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留下的,回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10:21 南方周末

  □本报见习记者 徐楠

  “未来的女主任”

  袁燕刚满22岁。打成短碎的头发是几个月前染的,现在还飘着点栗色。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她的早餐是两袋牛奶,喝完之后套上黑色皮夹克上装,“咔咔”的脚步声就朝着村委会来了。PlayBoy的皮鞋是在青州市里买的,漆皮的鞋面亮光闪闪,不到8点就踏进村委会办公楼,南张楼村委会办公室最年轻的工作人员就位了。

  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地里,都有人管袁燕叫“未来的女主任”,她听了就笑着嗔怪。饭桌上她大口吃馒头,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来南张楼参观的人多,袁燕接待得多了,现在多大的场面也不怵头。“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这个部那个部的,看着都差不多。”

  5年前袁燕从平度职业学校毕业回到村里,每月工资600多元。她是赛德尔基金会资助的学生,学电算专业,但她对这个不感兴趣,倒是喜欢村委会的工作。她说:毕业时,武汉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已经打算录用她了。“俺妈不干,说离家太远了。”

  “回来也没啥,挺好。”

  她刚回村时,12个年轻人同时竞争村办公室这个职位,最后她一举胜出。

  下了班她喜欢到朋友家去打牌,周末很少在村里过,30公里外的青州,十多公里外的寿光,摩托、汽车都方便。到了城里逛街、唱歌,“俺那里朋友多着呢,一去就一天。”

  袁燕的对象(男朋友)是本村人。一年前她亲自登了对象家的门,对未来的公公说:“现今这年月,能有挣得多的道儿咱就不走那挣得少的,您说对不?”于是,她在潍坊托人帮对象办了出国务工的手续,把对象送到日本去了。

  她同时在村西的开发区花两万元钱买了一块地,“等俺对象回来了,俺一边在村委会干,一边和他在那治(当地方言,开办的意思——编者注)厂子!”

  “看这情况,不自己治厂子能行吗?”

  离开平度之后

  南张楼的初中毕业生有三条出路:一小部分考上高中,另外一小部分到青州、平度、上海等地去读职业教育,剩下的就回家了。基金会每年资助10人左右参加培训。

  高中是一道分水岭。袁伟已经在青州五中复读两年了,他决心要考上大学,念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南张楼大约出了150名大学生,“念得最高”的正在考农学博士。选择高考,意味着“个人发展”的概念被重新定义,高等教育洗刷着年轻人的乡土观念,个人思维由此发生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郑庆彬的儿子算“恋家”的,他大学毕业后在青州市工作,十天半月就能接父母进城住几天。

  而对于没有读大学的青年人来说,尽量离家近一点是自然的选择。待遇相当的情况下,实在要进城干活也宁可选在青州。

  赛德尔基金会的常驻代表奴贝格曾对来访的记者说,他希望学生们毕业后能高高兴兴地回村去,当个好农民。可是职教中心越出名,来要毕业生的工厂企业就越多。学校里有种说法:很多公司来平度开发区设厂,就是看中了这个基础较好的职教中心。学生们也更愿意进大企业,说某人“到了海尔呢”,都是充满艳羡的口吻。

  对此奴贝格也没有办法:“一些年轻人流动到城市,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必然的现象。”

  南张楼的学生倒不这么绝对——他们常常念叨着自己村里的机械厂,他们知道机械厂在青州和东营的两个分厂已经开始施工,去年又给职工全部买了保险。他们知道别的村没有“开发区”,没有连片的厂子。

  别的同学离家出外挣钱是没办法的事,但他们可以选择。

  袁普刚、袁坤胜和袁晓强2003年从这里毕业,刚毕业时他们联系到平度当地的工厂企业工作,几个月后就离开了。“不太好适应;而且半年之内都不算正式工,每月只拿三四百元钱,在城里租房子啥的花销又大,不如村里厂子待遇好。在机械厂干,治得好的话一年能有1万的样子。”

  18岁的袁华在这里已经读到第二年了。他说自己的初中同学袁国永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在他爸厂子里支着工资,白天没事就到网吧呆着,他爸有事打手机找他。”

  村里的网吧都不挂牌子,显示器上,是清一色的“反恐精英”游戏画面。村里连网吧也有了,袁华想不出还有什么是城里独有的了。他喜欢幼时一起长大的同村伙伴,“就爱和他们一起玩,城里没啥朋友”。但他觉得“村里晚上太静了,有点受不了”。

  “毕业以后,我还是先回机械厂去干一阵子。毕竟待遇不算差——城里还是离家太远了。”

  “平时老师给我们上课、带我们实习的时候,一有机会就说:你们把这个学下了,将来能到哪里哪里去挣大钱。”袁华在这里听到了不少“挣大钱”的人和事,他觉得“观念上受震动挺大的”。他将来也要自己办厂子,“多挣钱”。

  “到外头大城市去闯的也有,看个人咋想了。”

  “俺知道自己念根儿”

  “9·11”事件发生的时候,袁长海正在纽约,碰巧亲眼看到第二架飞机撞上世贸大厦。他在美国一共停留了5年,先是在蔬菜公司干,后来转到中餐馆。他问了当地律师,要办“非技术移民”,光是排期等候搞不好就要十几年时间。

  2002年回村了,他说“年纪也差不多了,该结婚稳当下来了,不能老是在外头”。

  于是用带回来的钱盖了新房、结了婚,帮老父亲开办了奶牛养殖场。现在妻子在织布厂上班,家里早已没人务农了。

  和他差不多同时回村的年轻人,多半都在自己跑买卖。而袁长海直接进了石油机械厂。现在他一个月里有20天在外出差,主要联系吉林地区的油田业务。“先在机械厂供销科多跑跑,见识见识学点东西”。

  “毕竟出去了这一趟,可能看问题角度挺那个的。但关键还得自个儿好好干。好在只要你愿意吃苦,就能成!”袁长海觉得当初的离家和后来的回家都是正确的决定,“在村里自己开厂子挣得不比城里少,有得闯。但是要让我一个月不进城里,那肯定受不了。”

  “一走5年,回来发现好多事都得重新适应。现在厂子都改制成个人的了,观念得变。”

  “俺知道自己念根儿。”28岁的他,谈起美国和南张楼,用着一样平静的口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