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0名娃娃穿唐装念古文国学馆行传统拜师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18:50 北京晚报 | |||||||||
本报讯(记者丁文亚)“向国学大师行拜师礼!”随着主持人一声宣布,60多名4到6岁身穿唐装的入学新生和他们的家长,向“国学、国粹、国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行起了传统的拜师大礼。 上午9时,在首都博物馆(孔庙)里挤满了安定门国学馆的第二批新生。60多名身着唐装的黄口小儿和他们的父母们,一齐向20名的国学老师行拜师礼。记者了解到,现在这里
据悉,这是安定门街道与中华孔子学会、北京孔庙联合创建的全市首家“国学馆”的第二届开课。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学馆已由20多名首都国学、音乐、戏曲、幼教、人口、民俗等方面的顾问和教师为家长和孩子各编写了一套20万字的教材,成为国学方面独立形成的第一套教材。 据悉,“安定门国学馆”从2002年4月在孔庙正式开馆至今已经是第二期。办学者从众多报名者中筛选出4至6岁的娃娃,约定身着唐装,开始国学启蒙课的学习。教学内容从最简单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咏读,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部分篇章及唐诗宋词等适合儿童启蒙的读物到国学、国粹、国策等内容。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思想与文化研究所前所长钱逊先生对记者表示,曾有人反对儿童读经,认为传统中有过时的东西,压抑个性。他认为,总体上应该对传统文化有正面评价,应该继承和发展。大树需要修剪枝叶,而不能连根拔起。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体现在自己的文化上。任何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传统应该抱有温情和敬意。 “国学馆对学前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008年,北京将建成首个国学文化社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安定门街道王伟东主任告诉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