傅的桥吊队做技术工作。作为具有一线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新闻会客厅:我们会客厅又多了两位客人,就是刚才在短片当中最后所提到的,我们许队长的两位工友,一位是王衍棣,衍棣你好。 王衍棣:你好。 新闻会客厅:一位是王培山,坐在我对面。你好。欢迎,请坐。两位原来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什么专业? 王衍棣:我是学的工业电器自动化。 新闻会客厅:现在也在做着相关的工作是吗? 王衍棣:搞电器。 新闻会客厅:培山呢? 王培山:我是工业自动化。 新闻会客厅:也是工业自动化?现在在做电工,在那个地方,是吗? 王培山:对,我是维修工。 新闻会客厅:维修工,敢这么大方地就说维修工。王衍棣你那会儿选这个工作是自愿的吗?还是分配其它一些因素? 王衍棣:因为我当时毕业比较早,因为当时刚毕业,只是考虑了一点,哪个单位效益好一点,先进去再说吧,进来之后一干就是十年。 新闻会客厅:王培山刚进来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点委屈?我是一个大学生,响堂堂的,但现在是一个电工。 王培山:当时委屈肯定是有的。 新闻会客厅:真有。 王培山:肯定是有的。 新闻会客厅: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王培山: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不好意思说的问题,我觉得每个大学生刚毕业到那种环境去肯定都会心里有想法的,确实有想法,心都有点高,都挺高的。 新闻会客厅:现在呢? 王培山:现在扎扎实实地干了三年了吧现在,应该是那种浮躁的心理没了,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干活。 新闻会客厅:许队长,现在在你队里面一共有多少名大学生? 许振超:现在有12个。 新闻会客厅:占的比例有多高? 许振超:占的比例10%吧。 新闻会客厅:有没有觉得大学生特别好用? 许振超:现在来看,应该是从去年开始吧,我觉得感觉到了特别好用,一开始不行,一开始我还得做工作, 新闻会客厅:做什么工作? 许振超:做思想工作。 新闻会客厅:就是像他刚才说的,培山说的有点委屈那种是吗?通常是什么心理? 许振超:有的好像,他好像还好一些,他的委屈放在心里,有的直接表现在工作上。 新闻会客厅:怎么说呢? 许振超:他不喜欢干,不喜欢干这个工作。 新闻会客厅:觉得我是大学生,我应该干…… 许振超:我也能理解,因为毕竟寒窗苦读多少年,而且有的几乎是倾尽家里边的(全力)来上学,好像最后出来以后,在干最底层的工人这种工作,特别像码头这种工作,好像划不来,我能理解。 新闻会客厅:顺便问一句,比方说像衍棣,那会儿你尽力的时候,跟你一拨进来的大学生有多少? 王衍棣:当时我们进来,到我们公司可能是四五个吧。 新闻会客厅:现在像你一样还留着的还有几个? 王衍棣:现在只走了一个。 新闻会客厅:剩下的几个? 王衍棣:剩下这四个都是搞技术的。 新闻会客厅:都留下了,培山呢?跟你一块进来的有几个? 王培山:当时进我们队十多个吧。 新闻会客厅:现在呢? 王培山:现在有五六个。 新闻会客厅:留了五六个,走了一半。 王培山:走那一半我要做一下说明就是他们专业,跟他的专业是不一样的,不对口,所以他们走了,基本上留下的都是跟专业对口的,比如说跟我学一样专业的,还有学机械专业的全部留下来了。 新闻会客厅:像这些留下来的,许队长,都有你刚才说做说服工作不容易的情形在内吗? 许振超:反正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 新闻会客厅:但多多少少可能都要做一些。 许振超:都要做。 新闻会客厅:他们其中有一些走的,虽然王培山非常细致地点出来,说是专业不对口,许队长分析有没有其它的一些因素? 许振超:也有。 新闻会客厅:没留住大学生。 许振超:其中有两个,跟他一样,也是这个专业,虽然不是工业自动化,但是是机电一体的,实际我们这个东西最需要的是机电一体。 新闻会客厅:简称电工都是。他们走是什么原因? 许振超:就是我说的这个原因吧。有的反正还不是很安心,虽然在这儿干吧,仍然能看出来,因为他这个认识过程总是要有个过程。 新闻会客厅:你一说到这儿我就想到那个故事,说是在2003年春节的时候,您好像是开车自己跑了七个工友的家,这个当时我一看感觉就是,作为许队长一个亲情感觉的一种你的一个体现吧,但后来我又认真看了一下,我发现这七个工友有一个特点,共同点,都是大学生,是刻意的吗? 许振超:里头有一点刻意的成分。 新闻会客厅:为什么? 许振超:拜年是一个成分,让他们的父母放心也是一个成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刚才您谈到的,我要去看一下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他们的家庭状况,我来判断一下,我将来能不能留住他们。 新闻会客厅:这个能判断出来吗? 许振超:实际上我都已经判断出来了。 新闻会客厅:什么样的情形没留住? 许振超:因为一般的通过平时和大学生本人交谈,一个就是,到家庭看一看,通过和他们的父母交谈,也能感觉出来。希望自己孩子好好在原来的岗位上努力干的,他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好像就是希望孩子挪一挪窝的,或者是换一个岗位的基本又是一种说法,基本我就判断出来了。 新闻会客厅:但这主要还是家长的意思,但是另外一方面你去人家家里看一看的话,肯定还能看到他们的一个经济状况,大致的经济状况,这个有没有影响? 许振超:有影响。 新闻会客厅:明显吗? 许振超:比较明显。 新闻会客厅:我做一个猜测。 许振超: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一般就是要换一换地方。 新闻会客厅:你觉得可以理解吗? 许振超:可以理解,完全理解,我觉得这很正常。 新闻会客厅:我们也知道,这两年高校在搞扩招,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会多出来很多,他们在择业的时候,尤其你们看我们做了很简单的采访,当中表示出来就愿意做工人的,可能比重不会那么高。 许振超:不大。 新闻会客厅:对您来说可能这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许振超:怎么说这个消息,年轻人有远大的志向,这是一个好事,但是从我这个角度去考虑,需要科学家,需要企业家,需要管理人员,但是更需要工人。 新闻会客厅:而且你们这个工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 许振超:对,也许大学生我觉得不愿意直接到一线当工人,可能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他们可能也分析到了,这几年比如讲王工还有培山他们先来了,先到这个岗位工作一个阶段以后,因为业绩、技术能力、工作能力提高以后,可能会选拔到领导岗位,或者是技术管理岗位,他们比较年轻,这一干可能是在这个岗位上就可能,我说个霸占吧,霸占了十年、二十年,对后来的大学生,同等学历的,可能有比他们干得更好的,这里边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发展可能是暂时看不到发展,这是一个原因。我也曾经问过几个学生,他们也是,好像我们去实习一年、两年以后没有我们的位置,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也是一个问题我觉得。 新闻会客厅:在经济当中吗?有解决的途径吗? 许振超: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通过机制来调整,竞争,能者上,你只要年轻,通过在平等的平台上,都进行竞争,工作业绩、技术水平、能力各方面,我觉得没问题,而且我们现在正在开始做这个工作。 新闻会客厅:衍棣欢迎这样的竞争吗? 王衍棣:我应该欢迎,我感觉跟许队干这么多年吧,还属于实力派。我不害怕。 新闻会客厅:属于实力派,不是偶像派,不是大学生偶像派。 王衍棣:对, 新闻会客厅:培山呢?你觉得现在你也好,王衍棣也好,你们这些工人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王培山:就像刚才许队说的,现在的工人跟以前的工人是不一样的,就是含量比较高,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更需要脑力,更需要有头脑,然后用心来干这种活,我觉得是这样的。 新闻会客厅:其实刚才我们从片子里面听到一些大学生他们也谈到,觉得如果是当工人的话,可能待遇也没那么好,包括可能工作环境也没那么好,而且总给人感觉知识含量不高,但是我想今天请到两位许队长的工友,作为大学生会更有发言权一些,方不方便透露一下待遇问题,待遇水平? 王培山:我应该是工资最低的。 新闻会客厅:那你最年轻。 王培山:对,我现在一个月三千多吧。 新闻会客厅:一个月三千多,你觉得满意吗? 王培山:就目前这个岗位来说应该是满意的。 新闻会客厅:有没有跟你的其他的同学做做比较? 王培山:肯定要做比较。 新闻会客厅:比下来呢?比下来还委屈吗? 王培山:心理平衡一些,我的工资水平在我们同学中是中等偏上的。 新闻会客厅:所以虽然是电工,但收入还可以。 王培山:收入是可以的,不错的。 新闻会客厅:衍棣呢? 王衍棣:我现在四千多吧,因为和同学比较差不多,都是中等左右,我们这个活也不是非常简单,我现在上车上全是电脑,我也得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因为我们现在这个设备全是管理系统,全是用电脑控制,我觉得技术含量是挺高的。 新闻会客厅:技术含量是挺高的,已经完全不像刚才许队长,包括大学生时期讲的当啷当啷,就是花力气的这种工作,技术含量很高。许队长自己呢?待遇水平如何? 许振超:我的待遇比他们高。 新闻会客厅:那肯定的。 许振超:我现在的月收入就是五千。 新闻会客厅:房子、车子什么的状况如何呀?住多大的? 许振超:房子建筑面积是90平方,自己买的。 新闻会客厅:贷款还清了吗? 许振超:去年还清了。 新闻会客厅:车子也有了。 许振超:前年买了一个二手车,主要是为了工作方便,买了一个二手车。 新闻会客厅:所以高技术含量一定会伴随着不错的待遇,高待遇。培山,像刚才讲到的这个待遇问题,我觉得从你的表情来看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 王培山:对。 新闻会客厅:这会不会是你留下来,到目前为止一直能够留下来的一个原因? 王培山:应该是一个原因,但是只能说是其中之一,一个人,每个人,大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它不但是追求一个待遇的问题,还有追求的环境,工作环境,以后发展的机会,都要考虑的。 新闻会客厅:没有机会我想可能对大学毕业生可能会更加看重一些,如果光是一个待遇问题的话,我估计你内心没有办法把那种委屈感给平掉。是这样吗? 王培山:对。 新闻会客厅:最后一个问题要问你们许队长,许队长的女儿,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她在大学学的专业也是电机方面的,而且现在也毕业了,我不知道您对她的择业有什么样的打算?我曾经听报道上说过,说她好像说我将来就是要去接爸爸的班,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许振超:那是她儿童时候,因为我领她到码头上去看过大吊车,也上去过,所以她逢人就说她长大了要开吊车。 新闻会客厅:那敢情是说着玩的? 许振超:也不能说说着玩吧,最后她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也挺高兴,我觉得选择这个专业也有这个专业的好处,它可以培养一个人很严谨的逻辑思维。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会客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