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古惑仔”:游走在社会边缘的“问题青少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11:01 法制日报

  赖少芬

  家长和学校心头的痛

  “古惑仔”标新立异,我行我素,他们在各种“另类”的行为中得到了满足。但是,这些“另类”的行为却让家长和学校忧心忡忡、苦恼不堪。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新京报幸福摄影大赛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不久前,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联合举行了一场帮助“古惑仔”专题现场咨询会。100多名“古惑仔”的家长赶到咨询现场,向专家倾诉来自自家“古惑仔”的烦恼。

  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广州市团校刘钧演校长诉说,孩子在读初二时受到欺负,后来跟学校的一个“老大”混在一起。有一次两个“古惑仔”欺负儿子时“老大”出手相助,儿子因此大为感动,觉得还是跟着“老大”安全。从此就整天跟着“老大”四处游荡、打架,不谈学习,成了不折不扣的“古惑仔”。对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束手无策,这位母亲更是为了儿子寝食难安。

  一位姓章的先生告诉专家,他的孩子小军是广州黄花岗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按照章先生的说法,小军是铁定进重点高中的了。可是不久前,章先生发现孩子开始抽烟,经常穿奇怪衣服。章先生好心劝说,没想到小军还是和一帮青年揍了一个低龄同学,学校为此准备开除他。对此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更不知道要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

  咨询会上,100多位家长展示了种种“古惑仔”的面孔。有些“古惑仔”的行为让人触目惊心。参加咨询的专家说,从家长的叙述中,有些“古惑仔”已无法自拔,怪异行为让人匪夷所思。

  据了解,“古惑仔”对校园周围的安全也造成极大隐患,但现在公安等部门处置起来十分棘手。由于一些“古惑仔”团伙勒索学生钱财、收取保护费,数量都比较小,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且调查取证难度大,很多情况下只能以一般治安事件处理。参加这类团伙的“古惑仔”大多在13至15岁之间,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范围,公检法司对是否将“古惑仔”送少管所存在不同认识,这为“古惑仔”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

  他们为何变成了“古惑仔”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指出,首先,从青少年自身而言,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很好动,好奇心强,对很多事情都很想尝试。他们心智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加上精神上无所寄托,很容易迷失自我,对道德观、价值观等存在某些不正确的认知,而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往往通过某种破坏行为来表现。

  事实上,很多“古惑仔”也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是错误的,但又忍不住这样做。长期从事“古惑仔”帮教工作的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外展组组长赵广军说,多数“古惑仔”都是因为被人遗弃、歧视而开始自甘堕落。他们成为“古惑仔”的理由十分简单,要么报复他人,要么让人知道自己的“厉害”,在耀武扬威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也是导致青少年变成“古惑仔”的重要原因。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穗港青少年每天与家长的沟通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些孩子甚至因为无话可说而不愿意和父母同桌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根本不可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第三,学校中重智育轻德育,对于青少年行为举止的规范教育还远远不够,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以说教为主,只是用行政手段来禁止学生各种行为,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四,社会上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要正确看待“古惑仔”

  “古惑仔”由于行为和观念的“另类”,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被视为异类,甚至引来各种怀疑和歧视的目光。专家指出,“古惑仔”其实同一般的青少年没有太大的差别,社会应该正确地看待他们。

  陈冀京说,关于“古惑仔”问题的一些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对于“古惑仔”的看法存在两个方面的偏差。

  一是将“古惑仔”行为等同于道德败坏行为或犯罪行为。陈冀京指出,许多“古惑仔”的行为虽然有挑战传统道德的因素,但也不一定涉及道德范畴。也就是说,他们的一些标新立异的行为其实与道德是无关的。很多人将这个群体的行为视为道德败坏的行为,将他们视为洪水猛兽。这种标签主义使人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群体,很容易就将他们推向社会的边缘,这其实才是最危险的。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学系谭建光教授认为,“古惑仔”标新立异、想方设法企图一鸣惊人,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古惑仔”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千万不能把“古惑仔”当作“洪水猛兽”,否则歧视会让“古惑仔”在怪异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认为“古惑仔”行为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在一般人心目中,“古惑仔”行为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陈冀京指出,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追求快乐、保存个性的要求,如果青少年不能在传统的正规价值中建立自我的价值,又受到周围人群的漠视和反感,部分青少年就会不自觉地通过反叛和违规行为来表达诉求,宣泄不满,借此引起他人的关注。在这种情形下,“古惑仔”行为实际上成了自我贬值的一种适应方式。不少青少年通过这种适应方式,获取“古惑仔”群体的接纳和认同。这也是他们貌似坚强的外表下内心脆弱的表现。青少年在这个年龄往往是躁动不安,容易受伤,应该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抚慰,而不是苛责和冷眼相待。

  实施社会帮教工程

  虽然“古惑仔”这个群体在逐渐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但当前社会普遍缺少对“古惑仔“的关心。社会工作者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认为,“古惑仔”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帮教“古惑仔”是一个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社会系统工程。

  目前,广州市从事帮扶“古惑仔”工作的只有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外展组。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组织旨在为行为古怪、思想怪异的青少年提供生活和心理上的服务。目前已有300多名志愿者加入帮扶“古惑仔”的行列。组长赵广军认为,帮助“古惑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仅靠一群志愿者帮扶是远远不够的。

  暨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坚认为,目前社会对于“问题青少年”这个群体的关怀还不够,专业的研究机构很少,而能够提供帮助的主要是一些分布在大学里的心理咨询机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纠正人们的观念,使心理咨询得到认可和接受。同时加大投入力度,使各种帮教青少年的机构能够形成气候,形成攻势,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帮教的功能。

  “古惑仔”是什么人

  他们不爱读书,喜欢奇装异服,耳上钻孔,裤子挖洞,讲“义气”,爱打架,外表古里古怪,脾气喜怒无常。这样一群行为有些“另类”的青少年,社会上一般称为“问题青少年”,在广州和香港等地则被称为“古惑仔”。“古惑仔”是粤语独有的一个词,本意是指狡猾精明,后来引申为对具有某类怪异行为的青少年的称谓。事实上,“古惑仔”这个群体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拍摄的一系列“古惑仔”电影出现之后,人们才对这个群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个群体具有以下这些特点: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出人意表的行为举止,引人侧目的着装打扮,张扬出位的率直个性,游戏人生的享乐精神。其中的很多人抽烟、喝酒、打架、泡吧、蹦迪,成为让家长和学校都很头痛的一个群体。

  董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