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特写:来自北大荒的问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5日19:52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5月5日电(记者张泽伟)握着泛黄的黑白照片端详良久,年近七旬的杜俊起老人眼睛湿润了,50年过去了,照片中那个梳着长辫、头扎布花开垦北大荒的年轻姑娘王宝珍已然是银发老太太站在自己面前。久别重逢,两双爬满皱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身后,百余名曾经奋斗在北大荒的老人三三两两围作一团,共话今昔,感慨万分。

  重逢,是为了纪念。“距离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赴黑龙江萝北垦荒已经50年了,我们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新京报幸福摄影大赛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把青春和年华留在了北大荒,在那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理解了生活的全部含义。”说到北大荒,杜俊起仿佛回到安营扎寨、建设家园的峥嵘岁月。1954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在黑龙江萝北县建设青年垦区,号召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开垦沉睡千年的处女地。杜俊起随即在天津市第一个致信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希望组织一支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并希望组织同意他为这个队的一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津就有1.7万名青年报名参加,最后有272名优秀青年被挑选去了北大荒。

  50年过去了,许多和杜俊起一样的青年志愿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共青团农场,定居萝北。为了筹备5日举行的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赴萝北垦荒50周年纪念活动,杜俊起早在一个月前就从萝北赶到了天津。

  重逢,是为了问候。“每个人都恨不得早点见到老朋友,看看他们有哪些变化,他们是不是还记得自己。”69岁的王宝珍老人说,因为要见老朋友过于兴奋,她昨晚失眠了。活动时间定为上午十点,但不到九点钟就陆续有人赶来了。王老没有直接进入会场,而是站在屋外的公路边,与每一位到场的朋友握手、拥抱、寒暄。当64岁的纪根健老人走下出租车,王老快步迎了上去,互相对视、辨认了近一分钟才叫出了对方的名字。王老从口袋里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两位银发老人忆起在北大荒艰苦而辉煌的岁月。

  张美清老人是几天前从萝北赶来天津的,69岁的他面色红润,见到以前队里年龄最小的纪根健也成了老太太,他笑言:“虽然我们都老得快走不动了,但我们想到的、谈到的依然是萝北的青春年少。”张老说,刚到萝北,他们连帐篷也没有,住马架房,喝泡子水,生活非常艰苦。夏天,蚊虫多得像大雾一样遮住了太阳,冬天冷得连野狼都不愿动弹。但现在的萝北天津农庄,已经盖起了高楼,修建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多少艰辛和自豪,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多少惊喜和遗憾,桩桩件件,欲说还休。

  重逢,也为了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志愿者在荒原上踩出了第一道脚印,冒起了第一缕炊烟,他们是拓荒者,在把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特定历史时期创造了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种精神值得今天的青少年学习,并发扬光大。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