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性社会学”走进大学课堂引起强烈反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18:35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韩晓露

  假若“女性社会学”走进大学课堂,情景将是怎样?

  曾经有人亲眼目睹大学生听有关女性与社会课程的场景:在上海某著名高校,当学生们得知将有女性学专家在此开设女性与社会课程的时候,大爆冷门,原本计划200人的听课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新京报幸福摄影大赛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课堂居然挤满了1000个学生。其中,男生占了近三分之一。有很多挤不进课堂的学生们只能站在走廊上听,有不少学生在走廊上站着从开始听到结束。现如今,开设有关女性社会学课程的大专院校已达16所,而且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分布于京津、江浙沪、湖南、云南、吉林、广东等地。

  为何“女性社会学”走进课堂之后,会引起大学生们如此热烈的反映呢?

  观察记者专访了妇女研究专家王金玲教授。

  观察记者:据说在全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女性社会学或性别与社会的课程,都有哪些学校呢?

  王金玲:有很多,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还有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岳阳师范大学等。这些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的叫女性社会学,有的叫性别与社会,都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妇女生存与发展的。

  观察记者:具体的授课课程都是哪方面的呢?

  王金玲: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不相同,比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的是有本科生课程:“社会性别研究”和研究生课程:“性别与发展”、“女性主义方法论”等;在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的是本科生的课程:“妇女与社会性别导论”;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开设了本科生课程:“社会性别导论”;在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社会学系,开设的是研究生课程:“女性社会学”;在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的是本科生的课程:“女性学导论”和硕士生的课程:“性别与社会研究”;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开设了本科生课程:“性别社会学”。

  观察记者: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还都不一样。

  王金玲:那是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师资力量都不一样。

  观察记者:在每个学校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么?

  王金玲:是的。

  观察记者: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需求为什么会这么强烈呢?

  王金玲:一个很明显的社会背景是,自1970年代末以来,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中,中国大陆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性别规范在内的许多传统行为规范陷入“失范”,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遭遇了众多的人生困惑。因此,大学生们迫切需求了解有关性别的新知识,学习有关性别行为的新经验,消解性别困惑。事实上,从开设课程的教师对学生的访谈和学生对有关“为什么要选修本课程”的书面回答看,以“了解有关男生、女生如何交往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者占了大多数,其中不少学生的初衷甚至就是想知道男生怎么看女生或女生怎么看男生,以便更好地谈恋爱——尽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她)们知晓了课程更多涉及的是更宏观的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等内容。

  观察记者:那么,你们项目组是怎么想到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这门课的呢?

  王金玲:首先是源于学生的需要。因为自1990年代以后,女性社会学研究已经相当的广泛和深入了。这为女性社会学课程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需求就成了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

  观察记者:除了学生需求之外,还有别的重要的原因么?

  王金玲:有,那就是教师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陆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扩展和深化,教师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高校间的竞争也逐步升级,开设适合学生需求的新课程或开设新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成为教师获得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前提条件;开设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新专业或开设新专业引发社会和市场的新需求成为高校争夺生源的重要手段。由此,与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广告制作等等市场热门的新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伴随,适合学生需求的女性社会学也由于受到相当数量的学生的欢迎,在不少高校获得校方的批准和支持而得以开设和发展。

  观察记者:开设这样的课程,除了上述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么?

  王金玲: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样的课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了国际基金会的支持。

  观察记者:能具体说说么?

  王金玲:主要是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发展中国大陆的女性社会学”是“发展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项目的子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对这一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此外,在获美国露斯基金会资助、由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华女子学院联合举办,以中国大陆相关学科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为对象,以培养妇女学课程教师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学学士后文凭班”上,“性别与社会”也被列为六门主要课程之一。可以说,正是在国际基金会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在近几年加快了发展的速度。

  观察记者:项目组在大学课堂里推出的女性社会学课程和传统的女性社会学课程有什么区别?

  王金玲:高校是近几年才开设女性社会学课程的。因此,有关课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更多地在传统的社会学框架中的运作,一是更多地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以社会性别的角度进行运作,而相关的大多数课程被冠以“女性社会学”、“妇女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的名称,尽管相同的命名下往往有着不同的运作。我在这里所说的“女性社会学”则包括了这两大类运作,而这两大类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比如,从有关女性社会学的教学大纲看,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传统性别理念+传统学科分类内容;2)传统性别理念+非传统学科分类内容。3)非传统性别理念+传统学科分类内容。4)非传统性别理念+非传统学科分类内容。从教学方法看,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甚至是“满堂灌”,有的则更多地强调师生平等,尊重每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用参与和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观察记者:您觉得开设这样的课程在学科上有什么意义?

  王金玲:在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女性社会学被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而置于社会学之下;而女性社会学也被认为是妇女学的一大领域,而置于妇女学之下。可是从学科本质上来讲,女性社会学应是跨越社会学和妇女学,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学科——它具有自己独具的学科特征。女性社会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和高校女性社会学课程的陆续开设,表明女性社会学的学科特色日浓,独立地位日显,正在逐渐摆脱在社会学和妇女学中的依附地位。而从女性社会学学科建设看,以学术化进程的不断展开;自身特征日益突出;女性内容、女性视角、社会性别视角等等逐渐进入社会学其它领域的研究之中为三大特征,可以说,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女性社会学正在成长之中。

  观察记者:有何社会意义呢?

  王金玲:从目前的情况看,就总体而言,这是一门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课程。而对许多学生来说,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了社会性别的敏感度,不仅掌握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方法,拥有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能力,更学会了用社会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了解生活,习得了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这会成为他/她整个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而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也会为性别平等社会环境的建构创造良好条件。

  观察记者:女性社会学课程获得学生如此热情的反应,那么,今后是否会有更多的高校开设这类课程呢?

  王金玲:在今后的几年中,开设女性社会学及相关课程的高校将不断增加,课程的设置也将更加丰富。而且,由于中国大陆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大陆的女性社会学应是有别于境外相关学科而更适用于和有利于中国大陆发展的,因此,中国大陆的女性社会学将更具有明显的本土特征。

  观察记者:我相信,这样的课程会进一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希望你们的课程能向全社会开放。

  王金玲: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之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