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切为民工兄弟安居乐业 南京妥善安置流动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10:42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4月21日电(记者徐机玲、郭奔胜)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变“堵”为“疏”,以真情服务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就连平时的称呼也从以往的“农民工”变为“民工兄弟”。大批来宁打工、创业的外乡人在这里留得住、干得好,心情舒畅,正在成为融入现代化城市的新市民和建设者。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新京报幸福摄影大赛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在这里,我们有了家的感觉”

  4月12日,建邺区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代表乘坐12辆漂亮大巴,兴致勃勃地参加今年首批“万人看南京”活动。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奥体中心、赛虹桥立交,以及已建成的长江二桥、石头城公园等一批气势宏伟、景色如画的重点城建项目,河南籍民工乔志田和同伴们兴奋不已。“我到这儿已经12年了,早就把自己当作了南京人。看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变化这么大,真是又高兴又自豪!”1992年,乔志田从家乡来到南京后一直住在建邺区城郊结合部的所街村,当时这里租住着1万多名外地打工者,是全市有名的“脏、乱、差”地区。

  经多年的环境整治和教育管理,这里成了外来工乐于居住的文明社区。乔志田说,现在住在所街村的万余名外来人口中,80%都是10年以上的老住户,大家不“挪窝”的原因是,这里不仅生活方便、治安环境好,政府还把外来人口都组织起来,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乔志田的同乡陈冠群告诉记者,前几年,外来人口中也曾出现超生、打架斗殴、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流动人口党支部以及流动人口民兵连、妇代会、社区工会等组织,经常开展各种学习、讲座、培训和文体活动,社区的风气开始变好了,凝聚力也更强了。

  建邺区是正在建设的南京河西新城区,外来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43%,人数居南京13个区县之首。建邺区委书记李强认为,政府应将外来人口的教育管理纳入城区“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真心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开展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实施社区化管理,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帮助他们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邺区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并在全区建立了21个流动人口服务站,配备了300多名专职协管员。记者在江东村流动人口服务站看到,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办证和接受咨询。村党总支书记姜邦刚介绍,过去对外来人口强调的是“堵、防、控”管理,村里为此成立了联防队,后来又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站;从去年起管理站改成了服务站,主要是为流动人口服务,包括为他们免费办理暂住证、就业证、婚育服务证,提供居住、就业、入学等各种信息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为改善流动人口生活环境,村里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盖起了7幢流动人口公寓、4个公共浴室、20座标准公厕,以及拥有篮球场、网球馆、乒乓球室、阅览室的文体活动中心。

  “孩子有书念,大人有活干,生活就有盼头”

  谈起目前的生活状况,来自河南开封的民工郭志最满意的是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了学,他和妻子经营的修鞋、缝纫摊,除了管全家温饱还略有节余。

  10年前,郭志从家乡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辗转来到南京,原先是试着干,没想到很快找到了稳定的活计,就将老家的妻子和小女儿一块接来。可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夫妇俩又犯了愁,上城里的公办学校借读费难以负担,不让孩子读书心里又实在不忍。这时区里办起的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他们解了难,不仅小女儿顺利地入学,在家乡读书的大女儿也在这里上了初中。

  发动社会力量兴办“都市里的希望学校”,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解了心头之忧,这是建邺区为民工办实事深受好评的一项“民心工程”。近年来,建邺区先后办起了12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同时鼓励公办学校降低收费向外来工子弟敞开大门,基本满足了全区近万名适龄外来工子弟的入学需求。

  现有1000多名学生的河南村外来工子弟学校,是江苏省第一所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工子弟学校。校长祝玲告诉记者,学校自1999年成立以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建邺区政府领导现场办公落实校舍,资助教具。南京市爱德基金会多次出资为学校修缮校舍、新建操场,还送来课桌、图书等教学用具。南京团市委组织大型捐赠活动,帮助学校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来自南京高校的一些硕士、博士生,经常到学校开展义务教学,为民工子弟送家教上门。南京中美文化交流中心的美籍教师,也主动要求为学校开设的双语班义务执教。

  建邺区的外来工大多从事建筑安装、收旧、打零工等低层次的体力劳动,虽然大规模的河西新城建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却因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而无法应聘。为了提高外来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建邺区工会、劳动、教育部门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推荐上岗。

  “有政府和组织撑腰,我们的权益有了保障”

  安徽民工小袁今年初在建邺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终于追讨到自己急需进行颅骨修补手术的“救命钱”。去年4月,他在拆工棚时不幸头部被砸伤,造成颅骨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因老板拒绝继续支付医疗费被迫提前出院。在他贫病交加之际,建邺区司法部门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受理此案的区法律援助中心从当事人提出申请到诉讼审结,只用了44天,就帮助他获得赔付的治疗费、误工费1.3万元。

  为帮助外来务工者增强维权意识,区司法部门深入社区实施“四个一”工程:为流动人口编一本学法材料、每月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活动、每季度上一堂法制课、建立一个法制宣传阵地。同时在全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的流动人口维权网络,今年初又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流动人口权益分部,保障流动人口及时便捷地寻求法律帮助。

  近3年来,建邺区法律援助中心先后为民工追索劳动报酬近百万元,追索侵权赔偿费用50余万元,解答法律咨询近千人次。建邺区总工会根据全区建设工地多、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分散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以工地为单位的项目工会。至今年4月,全区已建立了20多个项目工会,吸纳了15000多名外来工入会。各工会组织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合同维权等方面的教育,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务工人员拧成一股绳,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入新区建设。

  外来人口曾是建邺区各类治安刑事案件高发的群体,这几年通过抓房屋出租户的管理,在流动人口中挑选优秀骨干担任民事调解员等措施,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全区建筑规模最大、民工人数最多、流动最频繁的奥体中心工地,自开工建设15个月来,没有发生1例侵害工程建设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切实维护了广大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