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罗湖:社区文化建设缺阵地怎么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08:10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巧妇难为无米炊

  张彩妹领着大伙往里走。里头是一幢民宅的地下室,泥水工正在装修,面积不过六十来平方米,光线黯淡,顶上管道交错,稍不留意就会撞头。就是这么个条件,她还乐得不行,说:“咱人民桥小区20年来,终于有了一个文体中心,可以搞‘地下活动’了,我是谢天谢地了。”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读者你可知道,深圳刚建特区时人民桥有多出名!然而,与特区一起成长的人民桥小区,如今竟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难怪呀,在此地当了多年“芝麻官”的张彩妹会泪眼模糊成这个样子。

  昨天,陪我们一起走走看看的,还有隶属罗湖桂园街道办事处的滨苑、大头龙、红村、鹿丹村的4位社区居委会主任。谈起市委市政府要“文化立市”,建“文化强市”,他们是又喜又忧。喜,深圳的城市品位和人的素质的确要上一个台阶。忧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该去那儿挖掘资源,建文化阵地,满足居民需求呢?

  五个社区居委会,各有各的特点,但有个共性:没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

  滨苑的曾大姐说:“区内寸土寸金,连根针都插不进,几年来磨破嘴皮子,才弄了个单车棚,搞起一个老年活动中心。”

  大头龙的居委会主任叶伟媚告诉记者,大头龙有“小澳门”之称,居民常年没有正规的活动场所,就在树阴下、路两旁打麻将玩纸牌,不时滋生出一些扰人事出来。从2001年开始,在街道的帮助下,争取到了一个225平方米的楼房架空层,做活动场所,原来失控、闹事的场面就基本消失了。但问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我们鹿丹村五六个文化阵地,都是单车棚改成的,硬件设施上不去,类似的单车棚还有十几个,建文化强市的基础总不能立在这上面吧”,鹿丹村的许少琼提出的问题催人思索。

  “芝麻官”反映的问题,在桂园街道办事处的12个社区居委会,以及罗湖的10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小住宅区,很有代表性。

  办公楼改文化楼

  面对现实,怎么办?

  桂园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楼原来在桂木园小区,条件不错。去年,一次党工委会上,有同志反映了文化阵地匮乏,居民没有活动场所,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桂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瑞琼陷入了沉思,要大家都来想一想,怎样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有人提出,拿出办公楼的一部分作文化阵地,可问题是,基层文化讲究的是群众性广泛参与,解决几个阵地,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还影响正常办公,不是上策。李瑞琼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连着征求了几个部门负责人、文化专干的意见,最后,将情况向区领导作了专题汇报。

  如此“李书记一跺脚,办公楼改文化楼”,就顺理成章了。桂园街道办事处所有机构整体迁出,转移到邻近的老工商大院,租楼办公。文化楼的改建请专家策划,整7层楼,1500多平方米,投入100多万元重新装修,各类文化载体尽量考虑到。除一名正式编制外,还聘请了4位文化专干。同时将文化兼职人员辐射到12个居委会。

  “在罗湖寸土寸金之地能‘抠’出块地盘,改建文化设施,需要多大的气魄和勇气呀!”广东省文化厅文化站评级考察组给桂园这样的评语。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路,桂园人没有坐等观望,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线出击。各社区居委会扬长避短,上下奔走,有找辖区大企业大单位支持的,有找物业管理部门出场地的,有找学校要求资源共享的。就这样,一批小巧别致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浮出水面,尤其红村的社区活动中心、大头龙活动场所、松园南的大家乐广场,因为办得有特色,吸引的居民还不少呢。

  有了梧桐树,招来“金凤凰”。一些赋闲在家的演艺界人士也闲不住了,写剧本、编小品、填歌词、排歌舞,一个个热情高涨,不请自到。如几十位老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老宝安艺术团”,团长曾官荣就说,这些年来,我们得了不少大奖小奖,但苦于没有一个固定的阵地,就有一种“断线风筝”的感觉,桂园文化楼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家。

  尽管如此,李瑞琼还是要大声呼吁———资源有限,场地太少,经费不足,满足不了更多人们的精神文化渴求。

  资金投到基层去

  “罗湖的土地资源是老城区的‘硬伤’,虽然罗湖有百万平方米优质的闲置物业,但绝大多数不在业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因而难以经过投资、包装、改建成文化活动场所。”在该区最近举行的媒体招商会上,有专家摆出这样观点。

  罗湖区文化局长罗学怡认为,占辖区九成以上的老住宅区,也包括大多新住宅区,在建设前期没有规划预留地盘和空间,设置文化场所,现在要物管部门“出血”、“割肉”,难度可想而知。罗湖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区”,是文化部赞誉的“戏窝子”,近年来文艺精品累累,但是距离“文化强市”、“文化罗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事实上,随着城市中心区西移,罗湖也对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作了调整和新定位,这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为”,政府投入兴建的文化项目不与市里重叠,而是重点落脚在基层在社区,将更多的钱花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上。

  见缝插针辟场所

  大头龙居委会主任叶伟媚有了小阵地仍不满足,最近,她又相中了辖区内金苑花园某栋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架空层,想通过街道办事处与发展商和物管部门协商拿下,共同开发利用,公益性与商业利益结合,改造成较大规模的社区活动场所。

  为此她提出,政府能否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发展商及物管部门支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另外,对新楼盘的投资房地产商作出硬性、甚至强制性的规定,这就是在早期规划中,必须按面积或者户数的比例,为文化活动场所预留一定空间。

  这一条,符合罗湖区正在实施的固本强基工程和创建示范社区工作的要求。罗湖区委书记汤锦森、区长刘学强在桂园街道调研时,以新的发展观达成共识:只要你有思路,找得到场地和项目,符合社区的实际,就可申报区有关职能部门立项,经过论证后,通过市、区专项基层建设经费解决。

  这一条顺民意、得人心!

  桂园街道的红岭、红围、红南、鹿丹村4个社区居委会闻风而动,马上就将早已瞄准的“目标”摆上了前台。罗湖常务副区长李林赶来现场办公,一看符合标准和要求,回去就拍板同意了,一批新的文化活动场所将在这些小区应运而生。一时间,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紧锣密鼓,摩拳擦掌,生怕落在了后头。

  如何结合文化立市,满足基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前不久闭幕的罗湖区“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站在以民为本的高度,提出应通过立法建章,要求新建小区必须规划文化设施的面积用房;旧城改造时重新安排社区文化阵地;用地紧张的社区由政府出资购买文化设施用房,并对原有物业资源进行改造,提升档次;辖区学校公共文体设施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公益性文化资源与营业性娱乐资源综合利用;确实好的社区文化项目,由政府出面推荐、引进和扶持。

  待到小区处处大舞台,“芝麻官”们就会喜笑颜开了。

  作者:本报记者金涌翁惠娟 编辑: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