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教改引来家长串串问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05:48 深圳商报

  “综合素质表现评定”在深圳行得通吗?课改如何与高考对接?

  教改引来家长串串问号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邓小群)本报关于全市基础教育将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在全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考高中分数将不再是唯一标准,“综合素质表现评定”成为重要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依据,这在深圳行得通吗?什么时候全市推行?高中学生将没有固定教室实行“走班制”,数十门“课程超市”走进课堂由学生自己选修,学什么、怎么学的权利给了学生,将大学的方法引进高中,高中生能管理好自己吗?随着改革的深入,过去中考单看分数的标准改变了,高考会不会也不完全靠分数说话了?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记者为此广泛采访了深圳的校长、专家,请他们答疑解难。

  从“考试机器”到个性发展

  “紧密联系高考的中考不单单看分数了,能行得通吗?”读者张春天对课改充满了疑问。

  张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市民,多次参与教育部课改研修的深圳育才中学副校长叶延武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学校为考试而教,学生为高考而学,要让大家接受这次改革,我认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对于推行新课程改革,市教育局局长江潭瑜认为有相当的难度,但他告诉记者:“高中新课程更加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的是创新拔尖人才,启动高中课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合素质表现评定”公平吗?

  针对改革,市民反响的焦点集中在“综合素质表现评定”,因为在分数不是唯一标准的中考,这项评定的标准及其公正性,将直接涉及到孩子的未来。

  读者范伟民认为,试点的“综合素质表现”等级评定评价监督机制是科学的,在本班内部不会出现大的不公正,然而,每个学校都可能“偏心”自己的学生,会不会出现个个评为“A”的现象?

  南山区教课研究中心主任禹明告诉记者,这样的现象不会出现,因为教育部门对每个学校的“A”等级制定了评定比例,这个等级的比例不能超过学生人数的40%,而B、C两个等级则没有明确规定。

  全面中考改革时间未定

  今年南山区率先进行中考改革,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理化(合卷)共四卷五科,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试行参考综合评价录取。市教育局局长江潭瑜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推行中考改革。

  很多读者询问,什么时候全市推广南山的做法?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杨尊政告诉记者,全市全面推行的时间表尚未确定,但今年南山中考改革,将作为今后中考改革的重要参考。

  高中生能管理好自己吗?

  没有固定教室了,学生想学什么到“课程超市”自主选择,记者亲耳听到有校长惊呼:“重点学校或许能行,普通学校学生如何管理!”

  这不仅是那位校长的疑问,采访中很多家长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据深圳育才中学校长曹衍清介绍,仅选修课,该校就有“金庸研究”、“探究亚洲四小龙”等56门可供学生选择,这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学科多,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确,今后的高中更像目前的大学。今后深圳的高中可能出现“校园一卡通”。深圳中学校长王铮告诉记者,配置了“校园一卡通”,学生无论在自习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开放空间,老师和学校领导都可以根据权限在线查询学生出勤情况和所在位置,这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

  高考将如何对接课改?

  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市民普遍认可的观点。但如果高考配套改革不彻底,也将影响课程改革的进行,高考如何配套,又是读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多次参与教育部课改研修后,育才中学副校长叶延武成为深圳公认的课改专家之一,他向记者独家透露了在课改研修过程中专家们对此问题的主流观点:首先可能减少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可能有语文、数学、X科,英语将可能由类似于托福、雅思的标准化考试代替,不再作为高考科目;其次减少考试时间;三是增加考试次数,从目前的“一考定终身”改为春、夏、秋、冬各考一次;再就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邓小群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