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湖之疥谁来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15:23 钱江晚报

  本报通讯员 陈蔚飞 余勤 本报记者 陈立华 温浩杰 2004-5-10

  有句话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过杭州西湖,不同的是“花”:湖边景色每时每刻都有着新变化;相似的却是“人”:“野导游”们,始终成为美丽风景中一个不变“败笔”。

TCL笔记本X200面世 买同方电脑送千元豪礼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这个“五一”长假前后,记者再次进行暗访。

  新闻现场

  现场一:冒雨还“上岗”

  4月30日上午,大雨。

  记者坐着一辆外地牌照的车辆来到西湖边想找找野导的踪迹。

  本以为天下着大雨,也许很难再找到他们,可到了北山路,记者却发现他们依然坚持“上岗”。

  在岳庙附近的栖霞岭路口,车子刚刚停下,一位中年妇女看了一眼我们的外地车牌,就上来敲了敲车窗:“先生,你们第一次来杭州玩吧,需要导游陪你们转转吗?”

  记者于是开始询问价格如何。看着我们有车,这位妇女就告诉我们,来杭州玩,主要是西湖边的几个景点,另外盛产茶叶的龙井村是不可不去的,至于价格,一天五十元钱就够了。要是需要车辆,他们也能够提供,比如一辆金杯面包车,“五一”期间500元一天。

  记者问她有没有导游证件,她似乎理由很充足地说:“我们都在西湖边住了好多年,这里的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呢?没有导游证,照样可以让你玩得很好。”

  正和我们说着,这位妇女对着北山路对面大喊起来,马上就跑过来一个自称是她妹妹的女子,两个人一起向我们推销起这种“杭州一日游”起来。说了没几句,一个中年男子也凑过来看看我们这笔生意怎么样……

  讨价还价之中,记者似乎随口问了一句,去龙井喝茶怎么走,这几个人更加积极了,一个说:“你们有车子,现在我就可以带你们去,只要五块钱就可以。那里喝茶和买茶叶都可以,你们随便挑。”另一个也忙着接话:“本身我们就是那里人,买茶叶找我们最方便了,还可以给你便宜点。”

  借口天气不好以后再说,记者离开了。稍微观察了一下,就能发现在岳庙附近这样的中年男女至少有十来个。

  现场二:就盯带地图的

  5月4日下午,天晴。

  白堤上人头攒动。正当记者四处张望寻找野导时,他们“很及时”地出现了:一个30岁左右的女子突然追起了一帮北方口音的4位游客,她的后面还若即若离地跟着另外一个男子。

  那个女的笑着迎上前:“你们是外地来的吧?想上哪里玩?”见游客没反应,她便语速更快介绍起了景点:“这里附近好玩的地方可多了,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你们告诉我想去哪儿,我那里还有车,价格绝对公道。”可是这几个外地人仍不理她,自顾自地说着话。

  碰到钉子了,该算了吧,谁知道她还锲而不舍地继续跟着这帮客人足足有200米!什么茶叶可以便宜啊,什么丝绸可以帮着挑啊什么的。那帮子北方人就是不搭理她,最后那女的狠狠地说了一句:“没钞票嘛,不要出来玩。”

  记者观察了二十多分钟,这样的一幕不断上演着,这些野导不断“出击”,她们或一拨拨,或各自散在人群中,只要是看见手上拿地图的,或者一脸迷茫的游客就紧凑上去……

  新闻剖析野导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野导月赚钱上万元靠的就是回扣

  其实对于野导来说,为游客做做导游服务,其实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把游客带进他们所“挂钩”的工艺品商店、茶叶店等,吸引他们的是背后丰厚的回扣。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一般野导把游客带进一个商店,他就有可能获得两笔收入,首先是“人头费”,带来一个游客就能拿到5~10元;其次,游客购物金额的50%,也将落入这些野导口袋。这样算来,一个月,“业绩”稍微好点的野导一个月收入就能超过一万元,就算做的最差的也有两三千。这样丰厚的收入,引得加入野导队伍的人越来越多。

  再看这些商品:西湖龙井1500元/斤,实际是新昌义乌产的,只要200元/斤,暴利650%;“西湖珍珠”280元/串,实际是诸暨转来的,成本50元/串,暴利460%;“开光”玉佩630元/件,竟然是义乌的,成本仅为10元/件,暴利6200%……

  当然,这些商家和野导们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了生存,回扣比例不断提高。眼见得利润在减少,一些商家和野导为了夺取顾客,甚至会采用暴力方式。不少野导追车、拦车、尾随游客强行介绍,大煞风景。一些以同乡为主体的野导团伙为强占地盘,多次打群架,已成为当地派出所的治安隐患。

  第二代野导

  外地人居多西湖知识苍白可笑

  野导到底有多少人?杭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刚刚完成一次摸底调查:在整个景区中,无证导游、导购人员(包括雇佣人员)总共有500人左右,无证的“黄鱼车”有200辆左右。

  在暗访中,记者突然发现,怎么遇到的野导都是外地口音?一了解,原来目前500名左右的野导中,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只占一半,而来自江苏、安徽、河南的“二代野导”已经开始“茁壮成长”。比如在灵隐村白乐桥1组,本地野导69人,雇佣的外地人就有45人;南山地区本地野导15人,雇佣的外地人20余人;北线地区本地野导10人左右,外地人员35人;柳浪地区的外地野导更是达85人之多。

  这第二代野导是怎么催生的?一个已经洗手不干的“老野导”这样解释:一方面是因为村里管得紧。每次被抓住后,村里干部到派出所来领,都要被骂一顿,太没面子了。另一方面这几年钱也赚得多了,想想看这样风里雨里地做,自己是有点吃力的,所以还不如去雇几个外地人,让他们出去外面跑,自己后面收收钞票,这样有多少好。毕竟那些挂钩商店的老关系还是可以继续利用的。

  而这些外地人,明明到杭州没多久,就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住在西湖边好多年了,对西湖了如指掌。他们文化层次大多比较低,不但不知道杭州的人文历史,更不知道导游的一些基本常识,对着秀丽的景色不作解说,一味说无知的话:“西湖里的珍珠”、“西湖里的螃蟹”“西湖里的藕粉”……

  新闻追问

  哪顶

  “大盖帽”能治野导

  就在五一”黄金周前夕,杭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就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在他们的总结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治安拘留7人,查扣物品达3万余元,查扣“黄鱼车”27辆,教育处理“野导”49人,但其中只有8人行政罚款……整治后,野导收敛了一点。可公安部门毕竟不能天天对付野导,风头过后,野导便又纷纷露头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目前似乎没有一块板子能真正把野导打痛。

  城管:没有法律武器

  要管住天天在路边活动的野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城管执法部门。可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规处的张宁荣处长告诉记者:他们目前还没有任何处理野导的执法依据,因此也就无法作出相应管理:“正是因为没有执法依据,目前我们只能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去劝告这些人不要再这么做了,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旅游:有法,但执法权不够

  旅游部门对于野导的说法是这样的: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从相关规定上,他们可以管这些野导,可真正在实际操作中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如按规定要罚款1000元,但那野导身边就带了100元,能拿他怎么办:“旅游部门又不能实施行政拘留,只有教育放人。而这样的情况,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最多的。”

  公安:取证相当困难

  杭州市公安局景区分局治安大队算是目前整治野导的“真正主力”了,前段时间的集中执法,就是公安部门主持的,可在执法中,他们还是遇到了处罚制度不全,取证困难的问题。

  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不久的整顿,他们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规章来进行处罚,最严重的处罚是拘留7天,这已经是他们所能进行的最高限度了,对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更是缺乏法律依据。

  至于涉及看相算命行为,虽然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调查取证难的问题:“要去找到那些也许已经离开杭州的被骗游客实在太困难。”

  工商:查处难度大

  杭州市工商局经检支队执法人员说,野导从根本上讲属于无证经营行为。根据1998年《浙江省取缔无证经营条例》和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的规定:无照经营由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触犯法律,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不构成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目前的问题是查处难。现在野导都采取不记账,事后拿回扣的办法,这就很难抓住他们的“罪证”。再比如卖茶叶,有的野导就是自己拿了几个茶叶罐在苏堤兜售,抓住了,能罚到哪里去?最多是收缴几罐茶叶而已。

  运管:野导也会钻空子

  这些“野导游”大多都有自己的车子,用来接送游客。那么能不能以非法营运的规定来制约他们呢,抓住就罚5000元呢?可记者询问了有关运管人员,得到的回答还是这样一句:处理“野导游”,还是旅游部门唱主角,运管不清楚这方面的情况。

  野导的“黄鱼车”为了避免被运管部门抓获,在运送游客的过程中,都声明不要游客付车费。在野导们看来,这样就说不上营运,自然也就无法处理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