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工作是美丽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06:44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编者按: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前夕,省会将隆重表彰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的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无上光荣!本报今日特辟专版介绍他们中间部分代表的先进事迹,表达对所有劳动者的崇高敬意。

  三年内造就社区神话

  ——记市模范集体、人民新村社区居委会

  1979年退休住在人民新村的刘国民老人,对社区没多少好印象,并多次萌发搬家的念头,但如今,老人非但不想走,还成为了社区22、23栋的栋长。是什么让老人改变了想法?一个“五多一低”的老城区社区几乎造就了一个神话:在短短3年内获得了“湖南省文明社区”、“长沙市文明社区”等24项殊荣。

  楼栋理事会管起居民“家常事”

  过去,在社区住上两三年都有可能不知道左邻右舍的名字,“各自为政”的生活方式让人民新村的社区居委会颇为头疼,而如今,一群社区内的“热心肠”组成的楼栋理事会,成了社区干部的“贤内助”,哪家闹点家庭纠纷、哪家拖欠水电费、哪家老人生病住院……诸如此类的家常小事全在104栋、共386个理事心中揣着。别看楼栋理事会是个“居民机构”,但各项规章制度一点都不含糊,《社区居民公约》、《楼栋理事会章程》、《市民论坛制度》等大小制度10多部。这些通过楼栋理事会民主产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居民“社区当家人”的责任感。

  “社区志愿者”打造居民新风尚

  哪个人说粗话,哪家小孩又去了网吧、哪户店面短斤少两……这些全逃不出“公德巡查”志愿者的眼睛。“公德巡查”成了时下人民新村的“时髦词”。而能成为“公德巡查”组成员就更加的“体面”,因为他要经过双重选拔,条件是党员和优秀的社区志愿者。“公德巡查”组只是社区内8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支,每天清晨还能看到一群戴着执勤袖章的老年志愿者队伍。近千人的志愿者按居民自愿参加,无偿服务服务的原则建立义工制度,在社区内开展公德巡查、道德评议、治安巡逻、电器维修等服务。

  每栋楼前的亲情标语、每周的市民学校、每月的市民论坛,还有多达10项的“文明”、“优秀”评比让社区内形成了一股文明、诚信的良好氛围,居民都感到社区变大了、变美了,邻里关系变好了,社区内的熟人朋友多了,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难怪刘国民老人不肯搬。

  实习生 杨湛 王琳

  赤诚洒沃土

  ——记“全国种粮大户”范炳刚

  记者来到望城县格塘乡五爱村,“全国种粮大户”范炳刚正在田间干得欢,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愿意把手中的活停下来,他一个劲地说:种粮好啊!能致富又稳当。

  近年来,由于种粮没有效益,五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抛荒现象严重。种了大半辈子田的范炳刚看着心疼,2000年,他毅然承包了村上无人种植的70亩低洼田。

  种粮要增效,先得种好粮。要改变旧的耕种模式实行大面积种植,就要实施机械化作业。范炳刚仔细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学习科学种粮知识,结合自己多年种粮经验,把“小丘改大丘”,采取开排水沟、晒田等办法对低洼田进行改良,他还从县里引进抗倒的优质水稻,购置农机,从播前整地,到播种、施肥、收获等一系列工序实行机械化作业。2002年粮食价格不景气,而范炳刚却把自己承包稻田的面积扩大到120亩,科学的态度加上勤劳的双手,使范炳刚的“大丘”实现总产量56吨、产值5.6万元。

  由于种粮种出了水平、种出了成绩,去年,范炳刚被聘请到县农技中心负责粮食作物新技术示范工作。为了获得适合当地水稻种植的相关数据,他又承包了农业示范田100亩,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引进20多个粮食作物新品种,进行肥料、品种对比等18项试验示范。当年他承包的稻田粮食总产量达到80吨,实现产值10.5万元,去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范炳刚的粮食越种越多,名气越来越大,邻村、邻镇农户纷纷慕名前来向他讨教科学种田的经验。一次,一名姓张的农户神色焦急地找到范炳刚,说不知何故自家的禾苗叶子枯黄。范炳刚赶到田里,一眼看出禾苗的异样是因为最近天气多雨引起的,属正常现象,老张这才放了心。同村姓杨的农妇发现自家的水稻得了稻瘟,手足无措的她想到了范炳刚,范炳刚马上下田仔细查看,断定水稻得了稻颈瘟,随即开出了用“富视一号”一亩打半斤”的方子,果真药到病除。

  周丛笑 彭帅

  大山的儿子

  ——记沩山乡党委书记姚普良
  姚普良(图中)每天都要到沩山大道督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他要早日修好这条致富路,打通制约沩山发展的瓶颈。

  在贫困山区工作,难;一干30年,更难;干出成绩来,难上加难。

  这一道道常人眼中的难关,姚普良都从容走过。

  宁乡县的崔坪、祖塔、沩山,是长沙最贫困的三个乡。姚普良从15岁参加工作至今,放弃了多少次跳出山外的机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无怨无悔奋斗了30年。

  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于这片土地?姚普良:我是大山的儿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1992年,时任崔坪乡企业办主任的姚普良,在仅有4000元启动资金的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银行借资、群众集资等方式,办起了山区第一个年产值过千万、利税180万元的水泥厂,解决了该乡228个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年发放工资近180万元。1998年,姚普良任祖塔乡乡长,创造性地提出移民建镇的全新发展思路,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建成金沙新村,首批安置落户新镇的高山农民300人,使祖祖辈辈蜗居深山的山民融入山外大世界。

  迎难而上,踏实苦干,是姚普良的秉性。2000年9月,他又来到了更为偏远的沩山乡担任党委书记。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就踏遍了沩山的每一个角落,响亮提出了“茶叶立乡,旅游兴乡,科技富乡”的总体发展战略。

  曾经有乡干部埋怨姚普良是“败家子”,因为他一来就卖掉了乡政府的小车,去百公里外的县城开会从来都是搭班车;推倒乡政府机关建起了星级宾馆吸引客商和游人,却把乡政府机关搬到了村里的民房,自己租居于远离镇区的一所学校破旧的瓦房内。但乡亲们都说姚普良是兴乡富民的父母官。3年多来,沩山人民在姚普良带领下甩开膀子大干快上,已经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另辟蹊径的黄(材)祖(塔)沩(山)公路建设已经启动;万亩富硒茶园建设已完成4000亩,全乡人均产值达4000元,沩山毛尖茶已形成品牌;依托千年古刹密印寺、十三洞、芦花泉的“沩山旅游名胜风景区”已通过省、市的评审,今年10月,黄祖沩风景区又将正式对外开放……

  罗庆龙

  人生只给创业留条路

  ——记市级劳模、“山河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清华

  今年4月初,德国慕尼黑,第27届宝马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上,一位中国专家看到这个不见硝烟的竞技场至今由欧、美、日、韩企业大亨主宰,被世界认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整体规模和实力尚小尚弱、不足与世界产业豪门匹敌时,眼眶顿时盈满泪水。老专家发誓,要为中国制造跻身世界产业主流燃尽最后一点能量。

  这位自强不息的老者就是中国智能机械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何清华,他创办的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浦沅”并称为湖南工程机械“四小龙”。

  如果用当代年轻人人生设计的标尺衡量,何清华的人生路似乎“弯道”太多:中学毕业下放农村;农场解散进工厂当车工;34岁考入中南矿冶学院成为机械系研究生;年过半百下海创办高科技企业……人生跌宕起伏,他的成长也因此精彩纷呈。

  在“山河智能”,从公司高管、技术骨干到普通员工,人们都称呼他“何老师”。作为我国智能机械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何清化主持了我国工程建设、矿山冶金领域新型液压设备和特制机器人的研发;作为一位大器晚成的科技实业家,他精通从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夹具到企业管理、生产、技术、资本运营、企业文化等几乎所有环节;作为中南大学机械电子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何清华教授还在指导一批在学科前沿不息攀登的学界精英。

  何清华的学识如此出类拔萃,他的亲和力在公司也有口皆碑。员工告诉记者:何清华作为一家年产值2.5亿元、年利税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董事长,他的专车经常为普通员工所用。生活方面,何清华始终不改教师勤俭本性,成为全公司“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楷模。

  何清华从创办“山河智能”,心中一直萦绕振兴民族制造业的梦想,从研发现代凿岩设备到开发桩工、挖掘、筑养路、混凝土机械,“山河智能”都以一直以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洋机械为“狙击”对象,在挖掘机领域,已经让对手感受到4.5吨级以下小挖产品来自中国制造的威慑力。李杜

  被需要是一种满足

  ——记市劳动模范、第一社会福利院儿童部主任瞿九如

  “九姨!九姨!……”迈着摇晃的步子,张开因患脑瘫而晃动的双臂,14岁的孤残儿李谅的脸庞上,绽放出见到亲人时才有的笑容。她亲昵的呼唤未落,“九姨”早已把她搂进怀里,右手轻轻抚摩着她的头发。

  “九姨”是谁?她就是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儿童部主任,刚刚被评为市劳动模范的瞿九如。

  18年做了25年的工作

  “我1976年就进入福利院工作,算算至今已有28个年头了”,瞿九如告诉记者,她从1986年起,一直奋斗在抚育孤残儿童、弃婴的岗位上。这18个春节都是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据统计,她年均加班100余天,“这等于工作18年,却做了25年的工作”,该院院长张慧说。

  力争外援10多万美元

  据介绍,政府拨给每个孩子的经费是220元/月,这些钱只能满足日常的吃饭、穿衣等需要,“一旦孩子们突发疾病,经费更显得紧张”。怎么办呢?瞿九如利用常有国际友人前来该院帮助、收养儿童的机会,积极争取外援,自2000年以来,经她努力争取到的国外资助孤残儿童的医疗费用达10多万美元,先后有18个孤残儿童接受了康复手术。

  孩子们的“爱心妈妈”

  有人说,福利院的工作最苦最累,给孩子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护理员们充当的是母亲的角色。

  瞿九如有个让她颇为自豪的大学生“儿子”吴明。刚被家人抛弃时,吴明被烧掉了右手手掌,烧伤面积达80%,进院后仅剩一口气,吃喝都困难。瞿九如像妈妈一样,每天给他熬稀饭、喂牛奶、包伤口……终于把小吴明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现在他已成为一名大学生。

  在短短的采访中,瞿九如说得最多的是同事的事迹,却对自己的成绩“讳莫如深”。她说,“工作在儿童们中间,你永远都不会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不会感到满足;但是当孩子们叫你、喊你、拥向你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真正被人需要,这时你心中自然油然而生一种幸福和满足”。

  梁瑞平 丁白玉

  创新教学育新人

  ——记市劳动模范、雅礼中学教师朱全民

  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文质彬彬,一站上讲台就变得激情四射,这就是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科学委员会委员、雅礼中学现代教育中心主任朱全民老师。“爱雅礼、做主人,爱事业、做能人,爱学生、做表率”,这是朱老师常讲的信条。七尺讲台是他的人生舞台,也是他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金牌老师

  朱老师1991年分配到雅礼中学工作,他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坚持创新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出色的工作,他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有38种之多。朱老师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由朱老师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各种奖项。他曾辅导学生张一飞夺得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去年他又辅导何林同学参加第十五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中国惟一一枚金牌。他的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联赛,连续两年均有12人取得一等奖。

  朱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勤奋学习、勇于创新,面对挫折不退缩的优秀品质。有一名学生曾沉迷于游戏和网络聊天,朱老师发现后,并没有一味批评指责学生,而是耐心细致地给他分析利弊,给他举正反两面的事例,帮助他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该生很快摆脱了游戏和聊天的诱惑,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平时,朱老师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育教学中及时调整策略。

  变“填鸭式”为“填空式”教学

  朱老师有一套教育创新的“法宝”:在教学中设置疑点,让学生根据疑点主动学习。2003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何林同学,谈到朱老师的教学方法说:“朱老师不是灌输知识,更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一种‘填空式’教学。他会先提出问题,让我们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点,然后再让我们自己去搜索查找这些知识点,最后写出总结和心得交给老师点评。”

  王琳 永锋(来源:长沙晚报)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新京报幸福摄影大赛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