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华视点:一个百人农民家族的都市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17:03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4月19日电(记者范迎春蒲立业)在黑龙江省,一个祖辈以耕种为生的农民大家族,最近20年间从他们世居的海伦市永富乡永富村里慢慢地消失了。这个家族的二三十户人家百十来口前赴后继地迁徙到500多公里外的牡丹江市,他们散落地分布在牡丹江市区西北角的一片平房里,俨然一个城市里的村庄。他们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于那些城里人吃不消、看不起、又离不开的行业,凭借着吃苦耐劳逐渐在城里扎下了根。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2004年3月的一个下午,一个健壮的男婴在牡丹江市的一座医院里呱呱坠地了,他光荣地成为这个“移民家族”中的第100口人。前来道贺的亲属们仔细地端详着家族的大树上冒出来的又一颗嫩芽,回味起漂泊的日子里沉淀下来的一桩桩往事,不由得百感交集,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十多次搬家之后 邓树全终于搬进了自己的房子

  80多年前,一位携家带眷的山东人在松嫩平原腹地停下了逃荒的脚步。他们在这里拓荒种地,繁衍生息,一个名叫“永富”的新的村庄渐渐人丁兴旺起来。但是,土里刨食的几十年并没有让村子像它的名字一样富裕起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多数家庭仍然十分贫困。

  1986年秋收之后,村里第四辈人中的一对年轻夫妻邓树全和李淑芬做出了一个让村里人侧目的举动:他们无偿转让了十几亩土地,怀揣1000元钱积蓄举家投奔到牡丹江市的一门亲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怀抱着一岁的女儿,坐在拥挤嘈杂的火车里,扩音器里反复播放着的一首流行歌曲,一字一句地敲打在他们心上。

  他们在亲戚帮助租的一间冰冷的土坯房里熬过了离乡背井后的第一个夜晚。第二天一早,邓树全就开始四处找活干。几经辗转,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在一家啤酒厂做搬运工的固定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多年。孩子渐渐长大了,李淑芬也在自由市场摆了一个卖熟食的摊位。在夫妻俩的辛勤操持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为了租到便宜、合适的住房,他们不停地搬家。一次搬家途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道路泥泞难行。邓树全脚蹬的三轮车连人带车翻到路边的泥坑里,几只麻袋装的行李家当顿时变成了泥球,锅碗瓢盆也散落了一地。“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坐在泥坑里的李淑芬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1995年10月,经历了十多次搬迁后的邓树全和李淑芬终于在又一个严冬到来之前搬进了花3万多元钱买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靠蹲天桥 刘喜贵“蹲”来了家族的第一部手机

  在牡丹江市区中心有一座立交桥,市民们称之为“天桥”。这里是专门出劳务的外来农民工聚集的地方,所以那些农民工被习惯地称做“蹲天桥的”。从力气活到水、电、木、泥瓦等技术活,这里人才齐全,无所不能。从1994年来到牡丹江至今,刘喜贵就一直蹲在这里。无论严冬酷暑,他的身影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出现在这个自由劳务市场上。

  1998年末的一天,蹲天桥的刘喜贵买了大家族中第一部手机。开始时,谁也没在意有了手机的刘喜贵有什么变化。直到某一天,一起干活的人突然发现:刘喜贵挣的钱比别人多得多。

  2004年3月上旬的一个早晨,初春的北方依旧寒气袭人。6点多钟,天桥下的劳务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个等活的农民,34岁的刘喜贵也在其中。由于雇主们迟迟不肯出现,民工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块儿插科打诨。

  接近7点钟,刘喜贵腰里的手机响了。在大伙儿羡慕的眼神中,刘喜贵一边接电话,一边整理自行车上的工具袋:“好好好。我领两个人10分钟到。工具我带着。工钱老规矩。”

  这一天生意冷淡,一些民工一无所获。刘喜贵却揽了4份活,从早晨一直忙活到晚上11点。回到家的刘喜贵把挣来的174元现金如数交给妻子后,倒在床上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如今,手机在“移民家族”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物。年轻一代频繁地用它沟通业务、联系聚会、与老家的朋友叙谈,尽情享受科技文明成果,感受着他们与城市、与时代之间渐渐缩短的距离。

  哆哆嗦嗦干了大半年 李世新寄给妻子5000元钱

  眼看着一年忙到头打下的粮食卖不出几个大钱,性格固执的李世新不再固执了。2002年3月,37岁的李世新撇下妻儿和十来亩耕地,也加入“移民家族”,从永富村来到牡丹江市。

  身强力壮的李世新从别人手里买下了一辆营运用的人力三轮车,当上了车夫。开始还算顺利,每天拉脚能挣二三十块钱。但有一天,因为不懂交通规则,他被警察拦住了。好在没有罚款,李世新被罚在交通路口站岗2天,帮助维持秩序。

  过了两天,刚刚上路的李世新又被另一伙“大盖帽”拦住了。那些人仔细地查看了他的营运证、车牌照等手续,最后找到了一个破绽:李世新没有本地户口。“‘盲流子’不能从事这行,懂不懂?”大盖帽们一脸严肃地问。

  “我刚来,真的不懂。照顾照顾吧。”李世新不知所措。

  “我照顾你,谁照顾我?把车扣了。”大盖帽们态度坚决。

  “大哥,照顾照顾吧。”在李世新的再三央求下,大盖帽们终于同意不扣车,罚他买一包“中华”烟。得到赦令的李世新刚要出门去买烟,又被大盖帽们拦住了。“就你这样的,人家不卖给你假的才怪。算了,交60块钱,我们替你代劳了。”

  不能正常营运,又没有别的门路,李世新只好偷偷摸摸地把三轮车骑出去拉脚。白天不敢出去,就改在晚上,好天不敢,就改在雨雪天。即便如此,李世新也还是常常担惊受怕,见了戴大盖帽的就哆嗦。就这样哆哆嗦嗦、昼伏夜出地干了大半年,李世新到年底攒下5000块钱寄给了在老家的妻子。

  说不清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 刘财从来不参加家长会

  今年52岁的刘财在永富村的老家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几天书。自从1990年举家搬迁到牡丹江市,刘财就花高价把自己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送到市里的学校上学,希望他们不再重复自己。从小学读到中学,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毕业了,但十多年来,刘财从来没有正式到孩子读书的学校去过。

  孩子小的时候,刘财偶尔也到学校去接。但是他不是像别的家长那样守在学校大门口等孩子出来,而总是远远地躲在一个角落里,等孩子与同学们一个个分手后,再迎上去领着孩子往家里走。十多年里,学校经常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可是刘财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每次都是让早就是城里人的孩子的舅舅或舅母代替去开家长会。

  刘财说:“咱是农民,住在城里也是农民。再说,孩子们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进城的‘盲流子’,怕同学看不起。”

  虽然时常面对这样的尴尬,但刘财做了一番纵向比较后仍得出一个结论:“比在农村老家还是强多了。”

  让刘财觉得风光的一次是在老家举办的一个侄子的婚礼上。那是他来到牡丹江后的第4个冬天。他特地让全家人从里到外都换了新衣服,并且大大方方地给了侄子500元礼金。从乡亲们投来的眼光中,刘财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敬重的滋味。

  这些天,刘财和家人开始张罗着布置一间新房,为他的另外一个侄子筹备婚礼。虽然侄子娶的也是农村老家的一个姑娘,但不同的是,牡丹江当地一些接到邀请的城里朋友也欣然表示将前来参加婚礼。这一点让家族的人们感觉到,他们生活的“圈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大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