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中国监狱人性化管理步伐加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09:52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昌5月14日电(记者胡锦武)中国司法部新颁布的《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日前正式实施。新规范中将“罪犯”称作“服刑人员”,废除了旧规章中的“不准”、“不得”等训诫式口吻,并删除了“女犯一律留齐耳短发,不得染发、抹口红”等内容,体现出浓郁的人性化色彩。 此前,从开通“亲情电话”到为犯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从开办监狱超市到为犯人举
记者近日走进南昌一家监狱,见证了这一特殊群体身边的新变化。据介绍,去年8月,司法部号召中国各地监狱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矫治工作,上海、南京、哈尔滨等地的监狱陆续建立起了服刑人员倾诉心声、宣泄心情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服刑人员开始受益于心理矫治。 今年4月上旬,江西首家心理矫治研究基地在南昌监狱挂牌成立,这里1400多名服刑人员从此除了可以像以前一样找管教干警诉说“心事”,还可以通过与心理学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解开自己的“心结”。 一名姓黄的服刑人员告诉记者,刚入狱时经常觉得压抑、急躁、恐惧,但在心理学专家帮助下,经过自我调节和狱警辅导,现在已经能安心改造了。 目前,南昌监狱根据内外倾、攻击性、报复性、焦虑感等13个类别已经为300多名服刑人员建立了心理档案,监狱与心理学专家将根据他们的心理档案记载情况,为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 作为研究基地建立的倡导人之一,江西师范大学从事20多年心理学研究的刘建平教授认为,高校学科优势与监狱丰富的科研资源相结合,一方面将促进心理学在应用方面的发展,提升心理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服刑人员人性化的改造,消除他们的犯罪心理根源。 整齐的货架、公道的价格,琳琅满目的商品、服务周道的“收银员”……在江西省少年管教所,120平方米的超市装饰一新,300多种商品摆放有序,看起来与外面的平价超市没有什么两样。在江西不少监狱的服刑人员做梦都没想到以前在“高墙”外才见过的自选超市,竟然开到了自己身边。“逛超市”正逐渐成了他们监狱改造生活的一部分。 2003年4月江西省少年管教所开办江西监狱系统首家自选超市后,引起了这个省许多监狱的“效仿”。与此同时,随着监狱管理的日趋人性化、社会化,自选超市也已悄然走进中国各地的监狱。北京、新疆、南京、湖北等地的监狱均有了超市的“身影”。 自选超市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一种考验。江西省少年管教所副所长唐江伟说,少管所关押的服刑人员90%是因盗窃、抢劫入狱的。一开始,有些狱警也曾担心他们会“旧病复发”,但超市自1月10日开业至今近3个月以来,没丢过一件商品,这让狱警们感到很欣慰。 “收银员”郭春以前是监管大队的一名管教干警,现在却要每天为服刑人员提供微笑服务。但她表示,看到“顾客”们每天兴高采烈地购物,心里就很满意了。“以前我通过说教的方式管教他们,现在通过超市和我的微笑无形中感化他们,让他们体会自由的快乐,虽然岗位不同,意义却同样重大。” 刘建平教授认为,监狱不仅是惩罚场所,更是改造人格的场所,服刑人员改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因此,他认为对于服刑人员的改造,应该引入更多人性化的管理举措,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监狱与社会的对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