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杂志:凤凰逃离百年边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5:47 求是-《小康》杂志 | ||||||||
本刊记者 秦俊勇 报道 陈峰 摄影 边城百年的历史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所以成为习惯于喧嚣的人群的梦幻之地;凤凰人的生活是简朴而安于拮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边城。 这一切,在城市化、商业化的号角声中突然裂变——从此,边城将不再是边城?
一个人、一本书,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 这个人叫沈从文,这本书叫《边城》,这座城市叫凤凰。 有人说,沈从文1934年写的《边城》的内容其实来自于秀水(今重庆境内)和花垣(今湖南境内),但毫无疑问的是,同处湘西、同饮沱江水的凤凰则因沈从文和《边城》大放光彩。 凤凰是无数都市人群梦想中的避世之地,因为那里是边城。 边城百年的历史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所以成为习惯于喧嚣的人群的梦幻之地;凤凰人的生活是简朴而安于拮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边城。 这一切,在城市化、商业化的号角声中突然裂变——从此,边城将不再是边城? 手头缺乏最新的数据,但凤凰县旅游局2002年的统计结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2年,到凤凰观光的游客激增5倍,旅游年收入激增5倍, 2002年突破1亿元,这一年仅“五一”黄金周的门票收入就超过2001年全年的总和。 百年边城的历史结束了。是凤凰人的幸福,是寻梦人的失落? 小青逃离上海 “我是看了《边城》以后来的,没什么目的,就是来看看。”一家酒吧里,小青倚着窗户,望着窗外淡淡地说。窗外沱江上的船妹正婉转的唱着山歌。 小青去年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学法律出身的她说话慢条斯理,不紧不慢,每一句话都透着独特的韵味。为了来看看心目中的“边城”,她辞去工作,相约朋友,乘坐了一天多的火车,才赶到这里。 酒吧里很安静,除去我和服务员,只有小青一个人,她的桌台上放了一杯橙汁,还有一本小说,她来凤凰已经一个星期,每天总要花半天的时间泡在这个酒吧里,问她在看什么,她说自己也不知道。 在上海,她做的是行政助理工作,负责老总的日常工作安排,忙得都找不到自己,压力无处不在,现在,每日坐在凤凰的酒吧里,靠着窗户,眺望这里的一切,她说总是可以感受到生活安静、自然。 酒吧不大,上下两层,是当地的房子改造而成,整个建筑材料都是木头,发黑的天花板上挂着一排排啤酒瓶,用来装饰的斗笠上居然还有蜘蛛网。房子临江,是有凤凰特色的二层吊角楼,走在地板上,可以听见吱呜吱呜的声响。 酒吧老板是上海人,是个经常漂流在外的人,在这里开酒吧,是因为觉得凤凰这个名字好听,而且地方也好。 老板自信地说:“我们的酒吧,带动了凤凰很多,以前没有这样的咖啡厅,现在已经很多,最起码凤凰人的经济意识开始加强”。 出了酒吧,就是凤凰县城有名的石板街,石板街是条官道,地上的石板都是几百年前铺的,街道两边是飞檐翘角的木头房子,发潮的黑色门板显示它们已经屹立在这很多年,它们的年龄甚至超过了现在的主人。 每天总是很多背着相机的人过来过去,就着老房子,摆几个姿势,相机喀嚓一声,作个留念。举着黄色小旗帜的导游则远远站在屋檐下,用力挥舞手中的旗帜,集合旅游团队,据说,每天会有上千人来参观。 熊启顺和小木船 熊启顺正在给他的新船安装小凳子,这是他拥有的第二艘游船。 木船不大,前后共长6米,船尾是当地特有的燕子尾巴,高高上翘。船上能装8个小木凳,也就是说能坐8个游客,一次坐满则可以收入240元。在当地,这样一艘船造价大概1500元上下,但是生意好的话,一个“五一”长假就可以回本。 装完凳子,熊启顺把工具归拢了一下,放在船头,自己也一撇身,坐下来点了支香烟。熊是土生土长的凤凰人,早年在外流浪了十多年,因而拥有普通凤凰人所缺少的见识。 “凤凰现在搞开发旅游,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可我不看好。人们来这里看什么?看的是文化,这里应该开发好文化,沈从文就是文化。” 熊启顺一开口就反对旅游开发。这位汉子对凤凰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把凤凰的发达归于这个地方文化的出名,而文化的出名又归功于沈从文的出名。 凤凰名人沈从文的《边城》据说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吸引外界的是湘西的远离都市、平和而安静、远离战争、远离钢铁文明。 一支烟烧到尽头,熊启顺把烟头在船舷上蹭了蹭,手指一弹,烟头划着弧线掉到了沱江里。就是这条沱江,养育了几万的边城人,熊启顺也是其中一个。他的吊角楼就在江边,从里到外都是木头做的,房间里黑乎乎的,没有几件像样的摆设。 但熊启顺并不在乎这些。年轻时,他在大城市里做过记者,在各地跑来跑去,很少回凤凰。后来因为厌倦了漂泊,就回到故乡娶妻生子,过起田园生活,还写了两部手抄本小说。 “有朋友想给我出版,可我写小说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把这里的一切记录下来。”他的小说的风格很接近沈从文的《边城》。 乘坐熊启顺的游船,有点与众不同。他会站在船位,一边划船,一边大声唱着山歌:“三月阳雀桂桂羊,我跟妹子来编康;一来要个盘山路,二来要个火闪光;……” 小说《边城》中描绘的百年前情景再现:摆渡的老船夫就是这么日复一日唱着山歌,直到走完一生,并留下了孙女翠翠。如今翠翠也已成为历史。不过如今的凤凰城里,新添了一座翠翠楼,是被私人承包的饭店。翠翠楼边上就是沱江。 “翠翠进城就是从这里登岸的。”翠翠楼的服务员站在楼边自豪地说。她说的实际上是当年拍电影时、演员翠翠登岸的地方。翠翠楼的生意很红火。 餐饮、旅游、宾馆在凤凰的生意是很红火的,当地有史以来最贵的宾馆——金凤凰山庄(最低房价每晚220元,当地普通人的月收入)也由此诞生。这一切,为像熊启顺这样的边城人提供了逃离边城的契机。 理发师傅错失商机 王师傅理发店是石板街上的老字号。 理发店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记述了发生在1982年的一件事情: 1982年的一天,一位身着灰色衣服、头戴工人帽的老人走进理发店。王师傅觉的他有点农村人的感觉,却又气质不凡,看起来挺有文化,应该是学问人。 客人先说是理发,后来又说颈椎有点涨痛,问能不能推拿一下。其实推拿正是王师傅的拿手绝活,在理完发后,他便给客人认真地推拿了一阵,客人感觉非常舒服,走的时候给王师傅留下20元钱。 其实,按照当时的理发标准来讲,即使理发和推拿加在一起,也就2元钱左右。 王师傅觉得这个客人肯定有来头。第二天,县上的人来问,沈老来过吗?他说沈老是谁啊?可是县上的人一口咬定他肯定来过,因为是他们推荐来王师傅理发店的,让他好好想想。根据他们的表述,王师傅终于想起那个出手大方的老人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由于颈椎病,在凤凰待了两个月,前后共来理发店七次,然后颈椎不痛了。 当时的王师傅没想到沈从文会这么有名,所以至今都后悔没有央求沈老留一副墨宝,这样他现在的店就可以更出名了,生意更好。王师傅从此就逢人就讲这个故事,一边感叹当时没有商业意识。 边城改造计划 沈从文对于凤凰的贡献可谓无穷无尽,无论是生前身后:过去的百年里,《边城》让世界知道凤凰;如今,又提供边城改造的契机。 2001年12月23日,湘西凤凰县人民政府以8.33亿元的价格,将凤凰古城8个景点的经营权转让给了一位叫叶文智的商人和他旗下的公司,经营期限为50年。 叶文智是一名涉足旅游业“跑马圈地”的商人,他的事业起步于在凤凰的成功。“凤凰八大景点2002年五一黄金周前5天的门票收入,就超过了2001年全年的。这就是我们接管经营权之后与之前的最大区别。”叶文智曾自豪地在媒体上说,尽管那个让他自豪的数字只有179万元,但还是让叶本人和凤凰县政府欢欣鼓舞。 同样在一些媒体上,凤凰县的官员透露心思:反思凤凰县的旅游业,在叶文智接手前简直谈不上产业,实际还是一种政府接待。2001年“五一”黄金周,凤凰城接待游客13万人次,县财政只增收了3万元税费,而政府接待费却高达40万元。其原因是,凤凰城的各个景点分别由不同政府部门分散经营,政府几乎没有收入。 边城改造所趋的大势,经历漫长孤独岁月的边城人迅速接受并容纳了新的商业气息: 一位苗家姑娘为了开店铺,把家传的苗服卖了充当资本;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走20多公里路来到县城,向游客出租自己的民族服装; 当地的公开资料用枯燥的数字生动地数说着边城人逃离边城的选择。 遥远的“边城”将越来越远。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 ||||||||