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马加爵落网专题 > 正文

马加爵犯罪心理学报告:性格有“自我中心”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4日05:23 中国青年报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

  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近日,记者对李玫瑾教授(以下简称李)进行了采访。

  “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案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你为什么最近才去云南进行调查?

  李:上次一家媒体采访时我还在抱怨,这样的案子我们学者接触不上,因为我也只能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心理分析研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接触完整的东西,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公安部有关业务局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

  最初我对马加爵的犯罪动机也有错误的判断,也把他归到穷人的自卑上,即由自卑的敏感引发的。但是当我知道他杀害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三个是和他一样的贫困生后,我就觉得用贫困为理由解释不通。如果他杀害的不是贫困生,可能他平时就有对富人的这样一个情结,但是他显然没有。

  记者:你在云南见到马加爵了吗?

  李:我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他,问卷是别的同志帮我问的。马加爵现在情绪反应非常强烈,带马加爵到学校指认现场,他浑身颤抖,不敢看。指认现场回来不吃不喝,他现在是但求速死来解脱。

  记者: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生命?

  李:我认为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开始有情感反应,知道恐惧了。但是杀人的时候他却连杀三天,第三天还杀了两个人,而且一直睡在那个房间。那个时候他对生命没有一点感觉。

  我在问卷中问他,你对你的杀人行为后悔吗?他说,被抓之后尽量不去想后悔,尽量不去想作案的事。他在逃避。

  我问,逃亡一生和杀害四个人,二者你认为选择哪个更值得?他回答,我以前没有想过,逃亡的时候想过,觉得自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

  从这点看,他在逃亡期间已经觉得自己错了。只不过他这个认识来得太晚,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记者:你认为马加爵能否代表一个弱势群体?

  李:应该说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马加爵能够代表那些家里没背景,完全靠自己和只能靠自己的那批人。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因为他们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

  记者:他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有多少必然联系?如果马加爵不是那么贫困,他会那么敏感吗?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李:我认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贫困会导致他们面临更多挫折,并不能导致他们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

  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贫困生。

  马加爵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在外面宣传我的生活习惯,那么古怪。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

  现在,因“言语不慎”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四名被害者,已无法申辩他们的理由,更何况有两人并不在言语不慎的范围内,第一个被杀的唐学李,根本没有去打牌,更谈不上言语不慎,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最后一名受害人龚博更是无辜,他只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别人又用此事教育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杀。

  所以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马加爵自己也讲了,是他做人的失败。

  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马加爵说自己做人失败这段话,他最后还说是因为穷,标题几乎都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或马加爵的杀人原因。

  李:这个归因是错误的,这是马加爵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认识不等于是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实际上他做人失败是指他与人交往的失败,而不是贫困导致的失败,但是媒体更多的关注他的贫困背景。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归因理论,人在每时每刻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种理由,凡是成功的事情,都容易归到自己的努力上;凡是失败的事情,往往归到客观的理由上,比如我今天考试失败了,可能会说是卷子太难,身体不好,或者老师没把题讲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同时我们与人交往,偶尔和某人不好,这没有关系,如果和大家交往都不好,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而马加爵从不考虑。

  他讲道:“他们都觉得我很怪,把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隐私都说给别人听,我感觉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可是马加爵这个事发生之后,记者去找学生,有几个同学知道他的生活方式?有几个同学知道他的生活习惯?事实上,他自己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说他有什么怪怪的生活方式,只是说他比较内向不太和人交往,有时候比较急。后来警察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贫穷是一般的社会现象,不能说明个人的行为,马加爵的归因也只是他个人的认识,并不代表真正客观的结论。

  记者:现在很多媒体特别报道了马加爵没有鞋穿,只能在领了助学贷款之后,才能买双拖鞋,他有时一天只吃两个馒头等等。

  李:很多贫困生都是这样的,他们过得很不容易。我们社会当中的贫困人群占了很大一部分,都过得很不容易,但是这部分人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人不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心理动机,他们只是看到表面上的东西。

  通缉马加爵期间,一位负责追缉的高级警官曾谈道:这个案件的犯罪动机很值得研究。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他既不为财,又很冷静,没有冲动的迹象;从行为方式看,思维逻辑也完全正常。

  马加爵的作案心理令人想到仅有三月之隔的河南平舆县落网的案犯黄勇。他自己设计了一个专门用于杀人的木马床,连续杀害了十几名无辜的青少年。这两个人有一个完全相似的心理背景:即他们在案情暴露之前都没有任何明显不良的行为迹象;他们都不属于从小就显露行为障碍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基本正常,不属于那种存在明显问题,容易造就“问题少年”的家庭。所以,他们的犯罪动机及相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令人质疑。

  于是人们又想到了环境,马家爵的贫困现状显而易见,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当然会疯狂的报复,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思路。随着马加爵的落网,随着他自己的供述,人们更加认为,他的动机源于与同学打牌时发生的一点“小摩擦”。但是,有关马加爵的材料不断公布,他的犯罪心理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内容,也在逐渐浮出水面。

  “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记者:通过调查和心理研究,你认为马加爵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李:首先,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这意味着,他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

  比如,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之后还做了第二起、第三起,直至第四起。

  其次,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我在问卷中问,你的脾气?他回答,多愁善感。我问,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比较敏感?这个题我设定了5个级别的答案。他选择的是比较敏感。我还问,在上学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是否很紧张?他回答,很同意,非常紧张。

  从他的日记,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我曾问他,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他回答,说不清楚。实际上,他是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他在中学的日记中记载着一件事,他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

  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该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我真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很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

  “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只因为听见爸爸妈妈吵架,他内心偏向妈妈而对爸爸不满,就写下了这篇充满仇恨与杀气的日记。从他对父亲的态度中,不难发现导致他现在杀害同学的心理背景。他对吵架极为敏感与愤怒,很容易引起他的杀人冲动。

  再有,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家人、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的过程。对于有机会回家而不回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

  “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

  显然,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是因为他认为: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在他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想必这是他最有同感的一句话!

  事实上,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马加爵的这种言不由衷还表现在最近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一封信中,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的。

  在三亚被抓捕后,他给他的十四叔、十四婶写了封信,信中历数十四叔对他家的帮助,他的这种情感体验特点就是,既记住许多细小事情引发的情感体验,也必然反映在负面的情绪体验当中。

  “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

  我在心理问卷中问他,你与同学的小摩擦多吗?是每天都有?每周都有?还是每个月都有?他回答,一个月要有一两次。至于什么原因他没有说,可见他和同学的摩擦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每月与同学为小事争吵积累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这种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他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也是一致的,于是,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

  记者: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聪明、懂事、温和的孩子,难道这种表面现象,始终掩盖着他内心里那种心理缺陷?

  李:这个案子从头到尾应该说是个悲剧,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马加爵存在着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到他必然犯罪,就是一种阴差阳错,外部的某种情境和他的某种心境碰在一起了,在长长的春节期间,他几乎没有出门,而是沉浸在电脑当中,这样他思维的狭窄性就会出现,一旦他与社会恢复交往,一点点刺激就会把他引爆,而且他的情绪反应是很强烈的。

  比如那篇写父母吵架的日记,他用了整整6面纸,他写道,起床之后,本来想和他爸爸打招呼,但他爸爸没理他,于是他写道,“我狠狠地瞪他一眼,但是他没怎么样,我的热血又一次沸腾,都集中到两只手上,力气似乎增强了几十倍,结果我最终没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只做我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真使我难忘,我会报复的。狼的眼光是很吓人的,它代表狼的本性,凶狠,但有时它却不表现出它的本性,到了一定的环境它才表现出来,当这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当它向别人求救的时候,它显得很可怜,很值得同情,但一旦它的性命保住了,它会忘恩负义,它会吃了救命恩人。我也真真正正的遇到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希望人们引以为戒不要上当,不要被误解,拿这个外表所迷惑。”

  这段话他想说明什么呢?最后他写道,“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的处理掉。”这是他15岁的日记,我觉得他父母吵架的背景,和他打牌与别人吵架的背景非常相似,虽然不能代表马加爵的全部,但是至少我们不能说他后来杀人的心理问题在以前没有踪影,没有轨迹可寻,相隔9年,这两件事有着完全相同的情绪,都是那种狠的心态。应该说明的是,那个时候,他还不存在因贫困背景导致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怎么会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李: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自小就在家中备受宠爱。我在问卷中问他,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另外一个问题是,小的时候是否经常欺负别人?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从没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每月一两次。

  从这里看出,他是个不吃亏的、基本上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我还问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他回答,比较同意。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

  相反,与他在同一家庭中成长,但排行老大的大姐在得知他的案件后,却与他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在有杀人动机到杀完人的过程中,你有想过你这样自我几乎对父母和兄姐的打击有多大吗?你难道一点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但杀了4个好友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你这样做毁了5个大学生啊!你难道当时完全丧失人性了吗?”

  正如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多次指出的,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

  记者:马加爵的事情能否说明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

  李:我认为这个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在问卷中问他的成功体验。他回答,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别人打篮球,考上云南大学。我问他个人的爱好有哪些,他说是理科工科。教育的缺陷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

  记者:你认为把这样个案发生的原因,放到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背景里去不合适吗?

  李:我研究犯罪心理经常讲一句话,很多人看一个人犯罪,往往看他眼前有那些刺激,其实当面临同样刺激时,人和人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眼前的刺激不能完全解释人的犯罪心理,必须从他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寻找脉络。马加爵和同学打牌也好,他所说的吵架也好,不管是哪一个,他最终做出这个行为反应,绝对不是打牌这个刺激决定的,这只是一个引发的导火索。所以我特别主张要想真正了解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不能以一般的社会理由去遮掩他个性当中的问题。

  穷,只有在比较的情况下才会痛苦,马加爵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仅他的贫穷不如人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如人家。

  他性格内向并不是缺陷,真正决定他缺陷的是他以自我为中心。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他被抓住之后,他要求看看他的通缉令,看的时候他说,没想到我还值20万。显然,在这个时候,他仍然在想,他值20万。他不知道我们的通缉令是为谁发的,我们是为那4个那么冤屈的大学生发的。马加爵在用石锤砸唐学李的时候,唐嘟囔了一下,都没说出话来,他接着就是第二锤,第三锤砸下去。他那么残忍地夺去了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同窗好友年轻的生命,而此时他仍然想的是他自己。

  再有一个,他在以后的谈话中,从来没有一点点反省他在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问题导致同学对他的反感。以自己为中心是很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缺陷,他们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怎么对不起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是否对不起别人。

  记者:你刚才说到马加爵的情感强烈细腻,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会如此冷酷无动于衷呢?

  李:事实上,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内向,含而不露,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的大姐在马加爵上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弟弟心理上有些问题,她问过,但是弟弟没有说。后来马加爵在逃亡期间给姐姐的录音中谈到这个问题。

  “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其实,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所以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他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亲人彼此间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逃亡是人的一个特殊的经历。他在逃亡当中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人,这期间他终于“聪明”地悟出了这个道理。但是,这一认识来得太晚了。

  记者:为什么说他悟到这点是聪明呢?

  李:因为这时候还没有抓住他,还没有人教育他。他在逃亡过程当中,他在思念亲人的过程当中,自己悟出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道理。

  我在对他做了心理测试和分析以后,真想把这个事情告诉所有和他有同样背景的大学生,一定要好好想想,你活着是什么意义,生命究竟是什么。

  我想告诉有相似人生疑惑的、有相同情绪冲动的、活着但不明白人生意义的人们,人生容不得夺命的过错,你夺去了别人的性命,这个过错是无法挽回的。人生观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认识问题,能决定我们人生的很多大事,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

  记者:你曾经提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包括给熊泼硫酸的大学生,他们作案极其冷酷的特点。

  李:对,这些年轻人缺乏情感体验,他们不愿与他人交往。他们不懂得,社会生活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他们尽管极其聪明,但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约束或遵纪守法;他们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他们不仅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作出贡献,相反,精密的犯罪设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就像马加爵现在认识到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其实每个人活着都不单单是他自己的事情,有他父母对他的爱恋和牵挂,有老师对他的期待,还有周围朋友和他友好相处的关系,我们身边一个人生病去世了我们会非常难受。这种情感反应是人和人之间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东西。

  “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高中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

  记者:既然马加爵情感丰富,他为什么会没有情感体验呢?

  李:因为他更多的是获取别人的情感,这个可能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爸爸妈妈非常爱他,他自己也承认,父亲一个指头都没动过他。他还有一些亲戚,都对他非常好,他感受了很多人对他的好,可是他对别人没有做什么,他也没有形成为别人付出的意识和感受。到了学校之后,他还在敏感地体察别人给了他多少。他总是接受别人的情感,也能记住别人的情感,但他从来没想反过来为别人去做什么,这个心理特点是符合他的家庭背景的。

  在云南,我问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成就一番事业。我问,你活着什么东西最重要?他说,第一是快乐,第二是亲情,第三是钱。你看,他把钱放在第三位,这又从一个角度证明贫困不是他的主要犯罪动机,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了。

  我问,谁是你最崇拜的人?他回答,周星驰。

  记者:因为周星驰搞笑?

  李:对,有可能,这也看出马加爵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通过测试来看,他的心理大部分是健康的,情绪各方面也都正常,只是有些敏感多疑,在公共场合表达是他的弱项。所以现在归结起来,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心理指导,或者如果他大姐在他身边,他可能不会犯罪。

  我也是一名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甚至有时在课堂上:学生要求教师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因为他们此时远离父母,缺乏指导,身边的同学又与自己同属一个年龄,谁都帮不上谁。更因为大学里只开专业知识课,政治课又离人生苦恼问题太远,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他们非常希望掌握具体的技巧: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

  因此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分析,我感慨很多,如果这个事情做在前头,如果他能事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好几条性命啊,我们现在做什么补救都是应该的。

  我现在很希望把对马加爵心理研究的真相告诉社会,而不要误导,如果把这个问题归到贫困上,不仅仅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公平,也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而且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一个负面效应。

  既然马加爵案件已经因为A级通缉令变得家喻户晓,我想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高中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即“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一题目的讨论。

  其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

  另外,在各大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有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心理疾病如同生理疾病,既有慢性病、终身性疾病,而更多的是一时性的急性病症,后者若不及时治疗,如同阑尾炎、急性肺炎一样,也会夺去人的性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若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干涉,必然会酿出马加爵类的案件,还会有大量的自杀、情杀等案件出现。(记者/蔡平)

  相关专题:马加爵落网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