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农民工:“团员”的称号是那样亲切而遥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4日22:0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王文韬)“是吗?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好多年没有这个概念了,更有好多年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了。”4日中午,来北京打工已经5年的安徽小伙子李新春正和几个老乡从北京玉渊潭公园游玩出来,当记者上前问他“是否是团员”“‘五四怎么过时”,23岁的他两眼惊奇地望着记者,说:“团员这个称号真让我感到又亲切,又遥远。”
5月4日,中国青年又迎来了自己的光辉节日。而就当此时全国各地奏响青春的旋律时,接受采访的几位在北京打工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却普遍感到被遗忘,他们从内心发出了对这个“节日”和“团员”称号的向往与渴望。 “我是团员,中专毕业后就来北京的建筑工地打工了,4年了,从来没有人组织我们,不是你提醒,我都快忘了。”在北京朝阳区一个工地上做钢筋工的湖北小伙查方明略带羞涩地对记者说。 24岁的他告诉记者,尽管今天是“五四”,但工地上仍然是一如既往,没有组织任何活动。他说:“我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其中的团员应该有不少吧。” 在全国数以亿计的流动农民工队伍中,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了相当一部分。 “说实话,农民工的‘团工作’很少被重视。我们公司在北京的工人已经超过了几千人,可我们不了解,也没有什么部门让我们了解,这里到底有多少人是团员。”湖北省孝感市一家在北京的建筑劳务公司的劳资员张随琛说,“其实我们也特别希望能通过‘团的形式把大家组织起来,活跃年轻人的生活。” 上学时喜欢打篮球和表演、现在天天和农民工在一起的张随琛说:“农民工中有许多年轻人是很有知识和文化的,而且还有特长,都很活跃,有会书法的,有会唱歌的。在建筑工地如此疲劳和单调的劳动和生活中,这些年轻人特别渴望团组织来关注他们。” 张随琛介绍,工地上一年中有几次活动,但往往有形式没内容。农民工的日常文化活动、思想交流既没场地,也没有投入,根本无法解决他们的渴望与需求。 与查方明等人告别时,他问记者:“明年的‘五四青年节时,会有人想到我们这些农民工‘团员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