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拿奖杯还是获口碑 迷失在雅俗之间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15:22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0日电(记者惠小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凝聚着蒙古、汉两个民族文化精华的“二人台”艺术,如今陷入两极分化的尴尬:一方面,一些专业团体吸收多种别的艺术形式排练出一些大型的“二人台”古装戏,拿了不少国家级的大奖,但是叫好不叫座,老百姓不认可,市场不买账,获奖后只能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在一些餐饮娱乐场所表演的“二人台”掺杂了不少粗俗、低级的荤段子,也难以形成大众主流文化。

TCL笔记本X200面世 买同方电脑送千元豪礼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一些专家由此将“二人台”的现状描述为雅不起来、俗不可耐。是“二人台”艺术魅力不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4月25日至27日在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排练厅举行的呼和浩特市赛区初赛,闻讯而来的群众把排练厅挤得水泄不通,更多的人只能站在院子里听,大家心甘情愿地连续站数小时也乐此不疲。“打不完的金钱卖不完的菜,看不厌打樱桃、探病、走口外”“你拉胡胡我哨枚,咱俩抖上一段二流水”“二人台真红火,句句唱在咱心窝窝”……这些至今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表达了人们对“二人台”的由衷喜爱。

  专家们指出了“二人台”陷入低谷的一些客观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旗县一级的二人台歌舞剧团大部分被撤销,至今晋、内蒙古、冀、陕四省区只保留着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一家省级专业团体,晋、陕、冀三省基本没有专业的“二人台”剧团,也没有培养“二人台”人才的专业学校。内蒙古保留的少数地、县级专业团体则面临着剧本老化、新人匮乏、低龄观众流失的困境,这些团体虽然经常下乡演出,但面对农民观众收入有限,加之很少得到市场包装运作方面的重视和内容上的提升改造,目前只有二三十台常演剧目的剧种,且多为传统戏,在都市娱乐中也难争一席之地,已经徘徊在生存边缘。

  客观原因之外,“二人台”自身路子的走偏当是不可忽视的内因。“土生土长土里料,土言土语土腔调。”“二人台”从它诞生起,就是扎根于泥土的草根文化,反映最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是其活力所在。但近些年一些专业团体更喜欢拍历史题材的古装大戏,表面上看是反映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一类的主题,实际上是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类的宫廷戏距离更近了,离“二人台”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特点越来越远了。对此,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比喻说,这就像硬要拿白面做莜面卷,怎么也不是那个味道,他说,“二人台”首先是俗文化,只有俗中出雅,才能雅俗共赏。

  在专业队伍萎缩的同时,“二人台”更像是一朵野花,正在民间悄悄绽放。近年来,在山西河曲县、内蒙古土右旗和准格尔旗,各活跃着上百支以家庭为单位的“二人台”民间小班,记者走访的准格尔旗海子塔乡韩铁锤家,祖孙三代人人会唱“二人台”,一到农闲时便聚集亲朋好友,吹拉弹唱,好不热闹。还有不少民间艺人或家庭班子端起了唱“二人台”这碗饭,一年在外演出数百场。此次在山西赛区参加电视大奖赛的内蒙古小伙子李世源,今年26岁,已经有10多年戏龄,常年在大同一带演出,每年头3个月是他和同伴们最忙的时候,街头的茶座、酒吧或者农村的红白喜事,有人请他们就去,一天3场,场场爆满,每场每位观众一般收门票2元。他们活跃在“二人台”舞台上,“野外生存能力”极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二人台”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