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空前就业压力检验中国大学生“能力转换”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09:1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刘畅)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而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到9月份前让七成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对此,专家指出:空前的就业压力将检验中国大学生“能力转换”的水平。

  日前在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黎陆昕教授说:“中国内地的大学毕业生和西方国家、甚至和港澳地区的学生相比
张国荣风采依旧一周年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将学习能力转化为社会生存能力的水平相对不足,许多成绩优良的毕业生在面对完全市场化和职业化的选择时往往显得非常幼稚与无助。”

  事实上,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由来已久,只是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政府的指令性分配主导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就业环境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而实际上却是以劳动力价值的巨大浪费所换取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始面对市场价值规律的挑战。中国高校的连年扩招,又使本来已经狭窄的独木桥承担了更大重量:2003年毕业生由上年145万猛增至212万人,而今年更增至280万。将学生以“好用与否”来区分优良,无论对学校、对学生以及家长来说一时都难以适应。

  “在与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接触中,我还发现,他们对自身了解的程度非常之不足,这也是很多中国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手足无措的重要原因。”北京大学心理学会指导老师辛思洁说。“其实人天生就是有类型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从而在相应的职场发挥潜力。但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仍然给学生一种‘高分完美’的误导,其实这种所谓的‘完美’是脆弱的,禁不起社会风浪的考验的。”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常淑茶认为,当今的大学生应该补上“职业生涯”教育这一课。“事实上,很多高校在毕业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只能起到临阵磨枪的作用。”

  常淑茶担任主编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选对池塘钓大鱼》、《麦肯锡工作方法》、《出发,与智慧同行》等励志类图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成为图书销量排行榜上的亮星。

  “我想找好工作,难道我错了?”在座的一位22岁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把这个基本的问题抛给了40岁左右的专家们。“找好工作没错。但是如果你把好工作定义为身在大城市、收入高、稳定等等,那么你的确错了。”黎陆昕教授说。

  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励志图书的火暴销量可以证实: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做好工作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